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马里,廷巴克图:沙影古卷,书城幽声(2 / 2)
我看着他,问:“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世界那么大。”
他回答:“我也走过,但没有一处地方像这里这样安静。”
“安静就好吗?”
“安静意味着你可以听见自己。”
我无法反驳。这位年轻的图阿雷格人,在风沙与图书之间长大,他比我更明白旅途的意义不在于远,而在于是否听见了灵魂。
我在书中记下:“廷巴克图的年轻人,既不是卫士,也不是梦者,而是守望者。他们守住风的方向,也守住文字的回声。”
后来马马杜送我一条用骆驼毛编织的头巾,他说:“披上它,风不会刺痛你。”那头巾粗糙却温暖,我将它包好,像包住一段来自沙漠的誓言。
在市中心的日落时分,我来到了廷巴克图大清真寺——那座用泥土建造的建筑奇迹。它不是宏伟的伊斯兰穹顶风格,而是一座如沙堡般的神圣空间,墙体插满了木棍,以便修补裂缝。
黄昏的光影透过泥墙缝隙洒入殿中,昏暗却庄严。
礼拜时分,空气仿佛也沉静下来。我站在殿外的角落,听着数百位信徒的低声颂读,那声音如水入沙,如风穿帘,如一首古老却永恒的圣诗,在廷巴克图的黄昏中回荡不息。
我把这段写在《地球交响曲》的页尾:
“在别处,清真寺是宗教的堡垒;在廷巴克图,它是一部会呼吸的史诗,永远不说尽,却永远不沉寂。”
当晚我还遇到一位老画师,他用沙为底,用指甲为笔,画出整座清真寺的侧影。他说:“这不是画,是回忆。”我问他:“你画了多少遍?”他笑道:“一次都没画够。”
他将画赠我,说:“你替我带它走,哪怕只有你记得,也好。”
告别的夜晚,我再次站在了望台上,眺望北方。
那是一条通往更远边疆的路,一路向北,将引我穿越撒哈拉进入北非高原——阿尔及利亚的塔曼盖塞特,传说中“天与地之中”的城市。
风起,沙舞,星河低垂。
我在《地球交响曲》最后一行写道:
“我来过廷巴克图,用脚步翻阅了沙粒写就的诗;现在,我要去更北的地方,在岩石与风暴之间寻找新的篇章。”
我合上书,踏入夜色中。
塔曼盖塞特,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