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网罗人才(1 / 2)
合肥主要事务处理完毕,刘禅打算去一趟金陵,向刘封等人道别。
在这个出门全靠腿的时代,再加上战事频发,一次别离很可能就是永别。
正准备起行,忽然柴桑送来急报,黄忠因伤势复发,不治而亡。
刘禅一声叹息,只能放弃行程,往柴桑亲自为黄忠吊丧,
这个半生不得志,很可能是汉末战力天花板的老英雄,遇到刘备后才得以建功立业。
从定荆州到入蜀,汉中之战力斩夏侯渊,伐东吴又为先锋,老黄忠算是为刘家事业燃尽了。
大器晚成,更成为老当益壮的代名词,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唯一的遗憾大概就是没有子嗣吧?
黄忠虽然可惜,但已经年过七旬,在自己那个时代都算长寿之人,属于喜丧,遗憾但并不让人痛心。
刘禅更牵挂的是法正的病情,按照历史进程,法正此时也已病逝。
但按黄忠的经历来算,五十岁正是奋斗的年纪,更希望他能等到衣锦还乡的那一天。
刚到濡须准备走水路,于禁之子于圭求见,哭诉请求出兵北伐,与魏国势不两立。
刘禅大感诧异,先前于禁还要求,降汉之后不与曹军交锋,怎么突然变了?
原来曹仁之前命常雕从山路偷袭建业,却恰好遇到于禁,被其击败,曹仁将一半罪责推在于禁身上,曹丕闻报大怒,找余家算旧账,传旨将于禁家眷斩首。
却因于禁早有准备,趁着曹操病逝,曹魏局势动荡,将家眷秘密从大别山接到江东,曹丕怒气无处发泄,竟将其三族夷灭,以儆效尤。
于禁闻报悲痛欲绝,既然曹丕不念旧情,便决定请缨北伐,三万青州兵誓要光复汉室,衣锦还乡。
曹丕这是送了个神助攻啊!
刘禅心中暗喜,嘴角差点压不住,深吸一口气强装悲戚之色,叹道:“曹丕连亲兄弟尚不容情,对外人更是狠辣绝情。尊父子报仇之心我能理解,但不可急于一时,眼下正有一件大事尚缺人执行,令尊若肯伐曹,正是最适合的人选。”
于圭忙道:“世子尽管吩咐,我父子定当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这段时间汉军和江东军接连报捷,功劳拿到手软,于禁虽算得上功成身退,但于圭这个年轻人哪里坐得住,之前不好违背承诺,现在终于能大展手脚了。
刘禅写了一封密信,让于圭带回去交给于禁,将青州兵调至南徐训练,等待时机。
踏上归程,刘禅也是感慨连连,谁能想到这次匆匆忙忙来荆州救二爷,竟直接让三国局势结束,变成了魏蜀之争。
虽然从整体局势来看,占据北方和中原的曹魏依然有资源优势,但人才优势已经开始向蜀汉倾斜。
相比于历史上的蜀汉,如果说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一个重大转折点,夷陵之战就彻底失去了翻盘的机会。
失荆州是开始走下坡路,夷陵之战相当于直接跳崖,这不止是是军事上的损失,更主要的是人才短缺,多少年轻将领和二代人才折损,也失去了培养的机会。
即便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也只是勉强支撑而已,刘备集团后期人才匮乏的短板再也无法弥补。
反观魏国,占据中原,人才辈出,官二代、新生代,可谓是人才济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