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八章 将计就计,引蛇出洞(1 / 2)
龙首原山庄的书房内,烛火摇曳。
赵牧看罢阿依娜从登州加急送来的密报,指尖在那枚高句丽王室玉牌的拓印图上轻轻一点,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
“泉盖苏文……手伸得真长。”他低声自语,随即铺纸研墨,给阿依娜回信。
信中指令清晰。
“金九既擒,严加审讯,若问不出更多,便不必再耗,勿要深追打草惊蛇。彼既欲得造船之术,便送他一份大礼。”
“着鲁大山依假图纸为基础,再行修改数处关键,务求其船造至大半,方显隐患,或结构失衡,或接口脆弱,难以承受深海风浪。”
“将此精修后的图纸,通过可靠渠道泄露予登州港内高句丽眼线。”
“彼求技若渴,必如获至宝。”
写至此处,赵牧笔锋稍顿,继续写道:“另,登州近日可筹办海商集会,广邀南北商贾,共议南下香料航线合作之事。”
“声势要大,利益宜显,可许以联合护航,利润分成之诺。”
“此举既可聚势,亦可……引蛇出洞,甄别敌友。”
信末,赵牧有特意强调道:“郑家虽倒,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需特别留意是否有残余,借机生事,或与外人勾结。”
封好火漆,交由夜枭手下以最快速度送往登州。
赵牧负手立于窗前,望着庭院中沉沉的夜色,目光仿佛已穿透千山万水,看到了那片波谲云诡的大海与人心。
登州那边,按照赵牧的指令,有条不紊的进展着。
而太子殿下李承乾,也已经准备好了大力支持赵牧......
数日后的长安朝会之上,气氛因太子李承乾的一份奏议而再起波澜。
“父皇,”李承乾手持玉笏,声音清朗,神情沉稳。
“儿臣近日研读海事卷宗,深感海贸之利虽丰,然风险亦巨。”
“民间商船往往各自为战,航线不明,海图粗陋,易为风浪海寇所乘,亦不利于朝廷统筹管理,收取税赋。”
“故,儿臣奏请,于市舶司下增设海事院,专司海图测绘,航道疏理,天象记录,并可为往来商船提供基础护航协调,培训航海人才。”
“为护商,惠民,固海疆之长远大计!”
这番话说得条理分明,格局宏大,将商业利益与国家安全巧妙绑定。
一些原本对重商颇有微词的清流老臣,听到固海疆三字,也不禁捻须沉思,毕竟现在,朝中不少有识之士,已经真真切切通过赵牧的牧云商会,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且这其中之利,可不光是有益于国家......
御座上的李世民面色平静,目光扫过下方神色各异的群臣,缓缓开口道:“太子所奏,老成谋国。海事院之设,利在千秋。”
“朕.....准奏。”
"即着太子兼领海事院正,户部,工部协同办理,遴选精通算术,地理,舟船之才充任。”
圣旨一下,等于正式将海洋事务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