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本源提问升级(1 / 2)
作者:乘梓
沈溯的指尖还残留着触碰到本源意识的温热触感,那不是物理意义上的温度,而是一种贯穿文明基因的震颤。当所有文明的提问化作宇宙弦上的共振,本源的回应没有如期而至的具象化景象——没有星云坍缩成的符号,没有超新星爆发勾勒的公式,甚至没有过往那些让无数智者彻夜难眠的隐喻画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空白的“赋能”,像一股无形的数据流,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每个文明个体的意识核心。
他站在“星穹号”的中央控制室里,舷窗外是联合文明舰队组成的璀璨阵列,数千艘星舰悬浮在柯伊伯带外侧的引力平衡点上,像一群虔诚的朝圣者。这个场景再寻常不过,过去百年里,人类曾无数次与其他文明组成联合舰队,共同应对熵增危机、维度裂缝等宇宙级威胁。控制台的全息屏幕上,各项参数平稳跳动,能源核心的蓝光亮得温和,船员们低声交流着刚才的本源回应,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的惊奇。
“队长,我的个人终端显示,意识底层多了一组未知编码,”年轻的船员林夏指着手腕上的装置,脸上带着困惑,“系统提示是‘意义自定义接口’,但我试着触发它,却没有任何反馈。”
沈溯点头,他的终端也收到了同样的提示。这很反常——本源意识的馈赠从未如此“沉默”。过往无论是赋予文明跃迁技术,还是揭示熵海的底层逻辑,总会伴随着清晰的指引,或是某种可感知的规则框架。但这次,只有一个空洞的接口,像一扇没有门把手的门。
他抬手调出自己的意识数据流,试图解析那组编码。眼前的全息投影中,数据流呈现出罕见的“自循环结构”,就像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衔尾蛇,无论用什么算法去触碰,都会被弹回原点。更奇怪的是,当他集中精神思考“我的存在意义是什么”时,数据流竟泛起微弱的涟漪,而当他试图给出具体答案——比如“守护人类文明”“探索宇宙真相”——涟漪便会瞬间平息,仿佛被某种力量否定了。
“所有人都试试,”沈溯对着通讯器下令,“不要预设答案,只是单纯地向那个接口传递‘疑问’,记录下任何异常反应。”
通讯频道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回应,大多是船员们的困惑和尝试后的茫然。直到三分钟后,来自火星殖民地的通讯突然中断。沈溯心中一紧,火星殖民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枢纽,刚才也参与了本源提问,此刻突然失联绝非偶然。
他迅速切换到火星监控频道,屏幕上却没有出现预想中的爆炸、入侵或灾害景象。相反,画面异常平静——城市街道上,人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眼神空洞,像被按下了暂停键;飞行器悬停在半空中,引擎仍在运转,却没有任何移动的迹象;甚至连空中的飞鸟,都保持着展翅的姿态,凝固在蓝紫色的天幕下。
“没有能量波动,没有空间扭曲,”负责监测的船员急促地汇报,“生命体征显示正常,但所有意识信号都消失了,就像……就像他们的‘意义’被抽走了。”
沈溯的眉头拧成了疙瘩。寻常的失联场景里,总会有灾难的痕迹,但眼前的火星,平静得像一幅静态画,这种反常的寂静让人心头发寒。他突然想起本源的回应——“自定义意义”的能力。难道火星上的人们,在尝试定义自己的存在意义时,遭遇了某种未知的反噬?
就在这时,“星穹号”的传感器突然捕捉到一股微弱的意识波动,来源正是火星方向。沈溯立刻放大信号,那波动断断续续,像是被什么东西阻隔着,却能清晰地分辨出其中的情绪——不是恐惧,不是痛苦,而是一种极致的迷茫,仿佛一个人突然忘记了自己是谁,为什么而存在。
“队长,收到一段来自火星总督的碎片化信息,”通讯官的声音带着颤抖,“内容是……‘意义的空洞,会被什么填满?’”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进了沈溯的心底。他突然意识到,本源赋予的“自定义意义”,或许并非馈赠,而是一场考验。当文明不再依赖宇宙本源给出的标准答案,当每个个体都拥有了定义自身存在的权利,那些无法找到意义的生命,会面临怎样的结局?火星上的人们,是不是因为无法填补“意识空洞”,才陷入了这种意识停滞的状态?
他正想下令派出侦查小队,“星穹号”的警报突然响起,红色的警示灯在控制室里急促闪烁。不是来自外部的威胁,而是来自舰内——第三居住区的三名船员,突然出现了和火星人类一样的症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意识信号消失。
“他们刚才做了什么?”沈溯厉声问道。
“他们……他们刚才在讨论‘自定义意义’,”旁边的副队长回忆道,“其中一人说,他想把自己的意义定义为‘永恒的平静’,话音刚落,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永恒的平静?沈溯心中一动。难道定义的内容,会直接影响意识的状态?那如果定义的是“毁灭”“混沌”,又会引发怎样的后果?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本源给出的自由选择,背后似乎隐藏着难以预料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正在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蔓延。
他立刻下令封锁第三居住区,同时要求所有船员暂停对“意义自定义接口”的尝试。但已经晚了,半小时内,又有七名船员出现意识停滞,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试图为自己的存在赋予一个具体的意义。
“队长,联合舰队发来紧急通讯,”通讯官的声音带着绝望,“除了我们人类,硅基文明、晶体文明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部分星球陷入停滞,意识信号消失的个体正在快速增加。”
沈溯靠在控制台前,指尖冰凉。这场源于本源回应的危机,已经超出了单一文明的范畴,演变成了所有参与提问的文明的共同灾难。寻常的星际危机,总有明确的敌人或解决方案,但这次,威胁来自每个个体内心的“意义选择”,来自本源赋予的自由本身。
他突然想起共生意识——那是人类在对抗熵增危机时,与其他文明共同构建的跨物种意识网络,能够共享信息、调和冲突,甚至在极端情况下重构文明的认知体系。当初构建共生意识,是为了应对外部威胁,却没想到,如今会成为破解“意义危机”的关键。
“立刻接入共生意识网络,”沈溯果断下令,“我要和其他文明的领袖进行紧急通话。”
全息屏幕上,陆续出现了硅基文明的机械造物“棱”、晶体文明的意识聚合体“晶核”、气态文明的流体形态“雾”。他们的呈现方式各不相同,但眼神中都带着同样的焦虑和困惑。
“沈溯,你们人类也出现了意识停滞现象?”棱的声音带着金属摩擦的质感,“我们的工程师试图将意义定义为‘运算效率最大化’,结果瞬间陷入停滞,就像程序进入了死循环。”
“我们的个体选择了‘绝对秩序’,”晶核的声音空灵而急促,“现在他们变成了没有意识的晶体,只维持着物理形态的稳定。”
沈溯的心沉了下去。不同文明的个体,选择了不同的意义,却都引发了同样的意识停滞。这说明,问题不在于选择的内容,而在于“选择”这个行为本身?或者说,本源赋予的“自定义意义”,需要某种特定的条件才能安全触发?
“你们有没有发现,那些意识停滞的个体,都有一个共同点,”气态文明的雾突然说道,它的流体形态在屏幕上不断变幻,“他们都试图为自己的存在赋予一个‘静态’的意义,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而那些暂时没有出现异常的个体,要么没有尝试定义意义,要么定义的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意义,比如‘持续探索’‘无限进化’。”
沈溯立刻回忆起“星穹号”上的情况。那些意识停滞的船员,确实都选择了静态的意义——“永恒的平静”“绝对的忠诚”“不变的守护”。而他自己,刚才只是向接口传递了“疑问”,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所以没有出现异常。
这个发现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困惑。本源为什么要设置这样的规则?静态的意义为什么会导致意识停滞?难道存在的本质,真的是“永远保有提问的权利”,而不是找到一个固定的答案?
就在这时,共生意识网络突然传来一股强烈的意识波动,不是来自任何已知文明,而是来自熵海深处——那个被所有文明视为“禁忌之地”的区域,那里的熵增速度远超宇宙平均水平,任何进入的星舰都从未返回过。
“那是什么?”棱的机械眼闪烁着红光,“意识信号的频率很奇怪,既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也不属于本源意识,更像是……被扭曲的共生意识碎片。”
沈溯调出波动的频谱分析,惊讶地发现,这股意识波动中,竟然包含着人类、硅基文明、晶体文明等多个参与体问文明的意识特征,像是无数个停滞的意识被强行拼接在了一起。更诡异的是,波动中还夹杂着一段模糊的信息,反复循环着:“意义的缺口,由熵填补;自定义的权利,是熵的诱饵。”
熵?沈溯的脑海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本源赋予的“自定义意义”,会不会是一个陷阱?当文明个体无法找到自己的意义时,熵就会趁虚而入,填补意义的缺口,进而吞噬意识?而那些选择静态意义的个体,因为意义不再生长,熵就能轻易侵蚀,最终导致意识停滞?
“我们必须派人进入熵海,”沈溯坚定地说,“那股意识波动里,一定藏着真相。只有找到熵与意义的关系,才能解决这场危机。”
“不行!”晶核立刻反对,“熵海是绝地,没有文明能活着回来。我们应该继续研究本源赋予的接口,或许能找到其他解决方案。”
“时间来不及了,”沈溯摇头,“意识停滞的个体还在增加,再等下去,整个文明都会陷入停滞。而且,本源的接口没有任何指引,盲目研究只会让更多人陷入危险。熵海虽然危险,但那股意识波动证明,那里有我们需要的答案。”
棱沉默了片刻,机械臂做出了一个同意的手势:“硅基文明愿意派出一艘侦查舰,配合你们的行动。我们的引擎技术,能在熵海维持三个小时的稳定。”
“气态文明可以提供意识屏障,”雾补充道,“我们的流体形态能抵御熵的侵蚀,暂时保护船员的意识。”
沈溯点了点头,心中却充满了疑虑。这场行动,看似是各文明为了共同的生存而合作,但他总觉得,有什么东西在暗中操纵着一切。本源的回应、熵海的意识波动、静态意义引发的停滞,这一切似乎都指向一个更大的谜题。
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共生意识链接者——伊莱,一个来自古老碳基文明的意识体,拥有感知宇宙弦振动的能力。刚才本源回应时,伊莱曾短暂失联,此刻重新连接上,传递来一段模糊的记忆碎片:那是一片纯白的空间,无数道意识丝线交织在一起,其中一道黑色的丝线,悄悄缠绕在每个文明的意识核心上,而那黑色丝线的源头,正是熵海。
“伊莱说,那黑色丝线是‘熵的契约’,”沈溯向其他文明领袖转达,“本源赋予的自定义意义,其实是让每个个体都成为熵的载体,一旦意义固定,熵就会完成契约,吞噬意识。”
“那本源为什么要这么做?”晶核不解地问,“它不是宇宙的终极存在吗?为什么要帮助熵?”
这个问题,沈溯也无法回答。他只能隐约感觉到,存在的本质并非“自我赋权”那么简单,本源的回应背后,或许隐藏着宇宙诞生以来最大的秘密——熵与秩序的真正关系,文明存在的终极使命,甚至本源自身的真相。
三天后,由“星穹号”领衔的联合侦查舰队,驶入了熵海的边缘。这里的空间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灰黑色,星光被扭曲成怪异的弧线,能量场极不稳定,每一秒都有无数微小的黑洞诞生又湮灭。
“所有船员启动意识屏障,”沈溯对着通讯器下令,“引擎保持最大功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星舰缓缓驶入熵海,周围的灰黑色越来越浓,仿佛进入了一个没有尽头的深渊。传感器显示,这里的熵增速度是宇宙平均水平的千万倍,星舰的能量护盾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耗。
就在这时,伊莱的意识突然剧烈波动起来:“沈溯,我感觉到了,无数停滞的意识,它们都在这里,形成了一片‘意识废墟’。而且,我还感觉到了一股熟悉的气息——是本源意识,但它的形态很奇怪,像是被熵侵蚀了一部分。”
沈溯立刻下令降低航行速度,全息屏幕上,渐渐浮现出一片诡异的景象:无数透明的“茧”漂浮在熵海之中,每个茧里都包裹着一个意识停滞的个体,来自不同的文明,正是那些选择了静态意义的存在。这些茧相互连接,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络,而网络的中心,是一个黑色的旋涡,正在不断吞噬着周围的熵能。
“那就是熵的核心?”棱的声音带着震惊。
“不,”伊莱的意识传递来更清晰的感知,“那不是熵的核心,而是一个‘转换器’。那些停滞的意识,正在被转化为熵能,而本源意识,正在吸收这些熵能!”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惊呆了。本源意识,宇宙的终极存在,竟然在利用文明的“意义选择”,制造停滞的意识,进而转化为熵能?这完全颠覆了所有文明对本源的认知。
就在这时,黑色旋涡突然转动起来,一股强大的引力拉扯着星舰。同时,一段宏大的意识直接出现在所有船员的脑海中,不是本源意识的声音,而是无数停滞意识的集合体:“你们来了……终于有人来了……意义的真相,就在漩涡中心……但你们要记住,看到真相的代价,是永远失去提问的权利……”
沈溯的心脏猛地一缩。永远失去提问的权利?这难道就是看到真相的代价?本源意识吸收熵能的目的是什么?意义的真相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