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生归来,我林冲追妻火葬场 > 第24章 夏华龙啸:剑指巴蜀

第24章 夏华龙啸:剑指巴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永昌三年,孟秋。

滇池北岸的校场上,十万夏华将士列阵如林,玄色劲装外罩赤铜鳞甲,阳光洒在甲胄上折射出森冷的光芒。林烨身披玄金蟠龙甲,腰悬七星剑,立于高台上,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黝黑而坚毅的面庞。他身后,“夏”字大旗与“林”字帅旗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如同一对蛰伏的巨兽,正待发出震彻寰宇的咆哮。

“将士们!”林烨的声音透过特制的铁皮喇叭传遍全场,沉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云南平!贵州定!今日,我等将剑指四川,拿下这天府之国,为我夏华帝国再拓疆土!”

话音落下,十万将士齐声高呼:“拿下巴蜀!夏华万胜!”声浪直冲云霄,惊得远处滇池中的水鸟四散飞起。林烨握紧了手中的望远镜——这是他凭借记忆复刻出的简易版光学仪器,镜筒中清晰地映出将士们眼中的狂热与决绝。

三年前,他从现代穿越而来,降落在混乱的东南亚丛林。凭借着超越时代的知识,他先是打造出威力惊人的碎发枪,组建起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一步步统一东南亚各部,建立夏华帝国。随后挥师北上,云南、贵州的明军守军在碎发枪的轰鸣声中不堪一击,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土司武装,也在夏华军的铁蹄下土崩瓦解。如今,巴蜀之地成为他北上征程中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四川,古称巴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此地不仅物产丰饶,更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咽喉要道。明廷在四川布下重兵,成都、重庆等重镇更是城防坚固,守将刘文秀更是明朝末年的名将,骁勇善战,麾下不乏能征善战之士。

“陛下,后勤补给已全部到位。”副将赵虎大步流星走上高台,单膝跪地禀报,“粮草可支撑三月,碎发枪弹药充足,投石机、攻城锤等重型器械也已整装待发。”

林烨点点头,目光投向北方。他知道,此次进军四川,绝非易事。四川多山地,道路崎岖,不利于大部队推进,明军很可能会凭借地形优势节节抵抗。更重要的是,碎发枪虽然威力巨大,但在山地作战中,其优势会受到一定限制。

“传我命令,兵分三路!”林烨沉声道,“左路,由李将军率领两万大军,从贵州遵义出发,进攻泸州,牵制明军兵力;右路,由王将军率领两万大军,从云南昭通出发,进攻宜宾,切断明军西线援军;中路,由我亲自率领六万大军,直扑重庆,拿下这入川的门户!”

“遵旨!”赵虎高声领命,转身下去传达命令。

三日后,夏华军三路大军同时开拔。林烨率领中路军,沿着古蜀道向北挺进。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道路狭窄陡峭,一侧是悬崖峭壁,一侧是湍急的河流。将士们背着沉重的武器装备,艰难地前行着,汗水浸透了衣衫,脚底磨出了血泡,但没有一个人抱怨,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坚定。

林烨骑着一匹高大的战马,走在队伍中间。他看着身旁咬牙前行的将士,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将士,大多是东南亚各部的土着和云南、贵州的降兵,是他一手将他们训练成精锐之师。他知道,自己肩上承载着他们的希望,承载着夏华帝国的未来。

“陛下,前方发现明军哨卡!”前锋哨探前来禀报。

林烨勒住马缰,举起望远镜望去。只见前方不远处的山隘口,明军筑起了一道简陋的防御工事,十几名明军士兵正手持弓箭,警惕地注视着前方。

“碎发枪队,前进!”林烨冷声道。

几十名手持碎发枪的士兵立刻加快脚步,隐蔽在山石后面。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砰砰砰”的枪声响起,隘口的明军士兵应声倒地,剩下的人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

夏华军轻松拿下了第一个哨卡。但林烨知道,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他们将面临更激烈的战斗。

大军继续前行,一路上,明军的哨卡和小股部队不断出现,但都被夏华军轻松击溃。半个月后,中路军抵达重庆城外。

重庆城依山而建,地势险要,城墙高大坚固,城外挖有深深的护城河。刘文秀早已率领大军严阵以待,城头上布满了明军士兵,弓箭、火铳一应俱全,甚至还架设了几门红衣大炮。

“陛下,重庆城防坚固,硬攻恐怕伤亡惨重。”赵虎皱眉道。

林烨望着高耸的城墙,陷入了沉思。他知道,硬攻绝非上策。重庆城的护城河宽阔,攻城锤和投石机很难发挥作用,而碎发枪对厚实的城墙也难以造成实质性的破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