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狂赚一笔(2 / 2)
“13点45分,天线股突破25.5港元,小账户同步减持1万股,余额23.2万港元。”
苏曼琪抱着笔记本在各组间穿梭,将实时数据录入表格。主力账户的现金流一栏,红色数字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开盘时的68.5亿港元,半小时内已跳到72.3亿港元。
她忍不住抬头看向赵国强——这个总能精准预判市场走向的男人,此刻正盯着“兄妹款”账户的明细,指尖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
“小账户的减持节奏可以加快。”
赵国强忽然开口,“每次涨0.2港元抛1万股,让他们的本金翻够100倍再收手。”
郑晓梅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年初投入的1.5万港元,100倍就是150万港元。
她调整指令,在25.6港元挂出1万股卖单,瞬时成交。账户余额跳到24.8万港元,距离目标还有125.2万港元的空间。
此时的盘口开始变得狂热。
股价突破26港元时,买方队列里突然出现多笔百万股级别的大单,将股价直接推到26.3港元。
交易室里的操盘手们交换眼神——这是大户在借机拉高出货,但散户们显然被“突破整数关口”的信号冲昏了头,跟风买单像雪片般涌入。
“主力账户抓住机会,在26.5港元减持100万股。”赵国强当机立断。
100万股的抛单被拆分成50笔,混在散户的买单中悄然消化。
等这笔交易完成,股价不仅没跌,反而冲到26.8港元。周伟擦了擦额头的汗:“赵先生,这市场疯了,咱们抛得越多,他们抢得越凶。”
“疯才好。”
赵国强脑海浮现出1973年股灾的历史数据,“越疯的市场,崩塌时的势能越大。
让操盘手在27港元挂出最后一批减持单,主力账户留500万股压舱,剩下的全部清掉。”
下午两点半,天线股摸到27.8港元的高点。
交易室里,小账户的减持指令还在持续:27港元抛1.2万股,27.3港元抛1.5万股,27.5港元抛2万股……账户余额像滚雪球般膨胀,在27.8港元时,最后一笔3.28万股的卖单成交,余额最终定格在152.6万港元。
“赵先生,小账户清仓完毕。”
郑晓梅报出数字时,声音带着激动,“1.5万港元本金,历时11个月,收益151.1万港元,刚好100.7倍。”
赵国强点头,目光转向主力账户。
最后一笔200万股的卖单在27.6港元成交,持仓数稳定在500万股,账面浮盈仍有13.8亿港元。
“通知财务,把回笼的87.5亿港元分三批转出,40亿注入实业收购基金,30亿换成外汇储备,剩下的17.5亿留作流动资金。”
李海波看着屏幕上的数字,喉结滚动:“赵先生,咱们这一波……净赚了85.3亿港元?”
“差不多。”赵国强拿起外套,“剩下的500万股,等1月跌破20港元再买回来做波段,给兄弟们发年终奖。”
“现在,我宣布,你们几位总监, 每人五百万港币奖金,六位操盘手,每人两百万港币奖金,哓梅,马上把奖金发下去!”
交易室里响起低低的欢呼。窗外,交易所的方向隐约传来嘈杂的人声,但没人在意——那些疯狂涌入或崩溃逃离的散户,早已被鼎鑫投资甩在身后。
郑晓梅将“兄妹款”账户的明细打印出来,看着上面从1.5万到152.6万的数字,忽然明白赵国强反复强调的“节奏”是什么——不是追逐最高的点位,而是在泡沫破灭前,带着足够的利润稳稳落地。
此时的报价板上,天线股的股价还在27港元附近震荡,但鼎鑫投资的交易室已经开始为下一场布局忙碌。
赵国强站在落地窗前,看着夕阳为香江镀上金边,指尖轻轻敲击着玻璃。
1973年的风暴正在酝酿,但自己和弟弟妹妹的股票,已经脱离了漩涡 ,早就提前上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