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重生六零:原始森林任我行 > 第582章 长沙之战

第582章 长沙之战(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和赵国强分别后,三兄妹立刻投入到长沙田径比赛的备战中。

国家体委抽调的科研团队早已到位,训练馆的墙上贴满了数据分析图:

长沙11月的平均气温、湿度曲线、赛道坡度变化,甚至连历年同期的风速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针对长沙深秋的湿冷天气,训练计划里特意加入了低温适应性训练——每天清晨五点,他们裹着厚运动服在5℃的训练舱里跑10公里,跑完后运动服内侧能拧出半盆水,外侧却结着层薄霜,赵晓阳总笑着说:“这是提前感受湘江的风呢。”

赵晓琳把波士顿马拉松积累的长途跑优势,一点点融入中长跑的节奏里。

她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曲线图,横轴是距离,纵轴是速度,每个拐点都标着“加速”“匀速”“冲刺”的字样。

800米项目,她反复打磨500米处的加速节点,要求自己从并跑到反超必须在10步内完成;

1500米则着重练习1200米处的“二次爆发”,她发现对手往往在此时出现体力断层,这正是超越的最佳时机。

有次练到傍晚,她在跑道上反复冲最后100米,直到双腿发颤,教练喊停时,她扶着栏杆笑:“再练十次,下次就能快0.1秒。”

赵晓萱的训练更像一场与时间的较劲。

她对着起跑器练了不下三千次,科研团队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下她的每一个动作,反复调整起跑角度、蹬地力度,最终将反应时间稳定在0.12秒以内。

为了提升爆发力,她每天加练三组负重跑,腿上绑着三公斤的沙袋,在塑胶跑道上磨出深深的脚印。

队友数着她的步频,发现她百米冲刺时每秒能跑4.8步,步幅却比常人宽出10厘米——这是千万次训练刻在骨子里的精准。

赵晓阳则和接力队队友泡在训练场,把交接棒的误差缩到毫秒级。

年满十八岁的他个子已经长开,比队友还高了半个头,接棒时总需要微微降低高度,为此他每天对着镜子练接棒姿势,从手臂抬起的角度到手指触棒的力度,每个细节都抠到极致。

哥哥笔记本上“接力贵于无缝”的字迹,被他用红笔圈了又圈,旁边写着“接棒前提前半步加速,给队友0.3秒缓冲”。

有次模拟赛上,第三棒队友没控制好速度,接力棒擦着他的指尖飞过,他本能地扑过去抓住,膝盖磕在跑道上渗出血,却还笑着说:“这下记住了,反应要比眼睛快。”

11月8日,长沙贺龙体育场被深秋的细雨洗得清亮。

看台上座无虚席,数万名观众举着“欢迎红色旋风”的标语,湖南方言的呐喊声裹着湘水的湿润,一波波撞向跑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