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铁桶一般的汉城(2 / 2)
作战日志是不能作假的,一个字都不能错。
崔上校在犹豫,前线部队得不到新的命令,原地停了下来,也不知道是就地防御还是继续进攻。
唐军提醒道,“崔上校,不能再拖了,否则联军反应过来,时机也就错失了。”
他的话音刚落,电话机响起。
参谋接起,连忙递给崔上校,“总司令部电话。”
崔上校接过话筒,“金司令,我是崔成浩!”
“部队为什么停止进攻?崔成浩,我命令你,不惜一切代价继续攻击,彻底拿下城西火车站!”金永昌严肃地说道。
“是!不惜一切代价拿下城西火车站!”崔上校心中一凛,道。
他看了唐军一眼,立即给部队下达命令。
唐军不在乎崔上校对自己是什么看法,他在乎的是自己的任务。他既然是北韩陆军第1旅战斗队的军事顾问,就要履行好军事顾问的职责。
他再次提出建议,“后勤补给分队立即向前沿攻击部队运送弹药,把直瞄火炮送到站台楼,越多越好,用火力开路,用火力摧毁那些看得见的建筑物。”
崔上校这一次没有不当回事,当即点头说,“好,按照唐顾问的建议拟定命令,立即下发!”
崔上校比唐军高了整整一个级别,军龄也更长,但是就全局眼光和格局来说,他是远远比不上唐军的。
唐军很清楚本次战役的意图以及实现这个意图的关键在哪里,而崔上校却看不到那么远那么全面,他眼里只有眼前的目标。
因此,唐军知道城西火车站对于整个战局来说是非常关键的,联军扼守这里,就等于是守住了半个汉城,随时能够对攻到第二道防线的北韩部队实施火力打击。
而北韩部队拿下城西火车站后,就等于是砸掉了联军汉城第一道防线的承重墙,如果把第一道防线比如一堵围墙的话。
没了承重墙,那些砖块垒砌起来的墙壁,不堪一击。
因此,城西火车站的得失,关系到了整个汉城战役的成败。
这种全局观,东大军队里随便一名基层军官都是具备的。
此时,远在西太平洋海域10号舰上的李干,他也一直在关注半岛上的战局发展情况。
云龙他们会及时地将战局的发展通过保密通讯链路发送到10号舰上。
看到了城西火车站的战斗情况报告后,李干立即猜到了联军的想法。
他的目光继续向西移,然后落在了仁川港这里。
上一次半岛战争中,麦克阿瑟策划了仁川登陆,切断了北韩军的退路,当时北韩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汉城,占领了除了釜山之外的93%以上的国土。
对当时的美军来说,仁川是北韩军的大后方,是后勤补给集中地,是主要通道。
按照当前汉城的情况,北韩陆军即便拥有了装备优势,要啃下这根硬骨头,也并非易事。
李干要的是时间,越快完全对汉城的占领,美国改变主意出兵参战的几率就越低。
他不得不考虑用北韩海军那些落后的舰艇来执行一次登陆作战。
仁川方向是汉城防线的薄弱处,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问题是,北韩海军能完成登陆作战吗?
北韩海军的舰艇大多老破小,作战能力大概相当于安猴。
李干需要一位海军专家。
他让人把许国昌请过来。
许国昌迅速到位,“司令!”
“老许,我打算让北韩海军执行一次登陆作战,登陆点在仁川南部一带,登陆兵力设定为一个合成步兵旅。”李干说,“你是专家,你来说说,可行不可行?”
许国昌微微愣了一下,立即把电子地图调出来,放大,定格在仁川地区。
他的目光慢慢上移落在了开城地区。
“北韩海军是一支老破小,他们没有能够运载一个合成步兵旅进行登陆作战的能力。”许国昌缓缓说。
李干微笑着没有说话,他知道许国昌还有下文。
“不过。”许国昌果然话锋一转,手指点在了开城地区,说,“如果从开城地区出发,贴着海岸线南下,到仁川南部一带只有一百公里左右的航程。”
“哪怕是小渔船,最多也就需要十个小时。”
李干微微点头,“你认为可行吗?”
许国昌肯定地点头,“可行。几十年前我们打一江山,不也是用渔船来登陆作战的吗?距离这么近的情况下,对渔船进行改装,提升一些航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而且,这么做有战术突然性,联军应该想不到北韩海军会从仁川那边摸上来。”
“只要有十几条大船把合成步兵旅的装备装上,步兵可以乘坐渔船直接冲滩。做好隐蔽工作,不让美国佬的卫星发现,一天之内送上去两个旅应该都没有问题。”
他这么一说,李干心里有数了。
当然,登陆作战还要考虑到水位潮汐等等因素,那些自然有专业人士去做。
李干要做的是把总方向。
他拨通了云龙那边的保密电话。
“老云,我是李干。”
“阿干,我在听。”
李干说,“以当前的情况来看,汉城战役打成胶着的可能性很大,北韩陆军的攻击屡屡不顺,联军的防御工作比情报里体现的还要扎实。”
云龙说,“是啊,我也看出来了,北韩陆军的新式部队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战能力,很多都是指挥和战术运用方面的问题。他们还是老一套思维。”
李干微微点头,“我们短时间内改变不了他们的作战思维,但必须要想办法加快进程了。”
“我的意见是进行登陆作战,北韩海军执行,从开城出发航渡一百公里,从仁川南部一带登陆,上去一个旅就能打破僵局。”
云龙哈哈大笑说,“阿干,我刚刚还在和老赵讨论登陆的可能性,咱们想到一块去了。”
李干当即笑道,“那我就放心了,你们执行吧。”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