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声东击西(1 / 2)
嘉靖三十八年杭州,浙直总督府。
胡宗宪一身常服,并未戴冠,负手立于那幅巨大的东南沿海舆图之前,眉头紧锁。
他刚听完来自江西广信府方向的六百里加急军报。
信使身上烟尘与血污未干,声音因急促而带着嘶哑,禀报的内容却字字如锤,砸在节堂内每一个人的心头:
一股规模前所未见的倭寇,自闽浙交界处登陆,竟未循常例流窜沿海州县劫掠,反而出其不意,直插内陆,兵锋锐指江西!
更令人惊骇的是,这股倭寇装备极其精良,非但倭刀锋锐,其火铳之数量、射术之娴熟,远超以往所遇任何敌寇!
奉命驰援的江西新军一营,于铅山一线仓促迎敌。
这支新军虽按苏州模式操练,装备亦算整齐,然终究初经战阵,猝然遭遇此等硬茬,甫一接战,便被倭寇以密集火铳攒射压制,阵型动摇。
倭寇趁势以精锐武士突阵,白刃搏杀,新军虽奋力抵抗,终因经验不足、伤亡骤增而溃退,折损近百,失却险要。
败绩!
自陈恪于苏州编练新军以来,凭借其严苛操典、精良装备及鸳鸯阵奇效,对阵倭寇虽偶有苦战,却从未有过如此干脆的败绩!
这消息,不仅令送信的塘骑难以置信,更让接到军报的胡宗宪,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堂下几名屏息凝神的幕僚与将领,声音沉静得听不出一丝波澜,却自带一股山雨欲来的压力:“江西新军,依苏式操典,持新锐火器,竟一触即溃?可知对方打的何种旗号?统兵者何人?”
那信使伏地颤声回道:“回…回部堂,倭寇势大,烟焰张天,只见其阵中多有‘八幡大菩萨’旗及异样家纹旗,凶悍异常,却…却未能辨明具体头目……”
胡宗宪不再多问,挥手让信使退下歇息。
他重新将目光投向舆图,指尖精准地落在铅山一带,随即迅速向上,划过武夷山脉隘口,扫过浙西金衢盆地,最终定格在台州、宁波一线的绵长海岸。
他的眼神锐利如鹰,脑海中飞速推演。
倭寇此番动向,极其反常。
舍沿海富庶之地不掠,反而冒险深入内陆,图什么?
其战力如此强悍,绝非寻常纠合之匪类,倒似…倒似蓄谋已久、专为攻坚而来的精锐!
“声东击西?调虎离山?”胡宗宪心中闪过数个念头,脸色愈发凝重。
无论其最终目的为何,当前首要之务,是绝不能任其在江西境内肆虐,乃至窜入浙西,搅乱腹地!
须得以雷霆手段,将其锁死于赣东北一隅,聚而歼之!
念头既定,胡宗宪豁然转身,语速快而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传令!”
“命戚继光,速率所部精锐,即刻西进,不惜代价,给本督钉死常山、玉山一线所有通往浙江之隘口!绝不可放一贼一寇踏入浙境!告诉他,本督不管他用什么法子,守不住,提头来见!”
“再令俞大猷,即刻调集水陆精锐,自宁波、绍兴南下,沿仙霞岭、武夷山东麓布防,扫荡余寇,压缩贼寇活动空间,并遣快船封锁闽浙沿海可能接应之港湾!务必将此股倭寇退路彻底斩断!”
“哼,”胡宗宪冷哼一声,眼中寒光乍现,“既然敢来,那就一个都别想回去!让戚继光堵门,俞大猷抄后,本督倒要看看,这群换了新家伙的倭寇,是不是真长了三头六臂!”
命令如疾风般传出,自有书吏飞速草拟钧令,签押用印,遣快马分送而去。
胡宗宪相信戚继光的坚韧与俞大猷的老辣,此二人联手,一堵一截,足以应对眼下战局。
然而,下达完指令后,他并未感到丝毫轻松,反而再次踱步至舆图前,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舆图上方,那片河网密布、标注着“苏州”、“松江”的区域,以及那个尤为醒目的新标注——“上海府”。
他的眉头锁得更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