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两手抓6(1 / 2)
随着一批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动工开建,浏水县的老百姓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家门口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个热闹非凡的大工地。原本宁静的街道被来来往往的工程车辆占据,这些车辆忙碌地穿梭于各个工地之间,运送着建筑材料和设备。
不仅如此,外来的人员也如潮水般涌入浏水县。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带着各自的技能和经验,为这个小县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外来人员的到来,让浏水县的街头巷尾充满了各种不同的口音和文化氛围。
许多有商业头脑的人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纷纷在这些大项目周围开设起了各种小店和摊位,提供餐饮、住宿、零售等服务,以满足工人们的日常需求。一时间,浏水县的商业活动变得异常活跃,原本冷清的街道变得熙熙攘攘,人来人往。
然而,更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了工地上。他们渴望在这些项目中找到一份工作,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特别是雅仁医学院研发中心和雅仁医学院研究生分部的建设,更是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的关注。这些项目一旦建成,预计将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包括科研人员、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等。
与此同时,县教育局的班子成员也同样忙碌不堪。教育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县领导们正急切地等待着他们提交的工作方案。面对如此重要的任务,教育局的领导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加班加点地研究、讨论,力求制定出一份切实可行、符合浏水县实际情况的教育发展规划。
不过有两个人有点无所事事,不仅安排的工作不上心,在讨论的时候还唱反调,这让田文才非常不爽。
尤其是徐浩然指出来的一系列问题,比如人员虚高、机构浮肿、人浮于事等,接下来业务调整和精兵简政势在必行。
田文才头顶上的头发本来不多,这段时间以来,他的压力很大,经常熬夜失眠,走路的时候都不敢疾步行走,生怕头顶的头发被风吹走了。
周五下午一点,田文才坐在办公室里,他拿着宋菲送过来的方案,看得非常认真仔细,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按照徐浩然的部署,县一中、县六中和县城关小学都是试点单位,他们接下来的首要任务就是补齐短板,调整架构,把重心放到教学和素质教育上。
花了一两个小时看完方案,田文才又拿着笔记本核对起来,生怕漏了徐浩然讲的重点,直到精准无误后,这才拿起桌上的话筒开始摇人。
“宋主任,我让你通知三位校长来开会的事情办妥了吗?”
宋菲站着,双手托着话筒,认真回答道:“田局,都通知到位了,局里领导也通知了。”
看了看手腕的手表,田文才又问道:“会议室准备好了吗?”
“哦,我安排小刘和小静去布置了,现在应该布置好了。”
“那好,我这边也准备好了,到点我们就开会。”
教育局开会讨论是三所试点学校的工作,而徐浩然也在会议室跟施德华他们几个常委在开会,他们讨论的也是跟教育相关的议题。
等徐浩然介绍完这份改革方案后,施德华作为书记,坐在首位,手指着眼前的那份县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改革方案,强调说道:“各位同事,大家看到的这份教育工作改革方案是浩然同志花了两个月时间完成的,我看完后,觉得里面有几个方面可以说意识超前,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对我们浏水县的教育工作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石明泉第一个开口讲话,他不急不慢,挑了一个角度说道:“同志们,我看完这份方案后,第一感觉是县政府和浩然同志他们用了心,也是从我们浏水县的实际情况出发的,尤其是对于高中教育阶段的调整,我举双手赞成,为什么呢?因为我的孩子就在读高中,在这一两年时间里,我感受很深,所以我希望我们浏水县能够走在改革的前沿,胆子大点没什么,只要对我们工作有利的话,我们都要敢于闯,敢于试。否则,我们的工作还是原地踏步踏,老百姓们对清北大学的期盼还将遥遥无期。所以我同意集中力量,集中资源,让我们浏水县的孩子神采飞扬走进清北,到时候我们再回头看今天,我相信大家都要感谢我们今天的选择。”
等石明泉说完,黎明耀作为新晋的常务副县长,第二个站出来说话。
“各位同事,在座的可能只有我跟石书记算是老浏水人,我们生在这片土地,长在这片土地,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我看完这份方案,第一个直觉就是我仿佛看到了希望,不仅仅是我们浏水县的孩子能够进清北这样的好大学,而是我们浏水县的教育能够给国家培养符合时代的人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家里的孩子就真的是五谷不分,动手能力很差,所以我赞成这份方案,这不仅是对老百姓的希望的一种回应,更是对未来的负责。”
后面的班子成员依次发言,基本上都是赞成或同意,施德华看到大部分人都没有异议,最后一锤定音说道:“既然同志们都支持这份改革方案,那我宣布通过。徐县长,教育局的人事调整工作回头麻烦你跟王部长去宣布吧!”
“好的,这块工作已经安排好了。既然这个方案通过了,在这里我要感谢书记和各位同事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相信用不了三年,我们就可以看到成果。谢谢大家!”
一瞬间,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施德华在掌声中站立起来,笑着说道:“那就散会吧,大家回头把会议决定的事情落实到位。浩然,你跟我到办公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