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宫变医枢定朝纲,残踪蚀脉撼帝医(1 / 2)
宫变医枢定朝纲,残踪蚀脉撼帝医
一、辰时宫变惊医坛:紫宸阶前见医危
辰时的紫宸殿,晨雾裹着御炉的檀香,在金砖地面上织出朦胧的纱幕。新帝赵珩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九龙宝座上,腰间玉带佩着一枚墨玉印,印上 “政通医和” 四字在晨光中泛着冷光。殿下两侧,御医们身着青色官服,垂首而立,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 这是新帝登基后首次召集群医,可谁都清楚,这场召见背后,藏着宫廷医疗体系洗牌的风暴。
灵枢与素问并肩站在御医队列末尾,灵枢袖中的青铜符微微发烫,他望着殿外飘落的银杏叶,心中暗忖:“‘医随政动,脉系国脉’,新帝骤然更替,旧臣多被罢免,宫廷医馆怕是也要经历一场浩劫。” 果然,新帝的目光扫过众御医,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朕闻前朝宫廷医馆,药材霉变、考核虚设,竟有御医将寒性药材错当温性用,致贵妃咳疾加重!今日起,宫廷医疗体系需彻底整顿,若三日之内拿不出可行之策,所有御医,一律贬斥!”
话音刚落,殿下一片哗然。一位白发御医颤声奏道:“陛下,药材采购由太府寺掌管,御医只管诊疗,考核制度更是沿用百年,仓促更改恐生乱子啊!” 新帝脸色一沉,将手中的奏折扔在地上,奏折上 “宫廷医馆乱象” 五字格外刺眼:“乱子?任由药材霉变、医术不精之辈混迹御医队伍,才是祸国殃民!灵枢、素问,朕闻你二人在汴京行医多年,擅用道墨之术调理医事,此事,便交由你二人负责!”
灵枢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放心,臣与素问定当竭尽所能,整顿宫廷医疗。只是宫廷医事牵涉太府寺、尚食局等多部门,需得陛下赐‘医政令牌’,方能协调各方。” 新帝颔首,命内侍取来一枚青铜令牌,令牌上刻着盘龙纹,正面是 “医政” 二字,背面竟藏着墨家矩尺纹 —— 灵枢心中一动,这令牌的形制,与墨家传下来的 “医令符” 极为相似,显然新帝早有准备,或许背后有墨家传人相助。
素问则补充道:“整顿需分三步:一是核查药材,剔除霉变、错辨之品;二是优化流程,将药材采购、储存交由医馆专人负责,太府寺监督即可;三是改革考核,以实操为主,杜绝纸上谈兵。三日之内,定能呈上详细章程。” 新帝满意点头:“好!朕便信你们一次,若三日之后不见成效,休怪朕无情!”
退朝后,灵枢与素问走出紫宸殿,晨光已驱散晨雾,却驱不散两人心中的疑虑。“新帝对墨家机关术似有了解,” 素问鬓角的青铜小鼎泛着淡紫,“那令牌上的矩尺纹,绝非普通工匠所能刻,或许宫廷中藏着墨家传人。” 灵枢摩挲着令牌,青铜符与令牌相互共鸣,发出细微的声响:“更可疑的是,前朝御医虽有疏漏,却不至于错辨寒温药材,此事恐有蹊跷,背后或许有残踪气作祟。”
两人正说着,身后传来脚步声,一位身着黑色锦袍的官员快步追上,他腰间佩着同样刻有矩尺纹的玉佩,正是新帝近臣、太府寺卿墨渊(此处为墨家传人,非反派墨渊)。“灵枢先生、素问先生,” 墨渊拱手行礼,“陛下命我协助二位整顿医事,我是墨家传人,先祖曾与道家先祖共创医政之法,这是先祖留下的《宫廷医事秘典》,或许能帮上忙。”
灵枢接过秘典,书页是墨家特制的防火纸,上面记载着晚唐时道墨两派共管宫廷医馆的制度,其中 “药材机关检测法”“考核实操细则” 等内容,正好能补全整顿章程。“多谢墨大人,” 灵枢心中松了口气,“有此秘典,三日之期定能完成整顿。” 可墨渊却压低声音:“二位需小心,前朝御医错辨药材之事,我查过卷宗,那批药材储存时曾泛过幽绿,恐是残踪气所染,有人想借宫变搅乱医政,断我道墨医脉。”
灵枢与素问对视一眼,心中的警惕更甚 —— 宫廷医事的整顿,不仅是应对宫变,更是一场守护传承的暗战。
二、巳时核查现药危:机关辨毒见残踪
巳时的宫廷医馆,药材库内弥漫着浓郁的药香,却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霉味。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种药材,当归、人参、枸杞等分类码放,可仔细一看,部分枸杞的表面泛着极淡的幽绿,人参的断面竟有黑色纹路 —— 这是残踪气侵蚀的迹象,若不及时剔除,用在皇室身上,后果不堪设想。
灵枢、素问与墨渊带着三位御医,手持墨家 “药材检测仪” 仔细核查。检测仪是青铜制的,形似小秤,秤杆上刻着 “寒、温、平、凉” 四性刻度,秤砣是圣火草制成,能通过重量变化判断药材是否被残踪气污染。“大家看好,” 墨渊将一枚泛绿的枸杞放在秤盘上,圣火草秤砣瞬间变重,秤杆指向 “毒” 字刻度,“这就是被残踪气污染的药材,表面看似完好,实则已含戾毒,用之会加重病情。”
一位名叫李御医的老御医不信,将自己负责储存的人参放在秤盘上,秤杆竟也指向 “毒” 字,他顿时慌了神:“不可能!这人参是我亲自验收的,当时明明完好无损,怎么会有毒?” 素问取出试毒叶,轻贴人参断面,叶片瞬间焦黑:“李御医,这是残踪气的特性,会隐于药材内部,肉眼难辨。前朝贵妃咳疾加重,想必就是用了这类被污染的药材。”
李御医脸色苍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臣罪该万死!竟没发现药材被污染,险些害了贵妃性命!” 灵枢扶起他:“李御医不必自责,残踪气隐蔽难辨,非人力所能察觉,我们当务之急是剔除所有被污染的药材,重新制定储存方法。”
众人继续核查,竟发现三成药材都被残踪气污染,其中以温补类药材居多,如羊肉干、桂圆等,这些本是为太后调理身体准备的,若误用,后果不堪设想。“余孽真是歹毒!” 墨渊愤怒地将被污染的桂圆扔在地上,“专挑皇室常用的温补药材下手,就是想借宫廷医事出错,让陛下迁怒于我们,断我道墨医脉!”
素问则取出墨家 “药材储存盒”,盒内铺着圣火草纤维,能隔绝残踪气。“我们将完好的药材放入这种盒子,再将储存库的地面铺上圣火草垫,” 素问解释道,“墨家机关术讲究‘防患于未然’,这样能有效防止残踪气再次污染药材。” 灵枢补充道:“还要在储存库安装‘残踪气预警仪’,一旦有幽绿气息出现,仪盘就会亮起红灯,提醒我们及时处理。”
墨渊立刻命人取来圣火草纤维与预警仪,众人分工合作,将完好的药材分类装入储存盒,铺上圣火草垫,安装预警仪。忙到午时,终于将药材库整顿完毕,看着焕然一新的库房,李御医松了口气:“有了这些墨家器械,以后再也不用担心药材被污染了。”
可就在这时,预警仪突然亮起红灯,仪盘上的指针疯狂转动,指向库房角落的一个木箱。“有残踪气!” 灵枢快步上前,打开木箱,里面竟藏着一包黑色粉末,粉末一接触空气,就冒出幽绿的烟雾。墨渊用圣火草粉末撒向烟雾,烟雾瞬间消散:“这是隐戾丝磨成的粉末,若混入药材中,根本无法察觉。看来余孽早有预谋,在库房中藏了毒源,想让我们永无宁日。”
灵枢望着地上的黑色粉末,心中清楚:宫廷医事的整顿,只是暗战的开始,余孽绝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流程优化与考核改革,定会遭遇更多阻挠。
三、午时改革定流程:道墨同规立医纲
午时的宫廷医馆议事厅,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铺着墨色锦缎的长桌上。桌上摆放着《宫廷医事秘典》《药材采购流程草案》《御医考核细则》等卷宗,灵枢、素问、墨渊与几位核心御医围坐在一起,讨论流程优化与考核改革的细节。
“药材采购之前由太府寺全权负责,医馆只负责接收,” 墨渊指着草案上的流程图,“这样很容易出现错买、漏买的情况,比如上次太府寺将‘柴胡’错买成‘银柴胡’,虽一字之差,药效却天差地别。我们提议,医馆派专人参与采购,太府寺负责资金与运输,双方相互监督,避免出错。”
一位王御医提出疑问:“派谁去合适?御医们都忙于诊疗,怕是抽不出人手。” 素问笑着回答:“可以从医馆学徒中选拔,要求熟悉药材属性、懂墨家机关检测术,这样既能保证采购质量,又能培养年轻学徒,一举两得。” 灵枢补充道:“墨家讲‘实操为先’,让学徒参与采购,也是一种实践学习,比单纯在医馆背书更有效。”
众人纷纷点头,一致同意优化采购流程。接下来讨论储存流程,李御医提议:“药材储存需按‘四季温湿度’调整,春季潮湿,需用墨家‘防潮机关柜’,柜内装着干燥仪,能自动调节湿度;冬季寒冷,需用‘保温盒’,避免药材冻坏。” 墨渊立刻取出防潮机关柜的图纸,图纸上详细标注了干燥仪的结构:“这是先祖留下的图纸,我们可以按图制作,不出一日就能完工。”
流程优化讨论完毕,众人开始研究考核改革。“前朝考核只考医书背诵,” 灵枢指着细则上的条款,“导致很多御医只会纸上谈兵,不会实操。我们改革后,考核分三部分:一是药材辨识,用被残踪气污染的药材混合完好药材,让御医辨别;二是针灸实操,在墨家针灸辅助架上模拟人体穴位,考核精准度;三是药膳制作,按季节、体质制定膳方,考核实用性。”
王御医有些担忧:“这样考核难度太大,怕是很多老御医难以通过。” 墨渊严肃地说:“宫廷医事关乎皇室安危,绝不能滥竽充数!若老御医难以通过,可以先学习,再补考,我们会安排灵枢先生与素问先生亲自授课,确保每位御医都能达标。”
众人不再有异议,一致通过考核细则。灵枢望着桌上的草案与细则,心中涌起一股欣慰:“道墨同力,定能建立完善的宫廷医疗体系,不仅能应对宫变,更能为天下医馆树立榜样。” 素问则取出青铜小鼎,轻轻放在卷宗上:“道家讲‘循序渐进’,我们明日先试点药材采购与储存流程,后日进行考核改革,确保每一步都稳妥。”
可就在这时,议事厅的门突然被推开,一位内侍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灵枢先生、素问先生,不好了!太后突然头晕目眩,太医们都束手无策,陛下让你们立刻去慈宁宫!”
三人心中一紧,立刻起身赶往慈宁宫。路上,灵枢的青铜符微微颤动:“太后向来身体康健,怎会突然不适?恐是残踪气作祟,有人想在流程改革的关键时候搅局。” 素问点头:“我们带上药材检测仪与急救药膳,若真是残踪气所致,也好及时应对。”
慈宁宫内,太后躺在凤榻上,面色苍白,呼吸微弱,几位御医围着榻前,急得团团转。新帝站在一旁,脸色阴沉:“灵枢、素问,快救救太后!若太后有闪失,朕唯你们是问!” 灵枢快步上前,为太后诊脉,指尖触到腕脉,只觉一股阴冷顺着脉气蔓延,正是残踪气的特征!“陛下放心,太后是被残踪气所扰,并非急症,” 灵枢取出药材检测仪,放在太后枕边,仪盘果然亮起红灯,“我们用圣火草药膳驱散残踪气,片刻就能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