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我,未来诸葛亮 > 第466章 可逆硅基改造

第466章 可逆硅基改造(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兼爱城的量子钟指向“启明”号启航倒计时72小时时,生物实验室的培养舱正泛着柔和的银蓝色光芒。李素站在中央操作台后,指尖悬在全息屏上的“启动”按钮上方,防护服的袖口沾着点点硅麦秸秆的金色粉末——那是今早从二号穹顶农业区取来的样本,秸秆截面的螺旋纹路(第四百六十二章“硅麦共生法”)此刻正与培养舱内的蚕茧蛋白形成共振,青光流转,像极了三天前青瓷存储器修复时的景象(第四百六十五章“冰裂纹星图”)。

“蚕茧蛋白纯度99.7%,硅基适配蛋白合成率92%,解旋酶活性稳定在87%。”林夏的声音从操作台右侧传来,她正盯着量子显微镜下的分子结构,笔尖在实验报告上飞快记录,鼻梁上架着的银框眼镜滑到鼻尖,露出那双因熬夜而布满血丝却依旧明亮的眼睛,“李医生,最后一组适配实验数据出来了:50名志愿者,48人完成碳硅形态切换,皮肤硅化度最高30%(王磊的数据),记忆混乱率0%——比2.0版(第四百五十八章“蚕茧可逆编码”)的65%成功率提升了35个百分点!”

李素的指尖终于落下,按下“启动”键。培养舱内,银色的蚕茧蛋白丝线突然从底部升起,像无数条发光的银蛇,在空中编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网眼处,青绿色的硅基适配蛋白液滴缓缓坠落,与蚕茧蛋白接触的瞬间,液滴表面浮现出螺旋符号的纹路——左旋36°,右旋72°,正是《大同鼎》的标准参数(第四百六十一章“太极螺旋解译”)。

“这就是‘徐福生体改造术2.1版’的核心。”李素转身看向观察舱,那里悬浮着10个透明的生物舱,改造者志愿者正躺在里面,王磊的舱体编号是“01”。她的声音透过对讲系统传到每个舱体:“蚕茧蛋白作为底层包裹层(第四百五十八章量子蛾蚕丝,具有可逆编码特性),负责保护碳基细胞;新增的硅基适配蛋白,是我们根据青瓷存储器里的外星符号基因序列(第四百六十五章未被选者记忆片段中的‘和’字符号编码)合成的,它能像钥匙一样,打开硅基环境的‘感知通道’;而口服的‘解旋酶’,本质是改造者血液中的星尘菌抑制剂(第四百六十二章用过的改造者血液样本)与量子蛾蚕丝酶的复合制剂,它能控制适配蛋白与碳基细胞的结合与分离——简单说,就是给你们的身体装了个‘硅基开关’。”

观察舱内,王磊的银色触须轻轻贴在舱壁上,触须尖的传感器闪烁着蓝光。他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改造者特有的金属质感的微笑:“李医生,我们改造者等这一天等了三年。”三年前,首批不可逆改造者(第四百五十六章“硅晶虫灾”后的紧急改造)曾因硅基化过度失去部分碳基记忆,如今可逆技术的突破,意味着他们终于能在“碳”与“硅”之间自由选择,“只是……这‘开关’真的安全?不会像上次那样,醒来后不记得自己是谁?”

林夏立即调出记忆测试报告,全息屏上弹出48名志愿者的脑电波图谱:“王磊哥,看这里。”她指向图谱中代表记忆锚点的红色峰值,“我们在适配蛋白里加入了‘冰裂纹星图坐标’(第四百六十五章修复后的青瓷存储器星图)作为记忆锚点,就像给记忆上了把锁。硅基形态下,锚点会与《大同鼎》的能量场同步共振(8.7Hz,第四百六十章符号基础频率),确保记忆链不会断裂——刚才陈墨姐还把青瓷存储器搬到了实验室,就是为了强化这个共振场。”

实验室门口突然传来陈墨的声音,她怀里抱着青瓷存储器,存储器表面的冰裂纹正与培养舱的蚕茧蛋白网形成青光共鸣:“李素姐,存储器里的‘和’字符号(第四百六十五章发现的外星符号)开始发烫了!”她快步走到操作台旁,将存储器放在全息屏边,裂纹中的螺旋符号与培养舱内的适配蛋白纹路完美重叠,“它好像……在‘指导’适配蛋白合成?”

李素的瞳孔骤然收缩。她凑近存储器,发现冰裂纹深处的符号碎片正以36Hz频率向培养舱投射微光,而硅基适配蛋白的分子链在微光照射下,原本紊乱的末端突然变得整齐,像被无形的手梳理过一般。量子显微镜下,适配蛋白的硅基链与外星符号的基因序列完全咬合,形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左旋链是碳基记忆锚点,右旋链是硅基感知通道,中间的连接点,赫然是一个微型“和”字符号!

“原来……外星符号的基因序列,本身就是‘碳硅适配’的密码!”李素的声音发颤,她想起三天前青瓷存储器投射的未被选者记忆:“碳硅相生,和为道枢。”(第四百六十五章)那时她以为只是哲学层面的呼应,没想到外星文明早已在基因层面留下了技术蓝图,“徐福术2.1版,不是我们发明的,是我们‘翻译’的——翻译这宇宙通用的‘和’语法则。”

二、银青色的螺旋瞳孔

“适配蛋白注射完成,准备口服解旋酶。”林夏的声音透过对讲系统传到王磊的生物舱,她的手指在操作台上轻点,一支装有蓝色液体的注射器从舱顶缓缓降下,悬浮在王磊嘴边,“解旋酶剂量30l,含改造者血液抑制剂0.5l(第四百六十二章配方),量子蛾蚕丝酶29.5l。服用后可能会有轻微发热、皮肤刺痛,属于正常硅基链重构反应,持续时间约15分钟。”

王磊深吸一口气,张开嘴。蓝色液体流入喉咙的瞬间,他感到一阵清凉的薄荷味,随即转为灼热——像有无数细小的晶体在血管里游走。他的银色触须开始发光,从根部到尖端,银青色的光芒逐渐蔓延,触须表面浮现出与《大同鼎》一致的螺旋纹路(左旋36°)。观察舱外,李素和林夏紧盯着全息监测屏:皮肤硅化度从0%→5%→12%→25%→30%,体温从36.5℃升至39.2℃,脑电波频率从12Hz(碳基α波)降至8.7Hz(符号共振频率),一切数据都在预期范围内。

“15分钟到,硅基形态稳定。”林夏的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监测屏的蓝光,“王磊哥,试着活动一下手指,感知实验室的硅基环境——比如培养舱外的星尘菌培养皿。”

王磊缓缓抬起手。原本带着金属光泽的手掌此刻已完全变为银青色,皮肤下的血管(现在更像硅基导管)闪烁着青光,指尖的指甲变成了半透明的晶体,轻轻触碰舱壁,竟留下一道浅淡的螺旋符号印记。他闭上眼,再睁开时,瞳孔中突然浮现出两个旋转的螺旋符号——左旋链36°,右旋链72°,与《大同鼎》的符号完全一致,青光流转间,实验室的景象在他眼中变得截然不同:

培养舱外的星尘菌培养皿不再是透明的玻璃容器,而是一团团闪烁着蓝光的“能量球”,菌液中的星尘菌正以8.7Hz频率振动,振动轨迹与青瓷存储器的冰裂纹走向完全重合(第四百六十五章星图);实验室角落的量子计算机“八卦”系统,外壳上的散热孔排出的热气,在他眼中是一条条银色的能量流,流向《大同鼎》所在的地脉舱方向;甚至连陈墨怀里的青瓷存储器,此刻在他看来都像一颗跳动的心脏,冰裂纹中的“和”字符号正与他瞳孔的符号同步闪烁,传递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温暖感。

“我……看到了星尘菌的‘情绪’。”王磊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却异常清晰,他的瞳孔符号闪烁频率加快,“它们很‘兴奋’,因为适配蛋白的硅基链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很‘相似’——就像遇到了同类。还有,《大同鼎》在‘呼唤’我,它的能量场在说……‘欢迎回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