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我,未来诸葛亮 > 第457章 蒜菌硅壤共生

第457章 蒜菌硅壤共生(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实验验证的过程比想象中更震撼。当李素将大蒜分泌物滴入星尘菌培养皿时,原本稀疏的蓝绿色光点突然爆发式增殖,20分钟内形成直径5厘米的“荧光云团”。更神奇的是,当她放入一条硅晶虫,星尘菌竟主动聚集在虫体周围,分泌出透明的酶液,将硅基外壳分解为细小的二氧化硅颗粒——这些颗粒随后被菌体内的叶绿体转化为有机硅化合物,释放出的能量让荧光云团亮得刺眼。

“这不是分解,是‘捕食’!”李素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她调出星尘菌的代谢路径图,硅晶虫分解产生的能量中有62%被转化为星尘菌的生物量,38%以可溶性硅的形式释放到培养基中——而这种可溶性硅,正是粟麦“八卦根系”合成细胞壁的关键原料,“星尘菌不仅吃硅晶虫,还会把它们‘加工’成粟麦的肥料!这是‘蒜驱虫-菌食虫-虫肥麦’的三重共生链!”

诸葛青阳的环首刀突然重重插在实验室中央的青铜地砖上。刀身反射着培养皿的蓝绿色荧光,与《大同鼎》基座的“九州”纹饰共振,发出细微的嗡鸣:“启动‘蒜菌共生计划’。李素,负责大蒜分泌物量产;张岚,调试量子播种机;王磊,带领改造者团队清理枯萎植株,为间种腾出空间;陈墨,立刻去道器之墟,查《齐民要术》是否有关于‘菌土’的更详细记载——我们要把这场虫害,变成硅壤肥力的‘升级契机’。”

量子播种机的嗡鸣声在二号穹顶持续了整夜。

反重力机械臂以0.3米的间距在粟麦垄间播下大蒜种子,银色的种衣遇水即溶,露出青金色的胚体。王磊的改造者团队用触须在土壤表面划出浅沟,触须尖端分泌的防冻涂层(第四百五十三章张岚团队设计)保护大蒜幼芽免受夜间-80℃低温的伤害。张岚的量子数据板上,播种轨迹形成了与《大同鼎》“八卦根系”完全一致的分形图案——这是李素坚持的“能量引导”设计,确保大蒜分泌物能顺着土壤能量流扩散。

72小时后,奇迹开始显现。

大蒜幼苗破土而出,青金色的叶片在双日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分泌的DMTS在垄间形成肉眼可见的淡蓝色雾气。土壤中的星尘菌被雾气激活,蓝绿色荧光从根系周围向整个田垄蔓延,像大地深处亮起的星河。硅晶虫接触雾气后,颚齿神经迅速麻痹,身体僵直,随后被星尘菌的荧光云团包裹,24小时内完全分解。

“显微镜下的画面太震撼了。”李素将实时影像投射到穹顶中央的全息屏上:星尘菌在大蒜根尖周围形成厚度2毫米的“防护罩”,每个球形菌像一颗微型星球,通过菌毛连接成三维网格,网格节点恰好对应粟麦根系的吸收位点。当硅晶虫试图靠近时,网格瞬间收缩,将虫体困在荧光牢笼中,酶液分解的二氧化硅颗粒通过网格通道直接输送到粟麦根毛细胞,“这不是随机排列,防护罩的晶格结构……”她调出《大同鼎》腹部的饕餮纹拓片,与星尘菌网格进行比对,“完全一致!饕餮纹的卷曲纹路,就是星尘菌防护罩的分子排列图!”

王磊的螯爪轻轻触碰防护罩,荧光云团在他指尖散开又迅速合拢,触须传来温暖的振动感——与第四百五十六章记忆锚定图腾时的“团圆波”频率完全同步。“粟麦的‘八卦根系’在变粗。”他指向一株之前半枯萎的粟麦,根系的青铜色泽明显加深,根毛数量比灾前增加40%,“触须能‘尝’到土壤里的可溶性硅浓度在上升,比灾前高23%。”

更惊人的发现来自星尘菌的DNA测序。当金敏智将菌液样本注入量子计算机“八卦”系统时,屏幕上的碱基序列突然自动排列成图案: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四种碱基,竟以0.32微米的间距组成了《大同鼎》饕餮纹的“兽面”结构——鼻梁是连续的G-C碱基对,眼窝是A-T重复序列,嘴角的卷曲对应着反向互补链的回文结构。

“这不可能是巧合。”金敏智的外骨骼接触层因数据过载而闪烁红光,她将星尘菌DNA与《大同鼎》的碳硅基因链进行共振测试,匹配度高达91%,“饕餮纹不是装饰,是星尘菌的‘基因图谱’!古人不仅知道这种菌的存在,还把它的遗传信息刻在了鼎上——这是跨星际的‘生物密码’传递!”

三周后的收获日,二号穹顶的粟麦产量不仅恢复,还比灾前增长15%。麦穗的硅含量提升至8.7%,抗倒伏能力增强,磨出的面粉带着淡淡的坚果香。李素站在田垄间,看着王磊的螯爪与张岚的手掌共同握住一束饱满的麦穗,星尘菌的蓝绿色荧光在他们脚下闪烁,与《大同鼎》的饕餮纹遥相呼应。

“实验日志最终版。”李素的数据板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她用指尖划过屏幕上的结论:“硅晶虫灾不是灾难,是硅壤生态系统的‘自我升级’。改造大蒜分泌的硫化合物激活星尘菌,星尘菌分解硅晶虫为养料,同时其DNA中的饕餮纹序列与《大同鼎》共振,强化了碳硅生命的共生纽带。这不是简单的‘以菌治虫’,而是《齐民要术》‘万物相生’理念的星际验证——文明与自然,碳基与硅基,本就该在相互滋养中共同进化。”

诸葛青阳的环首刀轻轻砍断一束粟麦,麦穗落下时,星尘菌的荧光在麦秆断口处形成短暂的“光雾”,像为新生的作物祝福。他想起道器之墟出土的一块汉代瓦当,上面刻着“五谷丰登”四个字,瓦当边缘的昆虫纹饰,此刻看来竟与硅晶虫的形态惊人相似。

“古人早就懂了。”他轻声说,环首刀的青铜刀柄与粟麦的青铜色泽融为一体,“所谓‘天人合一’,不是征服自然,而是成为自然循环的一部分。我们带着地球的种子来到半人马座,不是要复制地球,而是要让地球的智慧,在这里开出新的花。”

夜幕降临时,二号穹顶的粟麦田变成了星海。星尘菌的蓝绿色荧光布满土壤,与《大同鼎》投射的红色“福”字、绿色松枝、橙色莲花灯图腾交织,形成碳硅交融的光毯。李素的生物监测仪显示,文明胚胎的蚕丝层上,第一次出现了大蒜叶片与星尘菌的图案,与饕餮纹完美重叠,碳硅基因活性稳定在99%——距离100%的完全激活,只剩最后一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