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离别绥德(2 / 2)
“瑜儿你看,这里就是总闸,通过提升这厚重的闸板,就能控制上游水位,确保下游无论远近,都能得到充足的灌溉……”
“那边,是分流堰,根据各支渠的需要,精确分配水量,避免了下游争水、上游浪费的旧弊……”
“还有这渠堤,全部用三合土夯筑,关键地段还砌了石块,足以抵御一般的洪水冲刷……这排水涵洞,是为了雨季泄洪……”
他如数家珍,语气中充满了自豪与眷恋。白瑜静静地听着,看着丈夫眼中闪烁的光彩,她知道,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水利工程,更是秦思齐的心血和理想的结晶。
第二日,秦思齐依旧放心不下。带着秦思文和几个亲随,拿着早已准备好的名单和物资,悄悄走访了城中及周边几家生活依旧困难的阵亡将士遗属,因伤致残的军士家庭。
秦思齐亲自将足够食用数月的粮食和一小笔安家银钱送到他们手中,摸着那些懵懂孩童的头,鼓励着:
“孩子,好好读书!只有读了书,明事理,学本事,将来才能更好地照顾你娘,才能有出息,才能让你爹在九泉之下安心!记住,这书本,是改变命运的钥匙!”
秦思齐的到来和叮嘱,让这些家庭感激涕零,也让读书改变命运的信念,更加深刻地印在了那些幼小的心灵之中。
最后的告别,留给了马犇。在军营那间简朴的指挥使值房内,两个共同经历了守城血战、内部建设、对外扬威的男人,相对而坐,一时间竟有些沉默。
五年的并肩作战,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上下级关系,多了几分肝胆相照的兄弟情谊。
最终还是马犇先开口:“思齐,此去京师,山高路远,定要多多保重!”
秦思齐端起面前的粗瓷碗:“马指挥使,这五年来,多谢了!”
马犇重重抱拳:“该说谢的是我,没有你,就没有绥德军的今天!”
没有更多的言语,一切尽在不言中。两人将碗中酒一饮而尽。
次日凌晨,天色未明,寒意深重。按照秦思齐事先的安排,随行的秦氏族人,化整为零,分成数批,悄无声息地陆续从不同的城门离开,在城外预定的地点集结。
这样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惊动城中百姓,引起不必要的送别场面。
秦思齐自已,则在处理完最后几件交接文书后,带着白瑜和贴身护卫,乘坐一辆毫不起眼的青篷马车,从州衙侧门悄然驶出,汇入了清晨稀疏的人流。
马车辘辘,驶过他曾无数次走过的街道,穿过他曾誓死守卫的城门,将那座浸透了他五年心血与情感的边城,缓缓留在了身后。
在城外十里处的一处高坡上,一身常服的马犇,独自一人,牵马而立。
远远地望着那辆逐渐远去的马车,直到它变成一个小黑点,最终消失在官道的拐弯处,与远山晨雾融为一体。
他久久伫立,如同一个沉默的守望者,最终,朝着马车消失的方向,郑重地、深深地抱拳一礼。
秋风萧瑟,吹动着坡上的枯草,也吹动着马犇的衣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