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大明早就死了,你们见到的只是她的尸体!(1 / 2)
二十一日,今日份小朝会在文华殿举行。因为文华殿有地龙,皇极殿没有。其实正经皇帝除了大朝会,一般是不会使用三大殿的,但朱由检是二般皇帝。
他觉得,建都建了,花了六百万两银子,要是不用岂不是白费,所以就把皇极殿当成了日常上朝用地。春夏季节,皇极殿更高大,隔热通风效果更好。
按照朝廷的规制,早朝是在奉天门御门听政的:皇帝搬个椅子坐在高大的门楼又不缺房子,这么折腾人不是变态么,所以就把早朝搬到室内了。
大明早就礼崩乐坏了,皇帝带头破坏规矩,给大明掘墓;朱由检又在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典章制度之上,再踹上了一脚。
《嘉靖续纂会典》,张居正作为总裁重修的《大明会典》等,也只不过是大明君臣在面对国家纲纪崩坏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徒劳无功的自救行动罢了。
大明从建立到现在已经运行了二百六十三年,这个国家上上下下早已经是千疮百孔了。要知道,在时间尺度下,二十年就足以换了人间,二百多年是个很恐怖的长度。
为了维系国家的运行,历代皇帝与官员只能不断地在原有的制度上发现漏洞、填补漏洞、增设新的章程,甚至朱由检和他手下这帮大臣干的也只是同样的事情,并没有因为他是穿越者就超出前人太多。
日积月累下来,大明的社会运行逻辑早就演化成为了一座“屎山代码”,就是再谙熟典章的治世能臣,也没办法将其完全理清楚。所谓法治的基础不复存在,自由裁量权压过一切,国家的治理从依赖章程办事,变成了彻彻底底的人治。
推行某件事也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党争因而成为了大明政治活动的主流。就算有部分能臣干吏想要做点实事,也很难走出官场的这一滩浊水,束手束脚,寸步难行。
朱由检总感觉,大明其实是依靠着一股子惯性运行下去的,大明其实早就死了,只是尸体太庞大了,就算是腐烂的过程,也要数十年以计。大明垂死病中惊坐起,邦邦给野猪皮两拳不难,反而是对内治理千头万绪,将他折磨得昏昏欲睡。
对外,朱由检那是重拳出击,杀得那叫一个天昏地暗、尸积如山;对内,他却始终无法下狠手,像是裹了小脚的女人,侧躺在冰冷的泥地里,扒拉着大臣们的裤腿,眼泪汪汪地看着人家,祈求对方可怜可怜自己。
文华殿上古拙的宽体太师椅上,朱由检裹着厚重的貂裘,缩成了一个球。若非当着几百朝臣的面,他甚至还想把脚也给缩起来。座椅旁边放着个竹篓,朱由检将擤完鼻涕的草纸团了团,丢进了一旁的筐里,看得在场的诸位大臣太阳穴直突突。
朱由检捏了捏自己有些发酸的鼻子,眼球像蜥蜴一样左右看,只见今日上朝的人数格外的多,将面积四百平的文华殿塞得满满当当的。主要是那群动辄生病治不好,常年请病假翘班的勋贵们,能来的基本都来了。
日常小朝会的时候,一般只有十几个武勋到场,人数还不到文官数量的三成。按照规制,文武分列,这文官满满当当、武班稀稀拉拉,也不好看啊。
不止一位皇帝吐槽过这件事情,降旨诘责勋贵缺席,但也只能管一时,稍不注意,这群勋贵就又找借口翘班去了。
为此,皇帝只能将上直各卫指挥使、皇亲国戚这些拉过来充人头,但人数还是不够,就让高级武将往前面站一站,后面用文官中的下级官员填充,从视觉上营造出文武分明的假象。
公司快要倒闭了才会严抓考勤,朱由检其实挺理解这群不乐意上朝的勋贵的。倒也不是他们贪图享乐,想白嫖工资不干活,主要是他们上朝也没有什么话语权。
平常政务处理轮不到他们发话,就连兵事也被兵备道的那群文官大包大揽了,哪里轮得到他们发话?!这样上朝就会很没有尊严,勋贵们也就越来越讨厌上朝了。
甚至于战场拼命、真刀真枪跟敌人干,也轮不到他们这群勋贵,他们真的除了欺男霸女,没事情干了啊!而真正的前线大将,又没什么机会上朝,可能逢年过节、三大朝会、献俘受封的时候会出场。
皇帝不上朝,不也是同样的道理么?内阁趁着皇帝年纪小,将朝会变成表演性质的东西,天天一大早拉着一帮人陪他们演戏,连皇帝如何对答这些都事先背好了,这让皇帝又如何能喜欢上朝呢?
就连文官也懒得陪他们演,因为内阁搭配司礼监就是事实上的中枢决策机构,朝政的运转已经不需要朝会了。人不害怕努力,只要目标是肉眼可见的;倘若明知道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就算内心再强大的人,也会抗拒、崩溃、怀疑人生。
朱由检毫无疑问是实权皇帝,他以一己之力,成功架空了内阁与司礼监两大机构,反向架空了文官上层,同时给基层办事组织放权,在“拯救大明”和“给大明掘坟”两条道路上并驾齐驱,撒丫子狂奔。
他坚持举行日常小朝会,每两天才休息一天,勤政得无以复加,堪称大明历代帝王勤政之楷模,也只是略输于洪武皇帝,与永乐皇帝不分伯仲,大明两百多年来,很难找到似他这样辛勤的皇帝了!
为了避免无意义的朝会耽误官员正常办公,朱由检收敛自己的权力欲,在无特殊情况的时候,早朝一般是八点半举行,九点半之前就能结束,主要发挥的是一个认脸以及上下传达的作用。
开会的唯一作用,不就是用来传递会议精神嘛,难不成还真的跟你来民主协商吗?!不过有比较特殊的事情,倒也会正儿八经地集体讨论,就比如如今朱由检提出来的“迁都”大事件。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朱由检既然已经将南迁之事说出来了,就没指望过这件事会在朝堂上讨论通过。这人呐,真就是不见棺材不掉泪。
君臣见礼,山呼万岁,承认了朱由检的皇帝位。次辅朱燮元举着象牙提词器说道,他们按照皇帝你的意思,讨论了南迁这件事情。原则上,大家是坚决维护皇帝的命令、贯彻皇帝的意志的,但是现实的困难,大家也不得不正视。
迁都无疑是关乎国家根本的大事情,皇帝你要实行迁都,总得给天下万民一个合适的理由。倒不是说皇帝你没有乾纲独断的资格,只是部分愚钝的百姓和官吏不能领会到皇帝你的高瞻远瞩。
作为一个爱护百姓的圣明君主,就要像老父亲教育子女一样,将道理掰碎了、揉烂了讲给他们听。
皇帝你两年前说太祖托梦,告诉你接下来的十几年北方会有持续的大旱灾。作为臣子,自然不会质疑皇帝你的金口玉言,但是国家的治理却不能依靠谶纬之说、占卜这些手段。
如果皇帝你预言的这些天灾真的降临,到时候大家尝试抗灾无果后再南迁,也不算迟。也就是原则上是可以迁都的,实际的困难阻碍了原则的履行,具体的困难将由各堂部大臣告诉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