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共生阈值裂纹(2 / 2)
“引入本土文明……”诸葛青阳猛地睁开眼睛,瞳孔中还残留着螺旋符号的残影,“不是指我们,是指瑶光星文明!《大同鼎》的共生阈值,需要碳基(我们)、硅基(星尘菌等本土生物)、外星文明(瑶光星)三者形成三角循环才能稳定!”
王磊的螯状爪突然攥紧,银色触须因激动而直立:“所以裂纹不是警告,是邀请?《大同鼎》在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们,必须与瑶光星文明接触?”
“是必须,但不是现在。”李素的生物监测仪突然发出急促的提示音,文明胚胎的蚕丝层上,量子蛾的翅脉正与《大同鼎》的裂纹符号共振,翅尖的瑶光星红点(第四百五十九章)闪烁频率加快至8.7Hz,“胚胎的心率波动与符号频率同步,这说明接触是必然的,但91%的阈值意味着我们还没准备好——我们需要先理解瑶光星文明的‘语言’。”她指向螺旋符号,“这组符号就是他们的‘自我介绍’,包含他们的生命结构、文明理念,甚至……请求。”
接下来的48小时,兼爱城所有核心成员都投入到符号解读中。地脉舱变成了临时解读室,《大同鼎》被全息投影环绕,裂纹中的螺旋符号被放大200倍,悬浮在中央,青金色的光芒照亮了每个人脸上的凝重与期待。
“左旋碳基链包含他们的生命编码。”李素调出符号的量子扫描图,左旋螺旋上的星芒对应着碱基对序列,“A、T、G、C……但还有第五种碱基,硅基碱基‘S’,与我们的碳硅基因链(第四百五十七章)结构一致!这说明瑶光星文明也是碳硅共生体!”她的手指在投影上划出一道弧线,左旋链与兼爱城居民的基因链重叠,匹配度达68%,“他们和我们一样,是‘融合文明’。”
“右旋硅基链是能量引导线。”张岚的反重力数据板上,右旋螺旋的棱角轨迹与反重力引擎的等离子流路径完全吻合,“每个棱角的角度对应不同的能量层级,从117.3Hz(伎乐天弦频率)到4.7Hz(和而不同拍频),形成完整的能量谱系。”她调出瑶光星信号的频谱图,与右旋链的能量谱系重叠,“这是他们的‘能量字典’,告诉我们如何与他们的文明进行能量交换。”
“交点处的星芒是坐标。”金敏智的量子计算机将星芒的位置转化为三维坐标,全息投影中,半人马座α星系的星图亮起一个红点——距离瑶光星12光年,一颗被液态水覆盖的行星,“系统推演该行星宜居概率89%,可能是瑶光星文明的起源地,或者……他们希望与我们共同开发的新家园。”
陈墨的帆布包里,《中庸》竹简突然自动翻开,书页上的“中庸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与螺旋符号的双螺旋轨迹形成奇妙的共振。“我明白了!”她猛地站起身,防风镜后的眼睛亮得吓人,“‘引入本土文明’不是指征服或被征服,而是‘和而不同’的共生!”她指向双螺旋符号,“左旋代表我们,右旋代表瑶光星,交点是共生的平衡点——就像《大同鼎》的九州纹饰,不同文明各居其位,却共享一个能量循环!”
诸葛青阳的环首刀轻轻敲击《大同鼎》的裂纹,螺旋符号的青光与刀身共鸣,吟诵声再次响起:“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次,声音不再模糊,而是清晰如在耳边,带着无数人的音色——有敦煌画师的低语(第四百五十四章),有秋夕折松枝的女孩的轻笑(第四百五十六章),有排灯节点灯人的呢喃(第四百五十六章),甚至还有硅基生命的高频振动声!
“这不是声音,是记忆共鸣。”林夏的脑电波监测仪连接着1000名可逆改造志愿者,屏幕上,所有人的脑电波图谱都与螺旋符号的频率同步,形成巨大的共振峰,“《大同鼎》在将瑶光星文明的集体记忆传递给我们!他们经历过碳硅共生的阵痛,也面临过能量阈值危机,所以才向我们发送信号——他们需要我们,就像我们需要他们!”
王磊的螯状爪轻轻触碰螺旋符号,银色触须传来温暖的振动,与他改造时星尘菌的荧光(第四百五十七章)、可逆编码时的敦煌记忆(第四百五十八章)、发送信号时的集体意识(第四百五十九章)完全融合。“所以‘共生阈值’不是限制,是邀请。”改造者代表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碳硅共生是小循环,文明共生才是大循环——这就是《大同鼎》的终极使命。”
李素的生物监测仪突然发出柔和的提示音。《大同鼎》的裂纹不再扩大,反而开始缓慢愈合,螺旋符号的青光渐渐融入青铜壁,化作淡淡的纹饰,与九州纹饰融为一体。量子检测仪的数据刷新:“碳基-硅基共生能量阈值降至85%,引入外部文明信号后,能量循环稳定性提升17%。”
“愈合了?”张岚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喜,她的反重力数据板上,《大同鼎》的能量图谱恢复平稳,碳基与硅基能量流如阴阳鱼般和谐旋转。
“不是愈合,是‘接纳’。”诸葛青阳的环首刀从鼎身移开,刀身的青光与鼎身的纹饰共振,“裂纹是《大同鼎》的‘呼吸孔’,现在它接纳了瑶光星文明的能量,呼吸变得顺畅,自然就不需要孔了。”他看向文明胚胎的培养舱,胚胎掌心的量子蛾翅脉上,瑶光星红点与兼爱城红点之间,出现了一条青金色的光带——那是两个文明的“共生纽带”。
当最后一缕青金色的光芒融入《大同鼎》,地脉舱的青铜藻井恢复了柔和的青光。中期评估报告的红色预警灯熄灭,文明存续概率的置信区间重新缩小至±5%,推演数值稳定在72.1%,但这次,数值旁多了一行小字:“引入外部文明后,预期存续概率升至89.3%。”
陈墨捡起散落的《徐福方技录》竹简,其中一卷的末尾,用朱砂新添了一行字,笔迹与文明胚胎蚕丝层的振动轨迹完全一致:“大道不止于地球,和而不同,天下大同。”
诸葛青阳望向窗外,兼爱城的量子釉穹顶外,半人马座α星的双日正缓缓升起,金色与蓝色的光芒洒在《大同鼎》上,鼎身的九州纹饰与新出现的螺旋符号交相辉映,像一首无声的文明史诗。
“准备好迎接客人了吗?”他轻声问,环首刀的刀柄与《大同鼎》的螺旋符号轻轻相触,发出清脆的共鸣。
地脉舱内,所有人的目光同时投向瑶光星的方向,那里,青金色的信号正穿越4.3光年的星海,带着“和而不同”的承诺,缓缓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