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 / 2)
自八百多年前的夏灵帝至今,姜氏皇族终于又有一皇帝年号,超过了百年。
百年前的垂暮苍龙,如今已经成长成为不可撼动的巨龙。
朝堂成熟稳固,地方太平兴盛。
时间如流水,却不会停止向前。
天元百年,普天同庆。
这是姜宁继位以来,第一次下旨开办庆典活动。
天元台为庆典场所,地方则各自举办庆典。
白玉京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活动内容有文斗,有武斗,有歌舞,也有戏曲。
姜宁看着白玉京从昔日的萧条,一步步恢复繁华。
其实心中还是有些成就感的。
俗话说文无第一,可吕温书之子,东篱书院副山长所写的一篇赋文,毫无争议的拿到了第一。
文章的内容,与姜宁读到过的,格式差不了太多。
不过,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写的内容是,歌颂当下国泰民安,用词朴实而又不失华丽。
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是拍时政的马屁。
这篇名为《东篱山下》的文章,姜宁倒是读出了几分《滕王阁序》的感觉。
他们这一代人,相当于是吃了时代的红利。
有繁荣太平的环境,也是有感而发,才能写出这种不俗的文章出来。
文学造诣很高,值得所有文人研究,对其心性和修为,都有莫大的好处。
此文一出,吕温书之子,完全可以奠定其当代大儒的地位。
至于武斗,就和往年天策军举办的比试没什么差别。
也就是打来打去,点到为止。
在姜宁眼里,跟小孩子过家家一个样。
当然,当代修士武人的平均水平,远非当年可比。
现在的白玉京,普通人也有,但真正毫无武道修为的凡人,已经不多了。
莫说是城中功勋彪炳的高官子弟,就是普通商贾家的子弟,谁还不会两下子?
《武经》和《仙录》这两本功法,早已不是什么秘籍。
随着一次次推广,可以说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起码在白玉京,已经普及了。
就是在那些酒楼跑堂的伙计,有的深藏不露的,都能御剑飞行。
所以如今的白玉京,节奏非常之快。
有的商铺酒楼招收伙计,都明确规定要有武道基础。
如果不是白玉京的原住民,你如果不会练武修仙,你连洒扫庭院的活计都找不到。
没有哪个地方,有白玉京那么卷的。
之所以白玉京能发展成为这样,人人都能修行。
白玉京已经虹吸了碎星大陆几十年的资源,一步步完成的蜕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再有就是那棵古槐。
古槐中的仙种发育缓慢,但这并不妨碍古槐锁定天地灵气,将白玉京蕴养成为一座比洞天福地的灵气还要浓郁的城池。
毫无修为的普通人,活个百岁出头轻轻松松。
姜宁最近找到了新的乐子。
那就是茶楼听说书,还有戏楼听戏。
当年那位天下第一小说家,其写出来的小说话本,早已风靡天下。
哪个茶楼里面,如果不说两回万三千所写的小说话本,也就可以关门大吉了。
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喜欢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