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孙博文和王礼面色凝重,但眼中掠过一丝贪婪(2 / 2)
“进。”
韩浩的声音自内传出。
千面郎君推门而入,见韩浩端坐于太师椅上,立时躬身行礼:“参见帮主。”
“不错,你的壁虎五彩功又进一层,距宗师境仅一步之遥。”
韩浩审视片刻,出言赞许。
千面郎君早年便以一流境界扬名江湖,自追随韩浩后更是日夜苦修,将全部心力倾注于壁虎五彩功上,如今厚积薄发,也是水到渠成。
“属下能有今日,全赖帮主栽培。”
千面郎君单膝跪地,言辞恳切。
韩浩略一颔首,沉声道:“司空国舅勾结吏部、兵部尚书图谋不轨,此事交由你处置。”
“属下必不使一人漏网。”
千面郎君肃然应道。
“你的能耐我自是信得过。事成之后,可去密库取些丹药,着手闭关。”
韩浩略作沉吟,又补了一句。
以千面郎君眼下的修为,若能静心闭关,冲破宗师壁垒并非难事。即便一时未成,日后亦不乏机会。黑石组织内宗师辈出,本也不缺他这一战力。
“谨遵帮主之命。”
千面郎君郑重应答。此事既为韩浩所托,他自当竭力而为。
“去吧,迟则生变,今夜便动手。”
韩浩挥袖示意。
“属下告退。”
千面郎君躬身退出。
……
夜色如墨,国舅府书房灯火未熄。
司空国舅伏案疾书,信纸上是调兵遣将的密令。白日与兵部尚书王礼密议后,他决意从外州府调兵入京,以解皇帝困局。
边境重兵虽握于十大将军之手,但各州府屯兵亦可半月内抵京。京城外驻军不多,正是可乘之机。
“待援兵一到,京师乱局自解。”
司空国舅封好信笺,捻须自语。
他眼底浮起轻蔑之色:“什么黑石,不过乌合之众。且容你猖狂几日……”
江湖草莽,终难登大雅之堂。
司空国舅搁下狼毫笔,颈骨发出轻微的脆响。数十载俯首案牍的生涯,已在这具躯体刻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宫灯投下的阴影里,他忽然想起年轻时在贡院连考三场的峥嵘岁月——那时熬红的双眼与此刻昏花的视野,在记忆里渐渐重叠成相同的颜色。
备轿。
老仆闻声而入时,正看见主人将火漆封口的信函按在梨花木案上。蜡油在羊皮纸面凝结成暗红的血痂,像极了当年殿试放榜时,落在状元袍上的宫墙落日。
窗棂咯吱作响的瞬间,司空国舅想起去年冬日亲手种下的那株老梅。此刻应有暗香浮动,可钻入鼻腔的却是铁锈般的腥气。他凝视着穿透锦袍的刀锋,突然发觉这抹寒光与二十年前琼林宴上,某位武将腰间佩剑竟是如此相似。
老爷当心夜露!
门外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与假山后那具尚有余温的躯体形成古怪的和鸣。千面郎君抚过自己新得的面庞,丝绸袖口掠过的每道皱纹都与记忆分毫不差。当他在铜镜前调整玉带钩角度时,突然想起司空国舅临终时尚未合拢的嘴唇——那形状恰似对方常常把玩的青铜酒樽。
劳烦通传。
吏部尚书府的门房揉着眼睛,却见国舅爷的皂靴踏过青砖时,有两片枯叶黏在潮湿的鞋底。这让他想起后院那棵迟迟未发芽的海棠,但很快又被书房方向传来的闷响打断了思绪。檐下铁马叮当,像是谁在暗处低笑着拨动算珠。
孙博文知晓此次密谈事关重大,特意屏退了左右侍从。
国舅大人,究竟有何要事?
待书房门栓落下,孙博文便迫不及待地问道。
千面郎君眼角微挑,示意他近前说话。孙博文不疑有他,俯身凑近想听个究竟。不料颈间倏地一紧,粗糙的麻绳已缠绕而上。
国......
话未出口,排山倒海般的力道骤然收紧,麻绳瞬间割破皮肉。在悬殊的力量差距下,孙博文连挣扎都来不及,颈骨便发出不堪重负的脆响。
不过转瞬之间,这位吏部尚书便眼球暴突,七窍渗血而亡。千面郎君仍不放心,又探了探已然变形的脖颈,确认生机全无,方松开绳索。
房梁上很快垂下一条打着死结的麻绳,孙博文的头颅被悬挂其中,仓促布置成自缢的假象。完成这些,千面郎君的身影如同水纹般荡漾,最终消融在空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