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次元 >汉宫娇华:帝女传奇 > 第340章

第340章(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前儿梨园工坊的蒸汽印刷机闲下来,黄月英说“不如印些水利书”,这会儿桑小娥正拿着本新印的《水闸要诀》,在水利工坊里比对齿轮——这齿轮是万机工坊车的,跟梨园舞台的链节一个工艺。

她给锦钢水闸的齿轮上油,油刷“簌簌”扫过齿纹,纹路像越人分水石的凹槽——骆越说这是按他们祖上传的“分水法”凿的,比石头更匀,不会卡壳。

“这闸比老木闸灵,还结实,”她往轴里滴了滴油,油珠顺着纹缝往下淌,没浪费,“以前开闸得八个壮汉扳绞盘,累得哼哧哼哧,汗都滴进河里,现在转这齿轮,‘咔嗒’半圈就开,一个人就能干。”

她忽然压低声音,往河的方向瞥了眼,怕郑伯听见:“上回汛期,木闸被冲歪,郑伯的徒弟小三跳下去顶,差点被卷走,现在想起来还后怕——这钢闸,水再大也冲不动,小三不用再冒险了。”

骆越扛着块錾好的钢片过来,钢片上的分水纹闪着光,是他按爹教的法子錾的,没錾错一道:“这纹跟俺们越人筑堰的‘分水石’一个样!石缝里填茅草,能分走三成水,这钢纹更匀,能分五成,水就不会往一处冲了。”

“俺爹说‘治水得顺水性,堵不如疏’,这闸就是顺水性的,”他忽然笑了,露出两排白牙,“比俺们那木堰强,木堰用三年就烂了,这钢闸,鲁直说‘能用三十年’,俺爹要是还在,准高兴。”

小吏小王举着个汉代的铜斗跑进来,斗里盛着刚测的河水,水面晃着碎光,没洒出来:“桑姐,按《水经注》算的水位,这闸该升三尺,齿轮转几格?俺算不明白,怕升多了淹了堤脚。”

桑小娥指着齿轮的刻度,刻着“尺、寸”,是按汉代度量衡标的,没一点差:“转三格——比您用斗量快多了,还准,不用再算来算去。”

她瞪了他一眼,扬了扬手里的《水闸要诀》:“上次量慢了,水漫过堤脚,郑伯骂您‘读死书’,罚您抄了三遍《泛胜之书》,忘了?这次再错,又得抄。”

王虎从北岸的戍卒营过来,靴底还沾着泥,手里攥着张边防图——图是用锦纸印的,边角还沾着点烽燧的烟灰,上面的水渠连着防御工事,是按他说的“水防一体”画的,没漏一处。

“这灌浆堤太管用了,”他往堤下指,那边的土坡上还有几个新刨的坑,是匈奴昨儿挖的,“昨儿匈奴想趁夜挖堤淹营,刨了半天,只刨下点钢渣,手还被划出血,没刨透,白费劲。”

他踹了踹堤身,闷响传得老远,没空心:“以前的土堤,他们一挖一个洞,咱得派十个人守,现在啊,一个人看着就行——这堤,不光能挡水,还能挡贼,一举两得。”

郑伯听见了,往戍卒营的方向瞅,眉头慢慢舒展了,没再皱着:“可不是?元狩年间,河决瓠子,匈奴趁乱南下,俺爷爷守堤,一边堵水一边防贼,累死在堤上,连口热饭都没吃上。”

他摸着新灌的浆,掌心的老茧蹭过钢渣,有点痒:“这钢骨堤,要是早有,俺爷爷也不用遭那罪,能多活几年,看看现在的好日子。”

黄月英把新印的《防汛册》递给他,册页上印着各段河堤的责任人,字边还画着小图,是她照着郑伯说的“十里一堡、三里一哨”画的,清楚:“郑伯您看,这册子里把您说的都写上了,配着测渗仪的数据,哪段该加固,一眼就瞅见,不用再翻您那本翻烂的牛皮账。”

她笑着拍了拍册子,纸页“哗啦”响:“您那账上的字,除了您自己,谁也认不出,这册子里的字,学童都能看懂,您的徒弟们也不用总追着您问‘哪段该守’了。”

暮色漫过大堤时,测渗仪的指针慢慢归位,没再晃。

灌浆机的“嗡嗡”声歇了,留下点余温。

卫子夫捧着《水利册》走来,册页沾着点泥浆,是刚从堤上取的样本蹭的,没擦:“今日灌完的三段堤,经了傍晚的急雨,没漏半点水,郑伯的徒弟们说‘终于不用再冒雨堵漏洞了’。”

她翻着册页,声音带着点轻快:“工坊的水闸装好了,按《考工记》的‘水则’调的,能灌下游千亩田,农夫们都来问‘啥时候能放水’,说‘今年准是个好年成’。”

她念着册页上的字,笑了:“王虎说,北岸戍卒营的水渠通了,再也不用喝带着泥沙的河水,兵卒们都说‘这水比长安的井水还甜,喝着舒坦’。”

小吏小王举着张刚印的《灌田要诀》跑过来,上面画着水车与新水闸的配合图,是桑小娥按骆越说的越人灌田法画的,纸角还卷着,没来得及压平:“陛下,您看!”

他把册子举得老高,墨香混着河风飘过来:“桑姐说,这闸还能按《泛胜之书》的法子调水量,旱时多放、涝时少放,比老水车省劲十倍——农夫们都等着开春试呢,说‘有这闸,今年不用再求雨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