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郭嘉之策.(1 / 1)
夜色如墨,深沉地笼罩着饱经战火的朝阳城。连日的激战与巨大的兵力差距,像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位守军心头,连空气都仿佛凝滞着疲惫与压抑。城头火把在夜风中摇曳,映照着士兵们沾满血污和烟尘的疲惫脸庞。
年轻的守将典满,拖着沉重的步伐,走上了城楼。他刚刚巡视完各处防务,亲眼目睹了将士们的艰辛与伤亡,也看到了城外吴军营寨那连绵不绝、仿佛望不到边的灯火。一股难以言喻的颓丧感,如同冰冷的潮水,慢慢浸透了他的心。兵力悬殊,援军渺茫,这城,还能守多久?他不由自主地,走向了那位在城楼一角,正静静仰望星空、观察护城河水势的身影——他的义父,军师郭嘉。
郭嘉似乎并未被城外的敌军和城内的低迷气氛所扰。他负手而立,眉头微蹙,似乎在计算着什么,又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夜风吹动他的衣袂,更显其身形清瘦,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从容。
义父……典满走到近前,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迷茫,吴军势大,连日猛攻,我军伤亡日增,箭矢滚木也消耗甚巨……长此以往,恐……恐难以为继。孩儿……心中实在不安。
郭嘉闻声,缓缓收回望向星空的视线,转过头,看向一脸忧色的典满。他非但没有出言责备,脸上反而露出一丝温和而睿智的笑容,那笑容仿佛有种魔力,瞬间驱散了些许典满心头的阴霾。
满儿,郭嘉的声音平和而有力,胜败,乃兵家常事。为将者,统御千军,身系全局,岂可因一时之困境、一地之得失而气馁动摇?
他拍了拍典满坚实的臂甲,语气转为铿锵:况且,我军如今虽暂处下风,却远未到山穷水尽、坐以待毙之时!真正的将才,当临危不惧,于绝境中寻觅生机,于黑暗中窥见光明!
典满听到这里,精神不由得一振!他深知义父智计百出,既然说出此话,必定已有了应对之策。他急切地追问:义父莫非已有破敌良策?
郭嘉微微颔首,目光再次投向漆黑的夜空和泛起朦胧雾气的护城河,眼中闪烁着洞察先机的光芒:满儿,你来看。今夜天象,月隐星稀,正是夜黑风高;再看这护城河面,水汽氤氲,已起大雾。此乃天时助我!
他拉着典满,压低声音,将自己的计划和盘托出:此正是我军金蝉脱壳,突围而出的绝佳时机!
他详细布置道:声东击西,疑兵惑敌。
你立刻去点齐城中所有飞熊军骑兵及善射之士。待到子时,大雾最浓之时,命他们全部从南门悄然杀出!不必与敌近战纠缠,只需以最快速度冲近吴军南大营,用火箭、响箭向营中猛烈抛射,并高声呐喊,制造出我军要拼死袭营、直捣其中军主帐的假象!
主力潜行,北门突围:与此同时,我亲自率领城中所有步卒、民壮及伤员,悄悄打开北门,趁吴军注意力被南门吸引,大雾掩护之际,迅速向北突围,直奔新野方向!
骑兵迂回,迅速脱离:你的骑兵完成袭扰任务后,绝不可恋战!一旦发现吴军骑兵出动拦截,立刻利用马快之利,绕城疾走,也从北面脱离战场,追赶我等步军。我们在北撤的路上汇合!
战略转进,预设战场:我已料定,驻守宛城的张绣都督,此刻必已接到吴军大举进犯的急报,援军定然已在路上。我们撤至新野,凭借城池暂作休整,并与援军会合。郭嘉的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届时,我要在新野城外的博望坡,为那陆逊小儿,摆下一座四门兜底大阵!此阵变化无穷,足以将吴军前锋困于阵前,挫其锐气,为我北汉后方集结兵力、调运粮草,赢得至关重要的时间!
这一套完整的突围-转进-设阵阻敌的计划,思路清晰,环环相扣,既有战术上的巧妙欺骗,又有战略上的深远考量。典满听得心潮澎湃,之前所有的颓丧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义父的无限敬佩和强烈的求战欲望!
他猛地抱拳,单膝跪地,声音因激动而有些颤抖:义父神机妙算!孩儿愿亲率飞熊骑兵,执行这南门疑兵之任!定不负义父所托,搅得吴军不得安宁,为大军突围创造良机!
郭嘉看着眼前这位英气勃勃、勇于任事的义子,眼中满是欣慰和赞许。他亲手扶起典满,郑重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满儿有此胆识,不愧是将门虎子!此事便交由你。记住,袭扰为主,一击即走,保全实力为上!为父会在北门等你信号,率步军先行。我们,在新野城再见!
是!义父保重!新野再见!典满重重叩首,随即转身,大步流星地走下城楼,去集结他麾下最精锐的骑兵,准备执行这关乎全军生死的危险任务。
夜色更深,雾气更浓。朝阳城内,一场精心策划的突围行动,在郭嘉的运筹帷幄和典满的坚决执行下,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