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谶龙 > 第428章 未来

第428章 未来(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昔日繁华鼎盛的帝京城,如今虽未遭受大规模战火,却也难免显露出几分颓败与萧索。街市上的行人面色惶然,商铺关门者众多,一种政权更迭带来的迷茫与不安弥漫在空气之中。楚宫的飞檐斗拱依旧,只是那飘扬的旗帜已然换成了威严的大秦玄鸟旗。

这一日,一队规模不大却极为精干的队伍,在精锐甲士的护卫下,悄然入城。他们没有张扬的仪仗,只有几辆装载文书、典籍和测量工具的马车。为首者,一身青色文士袍,面容清俊,目光睿智而沉静,正是深受萧照渊信赖,稳定六州之地的——诸葛亮。

车队并不奢华,但车上悬挂的秦字黑旗,以及羽扇纶巾,气度雍容的诸葛亮,立刻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是大秦那位诸葛丞相吗?”

“诸葛孔明先生来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城中传开。诸葛亮的名声,在原大楚北地早已广为流传,其贤能与仁德,甚至让许多敌国之民都心生敬仰。

诸葛亮入城后,选择了相对简朴的原帝京府衙作为办公地点。他做的第一件事,并非颁布秦法秦律,而是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连绵的战火导致农田荒芜,加之政权更迭的混乱,城中已有饥荒之兆。随着秦军的粮草源源不断运入,一座座粥棚在诸葛亮的亲自督办下,于城内各处设立。热气腾腾的米粥不仅温暖了饥肠辘辘的百姓身体,更在一定程度上消融了他们心中的坚冰。

紧接着,一道道盖着诸葛亮大印的安民告示贴满了大街小巷:

一、减免赋税:免除本年度全部赋税,三年内赋税减半,与民休养生息。

二、任用贤才:无论故楚旧吏还是民间贤士,只要有才德,皆可参与大秦科举,经考核后量才录用。

三、尊重习俗:大楚原有风俗节庆,不强制改变,但需遵守秦律!

四、兴修水利,重整田亩:官府组织流民,招募工匠,修复因战乱损坏的河道、堤坝,重新丈量土地,登记造册。明确土地所有权,分配无主荒地,发放农具种子,鼓励垦殖。同时严格限制地方豪强兼并土地。

五、兴办学堂:各郡县设立官学,乡学,鼓励适龄孩童入学,学大秦文字、秦律秦法。

这些措施,条条直指民生根本,务实而高效。

他常常轻车简从,深入市井乡村,亲自察看民情,倾听百姓疾苦,其谦和的态度、务实的手腕和显而易见的才华,逐渐开始赢得一些百姓的认可。

然而,阻力依然巨大。暗地里,怀念故国的遗老遗少暗中串联,散布流言;一些地方豪强阳奉阴违。他知道,收复民心,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需要时间、耐心,更需要实实在在的德政。

与此同时,淮州。

曾经被大周军旗短暂遮蔽的天空,如今重新飘扬起了玄黑色的秦字大旗。大秦龙骧营的精锐在帝国水师战舰的掩护下,踏上了三郡之地。周军的撤退干净彻底,除了被破坏的少数关隘和带不走的营寨废墟,并未留下太多痕迹。

龙骧营并未过多停留,而是兵锋前出,直抵大周赖以屏障的天狼关之下,于关外十里处扎下坚固营寨,与关上守军遥遥对峙!这既是一种战略压迫,确保大周不敢轻易出关窥伺,更是要保障后方民心收复与制度同化的进度。

帝国的战略重心,已然内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