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红楼: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 第19章 科举之艰

第19章 科举之艰(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众人坐下后,庄学究环视众人缓缓道。

“今日授课春秋,在此之前,咱们先来说一说昨天留下的课业。”

“六姑娘,近前来。”

一听庄学究喊自己,盛明兰不由得有些紧张。

“先生,怎么了?”

庄学究略显无奈看了盛明兰一眼。

“六姑娘,老夫教授你们也有七八年了,你是怎么做到在书法一道上毫无进步的。”

一听这话,盛明兰不由得俏脸一红。

“明兰愚笨,让先生费心了。”

庄学究略一思考后道。

“这样吧,罚你用馆阁体抄写一遍盐铁论。”

盛明兰一听顿时成了苦瓜脸。

要知道,盐铁论全文六万余字,这要是用馆阁体抄写一遍,只怕手都要写废了。

“先生,盐铁论也太多了吧,能不能换一个旁的书啊。”

庄学究摆了摆手道。

“不成,说实话,六姑娘,幸亏你是个女子,无需科考。”

“否则的话,就你这一手字,这辈子都难以高中。”

“老夫一生教过多少学生,可不能在你身上晚节不保。”

听到这里,众人不由得笑了笑。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在学术界对老师毫无威胁,在教育界让老师身败名裂吧。

盛明兰只得无奈点了点头,随后坐回了座位上。

紧接着,庄学究便开始讲述春秋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简单聊一下古代的科举取士标准了。

很多人都听过四书五经这句话,但是对于四书五经具体是哪些,却知道的模棱两可。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则是《尚书》、《诗经》、《礼记》、《周易》、《春秋》。

科举取士,素有五经魁之说。

顾名思义,科举考试的前五名,便是取考生之中有关五经文章做的最好的五人。

五经各取一人,称为五经魁。

也因此,举子们治学,一般都会专注于五经之中一本刻苦钻研。

而五经之中,治学最多的便是诗经。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诗经相对来说通俗易懂,容易钻研。

而治学最少的便是春秋。

《春秋》最大的特点便是微言大义,全书一共不过万余字,却涵盖了两百多年的历史。

也正因春秋如此浓缩,可谓是字字珠玑,因此以春秋来诠释考题,稍有不慎便会犯了忌讳,所以春秋治学之人极少。

如此一来,春秋的竞争自然也就少了很多。

所以若能在春秋上有所成,科举的成绩一般都不会太差。

庄学究对于春秋的了解可谓是无比透彻,诠释文字,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也难怪即便以宁远侯府和齐国公府的权势,都会把儿子送到盛家来跟随庄学究学习。

一堂春秋听完之后,苏慕白也是收获匪浅。

庄学究在讲课完毕,显然也是对自己方才的授课很是满意,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

“春秋素来以晦涩闻名,但微言大义,一字寓褒贬。”

“你们虽然并不治春秋,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若真是考题恰好能以春秋诠释,而你们又能融会贯通,那对于会试成绩,是大有裨益的。”

“好了,今日授课完毕,散了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