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逆流韶华 > 第368章 雨还没下先关窗

第368章 雨还没下先关窗(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风卷着潮湿的土腥气,从巷子头呼啸到巷子尾,将各家窗台上的零碎物件吹得叮当作响。

六号院的王嫂刚刚抢收完晾在绳上的被单,抱着一大团棉絮的温暖路过沈家院子,脚步下意识地一顿。

她仰头看了看天,铅灰色的云层压得极低,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那片湿冷的阴郁。

她的目光随即转向沈星河那扇亮着昏黄微光的卧室窗户,嘴里不自觉地嘟囔了一句:“这天色,怕是要下猛的。”

没有丝毫犹豫,她转身快步走回自家屋檐下,从墙角抱起一块早就备着防漏雨的厚实塑料布。

返身回到沈家院墙外,她踮起脚,费力地将塑料布展开,小心翼翼地搭在沈家窗户的外侧,用两块从墙根摸来的半截砖头,沉甸甸地压住了布的边角。

做完这一切,她拍了拍手上的灰,像只是完成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隔壁五号院的李婶探出头来,好奇地问:“王嫂,你给沈家挡窗户干啥?那窗户不是去年才换的新的吗?”

王嫂头也不回,一边往自家走一边含糊地应着:“旧窗框去年漏过风,换了新的也不保准,挡一下安心。”

她嘴上这么说着,心里却清楚得很,自己从未见过那扇窗漏风。

只是有一次,大概是半年前,她在巷口听沈建国跟人闲聊时,无意中提过一句“星河那屋以前的窗户一到下雨就渗水”,这句无关紧要的话,便像一颗种子,悄无声息地落进了她的心里,只等一场雨来,就自己发了芽。

不远处的巷口,林夏站在居委会的屋檐下,手里拿着个小本子,正对几个半大的孩子轻声布置着任务。

这不是什么课外作业,而是她发起的一项名为“无声响应”的社区观察记录。

“都看仔细了,”她的声音温柔而清晰,“不用谁去号召,也不用谁来指挥,你们就去记,看看这场雨来临之前,都有谁在主动为大家,或者为某一家人做着准备。记下他们做了什么,如果能问到,就再记下他们为什么这么做。”

孩子们领了任务,像一群被放出笼的小麻雀,兴奋地四散而去。

没过多久,一个叫虎子的男孩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举着手里的作业本,像献宝一样喊道:“林夏老师!我记到了!三号院的张姨,她刚才搬了两个沙袋,堵在沈叔叔家院门口的低洼处了!”

林夏点点头,在本子上记了一笔,随即追问:“很好。那她有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吗?”

虎子挠了挠头,努力回忆着:“我问了,张姨说……她说……‘要是我病了,我也希望有人能抢在我开口前,就帮我把门前的坎儿给平了’。”

林-夏握着笔的手指微微收紧,笔尖在纸上留下一个深深的墨点。

她抬起头,目光穿过渐浓的暮色,望向沈家那扇被塑料布覆盖的窗户,轻声自语,像是在回答虎子,又像是在告诉自己:“这就叫共情的惯性。当一个人用行动教会了所有人如何去爱,那么爱就成了这个地方最牢固的习惯,再也停不下来了。”

夜渐深,雨却迟迟未落,只有风声愈发凄厉,像野兽在屋顶上踱步。

沈建国在堂屋的躺椅上浅浅睡去,又被一阵灌入领口的冷风惊醒。

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发现雨还没下,精神却莫名清醒了。

他习惯性地想去看看儿子,起身时,眼角余光却瞥见厨房里竟有火光在跳动。

这么晚了,谁会在他家烧火?

他心头一紧,悄无声地摸索过去,刚到门口,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正蹲在灶膛前,借着灶里的火光,专心致志地烘烤着一双湿透了的旧棉鞋。

是社区巡夜的老周。

“老周?”沈建国压低了声音,“你这是干啥呢?大半夜跑我家来烤鞋?”

老周头也没抬,只是用火钳拨了拨柴火,让火烧得更匀些,瓮声瓮气地答道:“这不是沈家门槛前那双嘛。我巡夜路过,看见还摆在外头,地上潮气重,怕星河明早一脚踩进去,冰着。”

沈建国愣住了。

他这才想起,傍晚时他给儿子擦完身,顺手把换下的鞋放在门外,想着等会儿再收,结果一忙就忘了。

他自己都没记起的事,却被这个巡夜的老伙计记在了心上。

他走过去,在灶膛边的矮凳上坐下,一时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半晌,才从喉咙里挤出一句干涩的话:“你……你倒是比我这个当爹的还细心。”

老周依旧没看他,只是把棉鞋翻了个面,让另一侧也均匀受热。

他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谈不上细心。只是守着他这么多年,习惯了。以前是他守着我们整个巷子,替我们想那些我们想不到的事。现在,轮到我们替他想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