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马特贝的炒股人生 > 第391章 第一个商用智驾系统就是华为的ADS4.0。

第391章 第一个商用智驾系统就是华为的ADS4.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实路测试里程要求更高:工信部最新草案要求 “累计1亿公里实路测试”(非100万公里),覆盖施工、紧急车辆、暴雨\/冰雪等场景。

仿真验证标准细化:需覆盖 10万+极端场景(如动物闯入、道路塌陷),且极端环境测试(-40c~85c)强制纳入。

落地挑战与当前瓶颈:尽管政策时间表明确,但以下因素可能导致“局部落地而非全面普及”:

技术成熟度差异:头部车企(如华为、小鹏)已通过超百万公里测试,但中小车企极端场景验证不足,比亚迪暴雨测试仅公开230公里数据,冰雪场景覆盖率未达标;

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在雨雾天性能受限,未完成中国本土亿级测试。

责任划分执行难题——

10秒接管规则存争议:驾驶员从分心状态到紧急接管需5-8秒,剩余反应时间不足(如暴雨天制动距离需3秒以上)。

事故追溯依赖车企数据:EdR数据由车企控制,第三方鉴定机构难以确保公正性。

基础设施与成本制约——

车路协同覆盖不足:仅北京、广州等试点城市部署c-V2x路侧设备,全国推广需3-5年。

冗余硬件推高成本:L3车型需双激光雷达+双控制器,单车成本增加约2万元,下沉市场接受度存疑。

高速场景优先落地:因路况结构化、odd(设计运行域)易限定,政策风险低。

城区场景延迟:复杂路口通行成功率要求≥99.9%,当前头部车企仅达95%(如小鹏xNGp)。

政策节点准确:工信部铁定8-9月批准L3商用,但仅限高速\/快速路场景,且车企需通过亿公里测试与冗余认证。

技术短板需补足:极端场景验证、低成本激光雷达、算法误判率(如静止物体识别)仍是行业痛点。

责任险与用户教育成关键:平安产险已联合问界推出“智驾责任险”,覆盖系统故障赔偿;

驾驶员需通过强制培训(如3小时应急处置模拟考)。

华为这种科技背景的企业要在前面领跑,传统的车企确实跟的很吃力,实际达标的也都是华为体系下的,估计第一个商用智驾系统就是华为的AdS4.0,现在就看到底是8月还是9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