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念军的理想(1 / 2)
第三百九十二章:念军的理想
冬初的风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裹着细碎的雪沫子,在黄土坡上的村落里肆意奔跑。它吹过光秃秃的树枝,给它们披上了一层薄霜,仿佛是大自然给它们穿上的白色纱衣。
谢文东家的土坯院墙,在这冬日的雪景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院墙顶着积雪,就像披了一件厚厚的白棉袄,给人一种温暖而质朴的感觉。烟囱里冒出的烟柱,在冷空气中直直地往上飘,仿佛是在向天空诉说着这个小村落的生活气息。
走进堂屋,一股热浪扑面而来。土炕烧得正旺,红红的火苗舔着炕沿,让整个房间都弥漫着一股温暖的气息。炕桌上,摆放着刚蒸好的红薯,它们散发着甜丝丝的热气,让人垂涎欲滴。这些红薯,是谢文东家自己种的,纯天然无污染,吃起来格外香甜。
热气腾腾的红薯,把玻璃窗上的冰花熏得渐渐融化,留下了一道道水痕。这些水痕,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给这冬日的景象增添了一丝别样的情趣。
谢文东刚从合作社的场院回来,深蓝色的土布棉袄上沾着雪粒,一进门就被屋里的暖意裹住。他跺了跺脚上的雪,摘下头上的狗皮帽子,露出额前几道浅浅的皱纹——这几年操持合作社的事,他眼角的纹路深了些,可腰杆依旧挺得笔直,带着军人特有的硬朗劲儿。
“可算回来了,快上炕暖和暖和。”张彩霞从灶房里出来,手里端着个粗瓷碗,碗里是滚烫的姜茶,“外面风大,冻坏了吧?”她把碗递到谢文东手里,又伸手拍了拍他棉袄上的雪,指尖触到他冰凉的肩膀时,忍不住皱了皱眉,“跟你说过多少回,天冷就早点回来,场院的活让年轻人多盯盯。”
谢文东接过姜茶喝了一口,辛辣的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肚子里,驱散了浑身的寒气。他笑着往炕沿上坐,把帽子往炕桌上一放:“没事,这点冷算啥?当年在东北打仗,零下几十度,趴在雪窝里一动不动,那才叫冻呢。”
这话刚出口,里屋就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一个小小的身影扑了过来,抱住了谢文东的胳膊。“爹!你回来啦!”谢念军仰着小脸,眼睛亮得像星星,七岁的孩子穿着件红色的小棉袄,是张彩霞去年给他做的,洗得有些发白,却干干净净。他手里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纸,兴奋地晃着谢文东的胳膊,“爹,你看我写的作文!先生说我写得好!”
谢文东放下碗,把儿子抱到腿上,接过那张纸。纸是粗糙的毛边纸,上面用铅笔写着歪歪扭扭的字,有些笔画还出了格,却一笔一划透着认真。他逐字逐句地读着,声音低沉而温和:
“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像爸爸和李爷爷一样。爸爸以前是解放军,他说他打过好多坏蛋,保护过好多老百姓。李爷爷也是解放军,他的腿就是打仗时受伤的,走路一瘸一拐,可他说那是光荣的伤疤。
我要当解放军,戴上红五星帽子,扛着枪,去打坏蛋。要是有坏蛋来欺负我们村的人,我就开枪打他们,保护娘,保护爹,保护合作社的叔叔阿姨们。我要像爸爸一样勇敢,不怕苦,不怕疼,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读到最后一句,谢文东的声音顿了顿。他低头看着怀里的儿子,念军正仰着头眼巴巴地看着他,小脸上满是期待和骄傲。窗外的雪还在下,风呜呜地刮着,可屋里的暖意在这一刻仿佛更浓了,浓得让他鼻子有些发酸。
他想起二十多年前,自己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跟着队伍在山里打游击。那时候他的理想,也是当一名能保护老百姓的军人。第一次上战场时,他握着枪的手止不住地抖,看着身边的战友倒下,他害怕过,也退缩过,可当他看到村里的乡亲们被敌人欺负,看到战友们为了保护群众流血牺牲,他就把害怕咽进肚子里,拿起枪冲了上去。后来他参军入伍,南征北战,身上留下了好几道伤疤,每一道伤疤都记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那些日子,苦吗?苦。怕吗?怕。可每当想起自己保护了更多的人,心里就觉得值。
“爹,我写得好不好?”念军拉了拉他的衣角,小声问道,眼里带着一丝忐忑。
谢文东回过神,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粗糙的手掌抚过他柔软的头发。“写得好,写得真好。”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念军想当解放军,保护大家,是个好孩子。”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接着是敲门声:“谢社长在家吗?”
张彩霞起身去开门,门口站着的是村里的教书先生周先生。周先生五十多岁,穿着件洗得发白的长衫,戴着一副圆框眼镜,镜片上沾着雪粒。他手里拿着一本教案,看到张彩霞,笑着点了点头:“嫂子,我找谢社长有点事。”
“周先生快进来,外面冷。”张彩霞把他让进来,又给她倒了杯姜茶,“是不是念军在学校调皮了?”
周先生摆摆手,走到炕边,对着谢文东拱了拱手:“谢社长,我今天来,是想跟你说说念军的作文。这孩子年纪不大,作文里却透着一股子正气,尤其是写理想那段,看得我心里热乎乎的。”他顿了顿,又说,“念军这孩子聪明,又懂事,要是好好培养,将来肯定有出息。只是...他作文里写想当解放军,像你和李老班长一样,我想着,这事还是跟你说说,让你也知道孩子的心思。”
谢文东点点头,把念军从腿上放下来,让他站在自己面前。“念军,过来。”他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你跟爹说,你想当解放军,是真的吗?”
念军用力点点头,小胸脯挺得笔直,像一棵小树苗。“是真的!”他大声说,“我要当解放军,像爹一样勇敢!”
“当解放军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谢文东站起身,走到屋中央,他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高大。“当解放军,要不怕苦。冬天要在雪地里站岗,夏天要在太阳底下训练,渴了可能喝不上水,饿了可能吃不上饭,你能受得了吗?”
念军咬了咬嘴唇,小脸上露出一丝犹豫,可很快又坚定起来:“我能!我不怕苦!冬天我能在院子里跑圈,夏天我能帮爹去地里干活,我能吃苦!”
“还要不怕死。”谢文东的声音更低了,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打仗的时候,子弹不长眼,炮弹会炸,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受伤,甚至牺牲。你爹当年打仗,身边的好多战友都牺牲了,他们再也回不了家,再也见不到自己的爹娘。你要是当了解放军,遇到危险,你敢冲上去吗?”
这话一出,屋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张彩霞的脸色白了白,她看着念军,眼里满是担忧,想开口说些什么,却又忍住了。周先生也推了推眼镜,沉默地看着这对父子。
念军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害怕,他小小的身子抖了一下,看了看爹,又看了看娘。他想起李爷爷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想起爹胳膊上那道长长的伤疤,想起爹说过的打仗的故事。他知道,当解放军会遇到危险,可他更想起作文里写的,要保护娘,保护爹,保护大家。
他深吸一口气,再次挺直腰板,抬起头看着谢文东,眼神里充满了坚定:“我能!我不怕死!只要能保护大家,我什么都不怕!”
谢文东看着儿子小小的身影,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骄傲,有欣慰,还有一丝隐隐的担忧。他想起自己当年参军时,也是这般义无反顾,可战争的残酷,是念军这个年纪无法想象的。他既希望儿子能实现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又害怕他真的走上战场,经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痛苦。
他走上前,再次摸了摸儿子的头,这一次,他的动作格外轻柔。“好,有志气。”他的声音缓和下来,“既然你有这个理想,爹支持你。但你要记住,当解放军不仅要勇敢,还要有文化,有纪律。以后在学校要好好听周先生的话,认真读书,将来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解放军。”
念军用力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知道了爹!我一定好好读书!”
周先生也笑了,他对着谢文东说:“谢社长,念军这孩子有骨气,将来肯定能成大器。我在学校会多教他些知识,好好培养他。”
谢文东对着周先生拱了拱手:“那就麻烦周先生了。”
周先生又坐了一会儿,跟谢文东聊了聊学校的事,便起身告辞了。张彩霞送他出门,回来时手里拿着一个新做的小书包,走到念军面前,把书包递给他:“念军,你看娘给你做的新书包。”
那是一个蓝色的粗布书包,针脚细密,上面绣着一颗鲜红的五角星,五角星的边角圆润,透着一股温柔的精致。念军接过书包,高兴地背在身上,在屋里转了一圈:“娘,真好看!我太喜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