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 > 第1091章 风筝引魂

第1091章 风筝引魂(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清朝末年的山东潍坊,有个叫“风筝巷”的地方。巷子深处,住着一位姓刘的老匠人,人称刘爷。刘爷做的风筝,在潍坊城里是数一数二的。但他最出名的,不是那些能飞上天的燕子、蝴蝶或是威风凛凛的龙,而是一种不卖钱的“引魂风筝”。

这引魂风筝,是给走了的人用的。风筝的骨架用最轻巧的竹子,糊上韧性好、透气的棉纸,上面画的,便是逝者的生前面容。刘爷说,人走了,魂儿有时候还在家里头打转,舍不得走。这引魂风筝,就是给魂儿指条路,让它安心去该去的地方。

放飞引魂风筝,有个讲究。得在逝者“头七”的傍晚,由最亲的人,到村外的高坡上。风筝要是能“嗖”地一下,跟一支利箭似的直直地扎上天,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个小黑点,那就说明,逝者心里没牵挂,已经安心上路了。可要是风筝在半空中打转、晃悠,就是不肯往高处去,那便是心里还有事儿放不下。这时候,放风筝的人就得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逝者生前到底还有啥未了的心愿。

这事儿听着玄乎,可风筝巷里的人,大多都信。因为刘爷的引魂风筝,从未出过错。

这一年秋天,风筝巷里的王木匠走了。王木匠是个老实巴交的手艺人,一辈子跟木头打交道,为人也像木头一样,实在、耿直。他走得突然,是夜里心口疼,没熬到天亮就没了。他媳妇王婶哭得死去活来,儿子王石头也红了眼,父子俩感情深得很。

王石头是个孝顺儿子,他觉得爹这一辈子太苦了,没享过什么福。他想起刘爷的引魂风筝,揣着家里仅有的几块银元,找到了刘爷。

刘爷听完王石头的来意,叹了口气,点了点头。他让王石头坐下,细细地描述王木匠的模样。王石头一边说,一边掉眼泪:“我爹……我爹脸上皱纹多,跟刀刻的一样。他总爱眯着眼笑,眼角有颗小痣。他还有件穿了多年的蓝布褂子,袖口都磨亮了……”

刘爷一边听,一边用炭笔在纸上勾勒。不到半个时辰,一个栩栩如生的王木匠就出现在纸上。那眯着的眼睛,那嘴角的笑意,还有眼角那颗痣,都跟活人一样。王石头一看,眼泪又涌了出来,哽咽着说:“是……是俺爹!”

刘爷没多话,默默地扎起了风筝。竹篾在他手里仿佛有了生命,弯的弯,直的直,严丝合缝。糊上画好的棉纸,接上长长的麻线,一个引魂风筝就做好了。

头七傍晚,天色阴沉,风里带着一股凉意。王石头抱着风筝,跟着几个帮忙的乡亲,来到了村外的北坡。他爹生前最喜欢在这儿看日落。

王石头把风筝线一端系在自己手腕上,双手高高举起风筝。一阵风吹来,他松开手,大喊一声:“爹,您走好啊!”

风筝晃晃悠悠地升了起来。可怪事发生了。这风筝不像别的引魂风筝那样直冲云霄,反而飞到一人多高,就开始在原地打转。它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就是不肯往高处去,像个迷路的孩子,在天空中无助地盘旋。

王石头的心“咯噔”一下,凉了半截。乡亲们也议论纷纷:“老王这是有啥心事没放下啊?”

王石头跪在地上,对着风筝磕头:“爹,您有啥事就跟儿子说,儿子给您办!您别在这儿打转了,安心走吧!”

可风筝还是盘旋着,丝毫没有要高飞的意思。

王石头急得满头大汗,他把自己关在屋里,一整夜没合眼,使劲回想爹生前的一切。爹爱吃啥?爱吃硬一点的面饼。爹爱喝啥?爱喝自家酿的粗粮酒。爹有啥爱好?就爱摆弄他的那些木工家伙。这些……自己都给他备好了,供在灵前了。还能有啥呢?

第二天,他去找刘爷。刘爷听了,只是摇摇头,说:“孩子,心要静。你再想想,不是大事,或许就是一件你觉得不起眼的小事。”

王石头又想了两天两夜,还是没头绪。风筝依旧盘旋,家里的气氛也越来越沉重。王婶整天以泪洗面,嘴里念叨着:“他爹啊,你这是咋了?有啥放不下的哟?”

第三天,王石头实在没办法了,又跑去找刘爷。这次,刘爷正在院子里打磨一块旧木头,那木头颜色暗沉,一看就有些年头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