四百九十九章 西进(1 / 2)
开边县,这座几度易手、饱经战火蹂躏的边城,终于迎来了相对平静的时光,尽管这平静之下依旧潜藏着未散的硝烟气息。
李倚将大军暂驻于此进行休整,同时派出信使,前往泸州的思峨州方向寻找并召回功勋卓着的山行章与杨儒部骑兵。
数日后,蹄声如雷,风尘仆仆的山行章、杨儒率领着那支令南诏人闻风丧胆的精骑,凯旋归来。
虽然人马皆显疲惫,但将士们眼中都闪烁着胜利者的锐气与自豪。
李倚亲自在临时帅府外相迎,他大步上前,用力拍了拍山行章和杨儒的肩膀,目光扫过身后那些虽然疲惫却军容整肃的骑兵儿郎,朗声道:“山将军!杨将军!还有诸位英勇的将士们!辛苦了!
你等以孤军深入敌后,连战连捷,焚敌粮草,斩将夺城,牵制敌酋,使我主力得以从容布置,终获大胜!此战,尔等当居首功!本王必当上奏朝廷,为尔等请功,重重封赏!”
“为大王效力!万死不辞!”山行章与杨儒躬身行礼,身后骑兵齐声呐喊,声震云霄。得到主帅如此高度的肯定和承诺,所有艰辛与风险仿佛都烟消云散。
李倚又看向跟在二人身后,神色有些惴惴不安的文武坚。
文武坚连忙上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罪将文武坚,参见大王!下官无能,致使戎州失陷,百姓遭难,罪该万死!恳请大王治罪!”
李倚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淡去,目光变得锐利起来,沉默了片刻。
这短暂的沉默让文武坚额头冷汗直冒,伏在地上的身体微微颤抖。
“文防御使,”李倚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失地辱国,致使戎州生灵涂炭,按律,本应严惩不贷。”
文武坚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然,”李倚话锋一转,“念你其后随山、杨二位将军转战敌后,亦算勇毅,且在最后关头,能稳住残部,未使局势彻底崩溃,也算将功补过。本王向来赏罚分明。今日,便准你功过相抵,仍暂代戎州防御使一职!”
文武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猛地抬起头,脸上充满了劫后余生的狂喜和难以置信:“大王!大王隆恩!罪将……下官……下官必当竭尽全力,恢复戎州,以报大王不杀之恩!”他连连磕头,感激涕零。
“嗯,”李倚微微颔首,但语气依旧严厉,“此职只是暂代!能否坐稳,乃至日后能否得到朝廷正式册封,就看你自己接下来的表现了!若再有何差池,数罪并罚,绝不宽贷!”
“是!是!下官明白!定不负大王重托!”文武坚此刻对李倚已是死心塌地,至少表面上是如此。
处理完戎州善后和论功行赏,李倚的重心开始转向西川全局。
他派出多路使者,一面将捷报和后续方略奏报朝廷,一面密切关注着王建在黎州方向的战况。
帅府内,李倚召集了高仁厚、杨崇本、山行章、杨儒等心腹,以及新归附的哀牢骨、黑齿怒那、金齿烈等几位蛮族大首领。
“诸位,王建那边有消息了。”李倚将一份军报递给高仁厚,“他在雅州石门戍,大破南诏西路军,歼敌万余,战果颇丰。如今西路南诏军已退守黎州境内的铜山城,与王建形成对峙之势。”
高仁厚看完,沉吟道:“王建此人,果然有些本事。能在野战中击溃万余南诏军,其麾下兵力、战力恐怕比我们预想的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