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为了抄古诗词,我把历史写成小说 > 第439章 亡国,未亡国

第439章 亡国,未亡国(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国,亡了……】

【就在这时,一个降元的宋臣,奉伯颜之命前来探视,话语间不乏得意:“文丞相,你看,天命已归大元,朝廷百官皆已奉表归附。丞相又何必独自苦苦支撑呢?”】

【文天祥猛地转过头,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仿佛要喷出火来。他死死盯着来人,声音因极致的痛苦而嘶哑变形:】

【“国亡不能救,身为大臣,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

(国家灭亡,我不能拯救,身为大臣,死尚且无法抵消罪过!怎么还敢逃避死亡,怀有二心呢!)

【每一个字,都像是从胸腔里呕出的血块,砸在地上,铿锵作响。】

【那来人被这磅礴的悲愤之气所慑,面色发白,讷讷不能言,狼狈退走。】

【帐内重归死寂。】

【文天祥缓缓坐倒在地,外面的喧嚣、哭泣、马蹄声,仿佛都离他远去。】

【极致的痛苦过后,是一种冰封般的死寂。】

【忽然,文天祥再次起身,冲了出去,他远远地看着混乱的队伍,在这喧闹的队伍中不断地寻找。】

【不在,不在……】

【文天祥死灰的心,慢慢又泛起了一点星火。】

【随着他的寻找,这点星火越来越旺。】

【陆秀夫不在这里,张世杰不在这里,益王和广王也不在这里!】

【原来,就在太皇太后和宋恭帝在临安城外献降的时候,在临安城内的另一边,礼部侍郎陆秀夫与禁军指挥使张世杰、苏刘义等人,正秘密护卫着宋恭帝的两位兄弟——八岁的益王赵昰和六岁的广王赵昺,以及他们的母亲杨太妃,成功逃离了临安。】

【文天祥再次回到了营帐内,他现在唯一想的,就是如何逃出去。】

【三月,元军主帅伯颜下令将宋恭帝、其母全太后、太皇太后及其他宫人押解北上,前往元大都。】

【一起押解的,还有所有皇子、皇族成员,贾余庆、吴坚等签署降表的宰相重臣。】

【而中下层官员, 元朝采取了 “官仍其职” 的策略。大部分原南宋的地方官员被要求留任,继续管理当地政务。】

【这样做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的平稳过渡,避免因行政真空导致混乱,同时也为了争取南方士绅地主的支持。】

【 元军接收了临安朝廷所有的府库积蓄、宫廷器物、图籍户口册。这些不仅是巨大的战利品,更是元朝了解、统治江南地区的重要情报。】

【还将宋宫的仪仗、礼器、图书、档案等全部运往大都,象征着天命和正统的转移。】

【所有宫廷的工匠、乐师、学者等有专业技能的人员,都被视为重要资源,强制迁往大都,为元朝服务。】

【而文天祥,同样也被押往大都。】

就先写到这里吧。

到这里,南宋终于是亡国了……

啊,不对。

还没有亡国呢!

后面还有两个皇帝呢。

韩复来累的腰酸背痛,赶紧起来活动活动。

精彩的故事,就让书友们去评论吧。

……

瞎聊几句。

最近写的有点头昏脑胀的,因为同时在改苏轼的章节。

有时候能把两个人给弄混了。

在今天的章节里,本来要提到苏轼的,但又想到苏轼的故事还没改完,不知道写原版的苏轼,还是新版的苏轼,最终还是没提。

能看到这里的老爷们,估计也都是冲着这些古人的生平来的,这一点现在是非常肯定的了。

现在这本小说写的,都一点不像是小说了。

感觉像是个科普读物了。

怎么说呢,只要有人看,还是会一直写下去的。

可能会稍微,酌情,减少一些评论的内容,多一点古人诗人生平。

不知道书中的那些网友的评论大家有没有在看,爱不爱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