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益州之谜(10)(1 / 2)
可以说,刘备任琅琊相后,除莒县萧氏一族外,其他世家大族尽皆安然无恙,可因入股沧海商号赚的钱,远胜于青州其他各郡的世家大族。
琅琊的世家大族,还将因黄巾之乱而藏匿的甲胄兵器,尽数都交了出来。
本来这些甲胄兵器是因青州牧府令,全部无偿交出的。但刘备却动用相府的存钱全数购买了下来。
由此,才有了刘备的“仁德”之名。
很明显,如今刘备在益州也是这么做的。
这也和刘备在正史上的人设相吻合。
正史上的刘备,连战边败。
公孙瓒让他去任平原相,结果他去了之后,对平原国的世家大族及百姓都采取怀柔之策,对世家大族一点威慑力都没有。
结果袁绍的兵马一到,世家大族惧怕袁绍,自然就都投向袁绍一边。
本来刘备可以全取青州的,结果连平原国都丢了,只能逃往徐州。
到徐州之后,陶谦在病逝前把徐州又交给了刘备。
结果刘备引狼入室,非要给吕布一块落脚之地。
结果,在刘备出兵对抗曹操之时,吕布把他的家给偷了,刘备只能屈身于小沛这一弹丸之地,还得帮着吕布抵挡袁术。
关键是刘备在徐州错失了陈群这一大才。
最后,吕布败于曹操,他又只能委身于曹操。
曹操与他“煮酒论英雄”后,他吓得去投奔袁绍。
袁绍让他奉“衣带诏”率兵讨伐曹操,结果被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家眷与关羽尽落曹操之手,才有了《三国演义》上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桥段。
可袁绍并不重视他,让刘备受到袁绍手下文臣武将的排挤。
于是,官渡之战后,刘备便借口前往汝南寻找曹操薄弱之处离开了袁绍,前往荆州投靠了刘表。
于是,在南阳“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才有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一烧博望坡,二烧新野,三烧徐州)的桥段。
(博望坡和新野都在南阳,也不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为何把第三把火安排到了徐州。毕竟,那时的徐州乃一州之地,非一城之地。直到唐代,才将彭城更名为徐州,徐州才成为一城之地。——编者注)
刘表病逝,本是刘备支持刘琦,掌控荆州的大好时机,结果刘备又因其“仁德”而错失良机。
当然,此时的刘备已然清醒,自是知道此时支持刘琦取荆州,因自身力量不强,必将陷于内外交困之地。
于是才有了刘备委身刘琦暂居江夏。
直到赤壁之战,周瑜战胜了曹操,刘备才借此时机拿下了大半个荆州,有了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地盘。
只是,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攻伐张鲁后,因已知什么时候该“仁德”,什么时候不该“仁德”,一口气打到成都,逼降刘璋,才又重新施展“仁德”之术,将刘璋迁于荆州,并给予其优厚的生活条件。
笔者妄测,刘璋之所以邀请刘备率兵入蜀,就是看中了刘备的“仁德”之名。
正史上刘备的一生,败也“仁德”,成也“仁德”。
蔡成虽然此时没有了穿越者的记忆,可他却从刘备在青州的一贯言行,推测出了如今刘备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