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空间据点建在哪里好呢?(1 / 2)
赵国强坐在峡谷旁的一块巨大岩石上,这是他专门挑选的风景石,看着眼前的景象,忽然觉得之前的奔波都值了。
他从空间里取出一把折叠椅,又拿出一瓶冰镇可乐——这是他之前从美丽国一家研究所的冰箱里“取”来的,此刻在沙漠的热风中,瓶身凝结着水珠。
他拧开瓶盖,“呲”的一声,气泡涌了出来,喝一口,冰凉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所有疲惫。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峡谷,带来了湿润的水汽。
他抬头望去,发现远处的沙丘上,竟然有一小片乌云正在聚集——这在常年干旱的卡哈拉沙漠,简直是奇迹。
他知道,这或许就是“蝴蝶效应”,湖泊中的水汽蒸腾,峡谷里的河水蒸发,天池里的水汽升腾,加上植被的蒸腾作用,竟真的开始改变局部的小气候。
哪怕这片乌云最终只落下几滴雨,也足以证明他的改造方向是对的。
接下来的日子,赵国强白天继续去一些原始森林切割山头,下午再回来把这些山头放出来。
这些山头一个挨着一个紧密排列,不多远便有一处天池。
一些山头流。
他在沙漠中玩得不亦乐乎,却不知道外面已经闹翻了天。
先是各个国家的高科技设备相继失踪 ,紧跟着居然连一些山头,连一些河流中的河水都凭空消失不见。
每个国家都开始派人详细彻查自己国内的那些原始森林中的山脉。
结果日本国内发现,他们国家丢失的山头,数量非常之多。
一些人迹罕至之处 ,有的地方甚至几十上百座山头都凭空消失不见了。
再次在沙漠中扩大了方圆一百里左右的面积之后, 赵国强终于停了下来,开始细化沙漠据点的布局。
他在一些峡谷两岸的山坡上,用空间切割线挖出一道道梯田,然后从空间里取出各种农作物的种子,有水稻种,玉米种,小麦种等。
这些都是空间里的科学家们,根据他提供的 ,原来就在空间里种植后变异的种子,再次运用科技的手段 培育出的新种子。
他将这些种子撒在梯田里,又从空间里引来水流灌溉,很快,梯田里便冒出了嫩绿的芽尖。
他还在湖泊旁建造了一座小型的“生物实验室”——实验室的主体是从德国一家废弃研究所切割来的模块化建筑,里面的仪器设备则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机构。
他打算在这里培育适合沙漠气候的植物品种,比如抗旱的沙棘、耐盐碱的红柳,还有能固氮的豆科植物,让这片绿洲能够自我循环,不再需要他频繁从外界“搬运”植被。
为了让这些植物结出的种子更加优良 ,更加能够适应沙漠的气候,他还使用了少量的圣水混合着淡水浇灌这些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