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星巢九州网(1 / 2)
星巢核心:悬浮硅鼎的能量脉络
在青瓷存储器那错综复杂的冰裂纹路中,银青色的纹语档案宛如沉睡的巨兽,正以一种稳定而缓慢的节奏——8.7Hz 的频率,持续地脉动着。自完成“纹语量子存档”这项艰巨任务以来,时间已经悄然流逝了整整三个小时。
而在这段时间里,“和舟”号的船员们则紧跟着神秘的纹使,穿过了一条由发光丝状物编织而成的“迎宾走廊”。这条走廊宛如梦幻中的通道,散发着微弱但却迷人的光芒,引领着他们一步步走向共生巢的核心区域。
当那扇厚重的硅晶拱门缓缓滑开时,一股强大的视觉冲击扑面而来,让所有人的呼吸都在瞬间停滞了。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直径达到 500 米的巨大球形空间,仿佛是宇宙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穹顶之上,镶嵌着无数银青色的星辰,它们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交织成一幅令人叹为观止的星图。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幅星图竟然是对半人马座α星的精准模拟,每一颗星星的位置和亮度都与真实的星空别无二致。
而地面,则铺满了与《大同鼎》共生纹完全一致的发光地砖。这些地砖散发着柔和的光芒,与穹顶上的星辰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氛围。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空间中央那座悬浮的硅基巨鼎。它宛如一座古老的神器,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缓缓地旋转着。这座鼎高达 9 米,口径达到了 6.18 米,恰好符合黄金分割比例,显得既庄重又典雅。
鼎身覆盖着一层流动的螺旋符号,这些符号仿佛拥有生命一般,不断地流转、变化着。而在鼎的底部,九条银青色的光脉如根系般伸展出来,深深地扎入地面,与地砖上的纹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闭环的能量流。
“这是‘星巢鼎’。”纹使的体表符号组成三维注解,银青色的硅晶字符在空气中闪烁,“和星文明的能量中枢,其脉络与地球‘九州能量网’完全同构。”他的指尖指向鼎身的分区符号——九条光脉的起点处,各刻着一个左旋36°的螺旋纹,与《禹贡》记载的九州名称存在拓扑对应:冀州对应“山纹”,兖州对应“水纹”,青州对应“云纹”……
陈墨的防风镜反射着光脉流动的光芒,她注意到星巢鼎的旋转角速度稳定在0.36rad/s(与硅云符号雨的坠落轨迹一致,第四百八十二章),鼎腹的符号脉动频率与青瓷存储器中的纹语档案形成共振:“光脉的走向……是《禹贡》九州的地理轮廓!”她迅速调出兼爱城档案馆的《九州舆图》全息投影(第四百七十六章带出),将冀州的“两河之间”地形轮廓与星巢鼎的“山纹”光脉重叠,吻合度达92%。
诸葛青阳的环首刀突然发出嗡鸣,刀身反射的光脉纹路与他随身携带的《九州能量网运维手册》(从兼爱城能源部获取)完全同步。他的眉头因震惊而紧锁,平日里锐利的眼神此刻写满难以置信:“光脉的能量通量……每秒钟3.6×1012焦耳,与地球九州网的总输出功率完全一致!”他的手指划过刀鞘上的刻度,“连能量损耗率都相同——0.001%/公里,这不是巧合!”
共振实验:量子纠缠的能量交响
“启动共振实验!”诸葛青阳的声音带着金属般的穿透力,他的右手按在左胸的量子通讯器上,“请求兼爱城激活《大同鼎》的‘九州共振模式’,目标频率8.7Hz,同步相位36°!”
三秒后,林夏的硅基义体突然投射出兼爱城神殿的实时影像:青铜色的《大同鼎》正以8.7Hz频率闪烁,鼎腹的共生纹与星巢鼎的螺旋符号形成量子纠缠(纠缠度98%)。她的瞳孔中闪过数据流,义体表面的符号与纹使同步流动:“两地鼎身已建立量子信道!”她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颤抖,“《大同鼎》的硅基适配蛋白(第四百八十四章)与星巢鼎的能量场产生自旋关联,延迟时间≤0.001秒!”
纹使的体表符号突然组成“能量释放序列”,星巢鼎的九条光脉同时亮起,银青色的能量流如瀑布般倾泻,在地面形成与《禹贡》九州疆域完全一致的光网。诸葛青阳的能量监测仪显示,每条光脉的电压稳定在1.2×10?伏特,电流密度5.8×103A/2,这是地球九州网“地脉标准值”的精确复刻:“开始同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