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不务正业,贞观之治(1 / 2)
去了一趟梨花小院后,李渊的病竟真奇迹般康复了。
“裴监,朕觉得,朕确实该好好歇歇了。”
这话裴寂自不敢接。
幸而李渊原本也没有要他接话的意思,只自顾自的亲自去拿了一份蚕丝玉轴,又亲自磨了朱墨。
提笔沾墨,一气呵成。
... ....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
李渊正式禅位于李世民,退出了政治权力中心,并搬到了太极殿居住。
见朝中局势仍有些浮动,李渊颇不耐烦。
干脆进长安学宫研究物理,彻底不理朝政,不见朝中大臣。
成日起坐都在长安学宫,甚至戏称自已为老学士。
在李渊沉默地配合下。
李世民极快地收拢了朝中所有势力,成为真正掌握着最高皇权的大唐君主。
他数次提议要为陈修竹加官进爵,皆被拒。
心中虽十分遗憾,却也不敢勉强。
整个大唐真正步入了四海升平,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的盛世时期。
次年,新帝改元。
贞观。
… …
贞观三年,六月。
陈安民携陈迁进入长安,直奔梨花小院。
“家主,陛下。”
没料到李世民也在,陈安民的脸上露出了一抹讶异。
李世民忙扶了陈安民的手臂。
“安民叔伯这就是在折煞朕了。”
他年轻时便跟了陈安哲去打仗,同陈家人关系极好,甚至可以说影响他最深的,便是陈家人,尤其是陈安哲,更是亦师亦父亦友
时至今日,他的治国理念中,都有着陈家祖训的影子。
“朕听先生说,要将生意做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故心下好奇,特来听听。”
大唐地域广袤,人口众多。
物资自是丰富。
且,自从化学和物理这两个流派兴起后,手工业便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甚至还有人弄出了一堆新奇玩意儿。
几乎可以说,别的地方有的东西,大唐一定有。
而大唐有的东西,别的地方可不一定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先生又为何执意要开辟新的商路,和遥远的国家通商。
说起通商一事,陈安民正了正神色,直言道:“陛下,船在半月前已经修好。”
“海上贸易主要由陈修阳带人去探索,按照您提的,此行主要带了丝绸,瓷器,和各式手工艺品。”
见李世民、陈修竹点了点头,陈安民方继续道:“至于路上这条商业线,我觉得陈迁不错,吃苦耐劳。”
开辟海上商业线,需要运气,需要看得懂天气,甚至需要能够掌船。
开辟地上的商业线,便要更苦一些。
冗长到几乎没有尽头的道路,西方漫天的黄沙,这路,需要人一步一步地走,才能走出来。
陈修竹打量了陈迁一眼。
却如陈安民所言,是个憨厚老实的。
陈修竹抬起手,拍了拍陈迁的肩膀,笑道:“瞧着不错,是个可造之材。”
“陈迁,你可想好了?”
山高路远。
这一去,就是几年,十几年。
甚至是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