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定策(2 / 2)
范烨也立刻接口,语气恭谨:“是,大帅。学生与常公一定仔细斟酌,务求稳妥。”
他刻意强调了与常同的合作,表明自己的立场。
李孝忠这时开口,话题却转了方向。
“表文是面子,里子更要硬。登基前后的防务、京兆府的内外安稳,是头等大事。那些之前不太安分的,趁这个机会,该敲打的要敲打,该清理的要清理。免得他们以为改朝换代,就能浑水摸鱼。”
刘錡“嗯”了一声,算是同意。
“分寸你掌握。眼下还是以求稳为主,不要搞得人心惶惶。”
几人又商议了些具体事务,李椿年和李孝忠便先行告退,他们一个要去布置安保和潜在的清理行动,一个要去军营进一步稳定人心。
书房里又剩下刘錡、常同和范烨。
常同看着刘錡,语气带着关切:“大帅,曲端那边,不必过于挂心。他争这个首功,无非是想在新朝多得些重视。只要大帅登基后,在封赏上不亏待他,予其实权,他自然知道分寸。眼下,且让他去闹出点动静,反而显得劝进之势更盛。”
刘錡笑了笑,带着点无奈:“我晓得。只是看着他们这般计较,觉得有些……罢了,不想这个。”
他摆摆手,像是要挥开这点烦闷。
“开国诏书里,免赋、确田、开科取士这些事,要尽快拿出个细致的章程来。”
范烨上前一步,声音沉稳:“大帅,学生已草拟了初步方案。免赋一事,可分两步,诏书颁布时先免一半,待秋收后视情况再免另一半,如此府库压力稍缓。田产确认,关键在于迅速厘清地契,防止有人趁机侵占,需派得力干员赴各地督办。开科取士,可在明年秋闱进行,眼下即可放出风声,以安士子之心。”
刘錡仔细听着,不时点头:“嗯,你想得周到。就按这个思路,和常先生尽快完善。特别是派往各地督办田产的人选,要选老成持重、通晓民情的,别派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生嫩官员下去,反倒添乱。”
“是,学生明白。”范烨躬身应下。
常同补充道:“大帅,还有一事。新朝官制、礼仪,虽可从简,但基本框架需有。可参照前朝,略加损益,以求尽快运转起来。这些具体条文,老臣可牵头办理。”
“有劳常先生了。”刘錡对这位老臣很是尊重。
又商议了一阵,常同和范烨才告辞离开。
刘錡独自坐在书房里,疲惫地揉了揉眉心。
权力的滋味还没尝到,这各方势力的拉扯权衡,已经让人心力交瘁。
曲端的急于表现,李椿年的不动声色却处处彰显其不可或缺,常同的老谋深算,范烨的审时度势和迅速转向……
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程谋划。
而他,必须站在更高处,平衡这一切,利用这一切,让西军这艘大船能开起来,并且能够开得更稳。
他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