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云端”概念(2 / 2)
微软在即时通讯领域最有力的一次反击,以惨败收场。
经此一役,华尔街重新评估了橙天科技的价值。
其估值预期在短短数日内接连飙升,几乎摸到了传统科技巨头微软的边缘。
《今日硅谷》专栏文章标题写道:
《旧神退位,新皇加冕:陈天与他的橙天帝国时代》。
“属于每一个普通网民的时代,开启了!”
在地球的不同角落,一个学生第一次收到了偶像对自己推文的点赞。
一个战地记者用简短的文字和图片,将前线见闻实时传递给全球。
一场社会运动通过一个话题标签迅速凝聚共识……
去中心化的力量,正在重塑信息传播、社会互动乃至公共话语的形态。
陈天俯瞰着这个他亲手塑造的新世界。
在这个新世界里,他是唯一的规则制定者,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他创立的新规则。
......
又过了数日,雷君终于风尘仆仆地抵达了陈天位于硅谷的办公室。
他脸上带着惯有的憨厚笑容,眼中却闪过一抹几乎压抑不住的兴奋。
“陈总,进攻的号角,终于要吹响了吗?”雷君一进门就激动的说道。
陈天示意雷君坐下,也没有多余的寒暄,直接切入了核心。
“Widows的护城河又宽又深,靠传统方式硬攻,我们很难有胜算。”
雷君身体微微前倾,询问道:“那您的意思是?”
“想要一下替代掉Widows不现实,我的策略是温水煮青蛙式的渗透。”陈天满脸自信的说道。
“MOC在营销上,不能定位为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
“它的定位是‘电脑伴侣’,一个能让你的Widows电脑变得更快、更安全、更智能的超级伴侣。”
陈天详细地向雷君阐述他近一年来思考的夺基计划:
“第一阶段,我们要在各大平台推出一系列病毒式视频广告,主题是‘你的电脑,本应更快’。
直面Widows用户最大的痛点:卡顿、臃肿和漏洞。
同时,与全球顶级的软件开发者、设计师、电竞选手合作,让他们讲述MOC如何为他们“释放硬件潜能”的故事。
将MOC与“专业”、“高效”、“酷炫”等标签绑定。
第二阶段是无缝植入,这将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MOC不能像Widows那样需要格式化硬盘才能安装的臃肿系统。”
陈天眼中闪过光:“我的计划是,让MOC成为可以无缝安装在现有Widows系统之上的‘应用程序’。
“用户下载安装后,无需切换,就能在MOC优化的环境中运行所有程序,体验到飞一般的速度。
我们要让用户‘无感’地进入我们的生态。
当MOC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极低的门槛积累起数亿用户时,我们便推出MOC专属的应用商店和云服务。
届时,开发者会自然地向这个更具活力的平台倾斜。
当足够多的核心应用只能在MOC上发挥全部性能时,用户对Widows的依赖就会被彻底切断。”
“这时……”陈天顿了顿,斩钉截铁的说道:“我们在向全球推出独立的MOC系统,完成最后一击。”
雷君听得心潮澎湃,他立刻抓住了精髓:“我明白了!您不准备打一场攻坚战。”
“而是避实就虚绕过微软的城墙,直接进入它的庭院,甚至厨房,最后让他们的城墙形同虚设。”
“没错。”陈天满意地点了点头。
“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雷君沉吟片刻,神情变得严肃,斟酌着提醒道:
“MOC要想变成如同应用程序那样轻便,可以无缝在线下载安装,就必须进行大幅度的功能阉割。
可一个被精简的MOC‘外壳’,如何体现我们系统内核相比Widows的功能优势?”
陈天脸上并未露出意外的神色,仿佛早已料到雷君有此一问。
“你说得对,但也不全对。”
陈天说道:“我们阉割的不是核心优势,而是用户的认知门槛和使用阻力。”
“电脑伴侣本身就是一个极致的‘优化引擎’,体积必须足够小,安装必须足够快。
它的核心任务只有两个:
第一,接管并优化Widows混乱的资源调度,让用户立刻感受到‘速度的提升’,这是最直观、最无法抗拒的体验。
第二,它内嵌我们自主设计的‘安全空间’,所有关键操作都在这个空间内运行,这将天然免疫绝大多数针对Widows的病毒和漏洞。”
雷君若有所思的喃喃道:
“用速度和安全这两个用户痛点作为楔子,去敲开市场的大门,这确实是个不错的办法……”
“这仅仅是个开始,”陈天继续说道:“我们真正的杀招,藏在‘云端’。”
“云端?”这个完全陌生的词汇让雷君一时没反应过来。
他微微蹙眉,面露不解。
陈天耐心地解释道:“简单来说,我们将在全球范围内搭建大规模的服务器集群。”
“用户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远程访问并管理这些云端资源,无需他们实体硬件安装。
电脑伴侣中被‘阉割’掉的那些功能,并不是真的被删除,而是全部迁移到了云端。
电脑伴侣将做为一个类似本地客户端的存在,大部分功能依托在我们为MOC构建的全球云服务体系中。
而用户只用按需调用储存在云端的MOC完整功能,就能达到本地化安装一样的效果。”
雷君毕竟是IT领域的行家,一点就通。
可这一刻,他宁愿自己没听懂。
陈天的构想实在太过超前,甚至称得上惊世骇俗。
在眼下这个全球互联网企业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时代,大家恨不得把服务器负载压到最低。
能本地处理绝不联网,只为省下每月的服务器开支。
而陈天,居然想为全球用户的需求“买单”。
所谓的“云端服务器”,本质上就是把本应部署在用户本地设备上的内容,全部集中到自家服务器上来处理。
好处当然显而易见,用户无需下载庞大的安装包,甚至不必频繁升级硬件,直接就能调用云端的高性能算力。
可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意味着有人必将负重前行,意外着公司天量的投入。
要支撑起全球用户的需求,公司得砸进去多少钱?
雷君光是稍微设想,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