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拍卖寿宴席位”(2 / 2)
皇上当即允准林淡先在京城小范围试行,“拍卖”少量席位,若反响良好便推广开来,若效果不彰则立刻叫停,再想他法。
然而,结果远超预期。
消息放出不到五日,林淡在京中首批放出的二十个面向洋商的“太上皇万寿宴观礼席位”,每个定价六万六千两白银,便被闻风而动的各国商人哄抢一空!甚至出现了暗中加价争抢的情况,还好林淡发现的早赶紧叫停了。
九日寿宴的全部花费,初步核算下来也不过二几万两银子。而这仅仅试行了一小步,面向一小部分人,瞬间就入账一百三十余万两白银!
看着户部呈报上来的银票和账目,皇帝震惊之余,再看林淡的眼神,已不仅仅是欣赏,简直像是在看一座会自己走路的金山!
再无任何犹豫,皇帝立刻朱批照准了林淡的整个方案,并明发圣旨,以“襄赞盛典、共沐皇恩”的名义,敕令江南、泉州、广州等沿海富庶地区的府衙,务必全力配合户部推行此事,务必使太上皇万寿圣节办得风光体面,更要使八方来宾“自愿”贡献,共乐升平。
圣旨明发天下,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的波澜远超预期。
而最先掀起惊涛骇浪的,并非预想中的外洋商人,反而是大靖朝本土的豪商巨贾。
消息传开,这些平日里惯于钻营的商人们立刻炸开了锅。
什么?那些黄毛绿眼的番夷,只要掏出六万六千两银子,就能登堂入室,参加太上皇的万寿圣宴,沾染无上荣光?而我们这些根正苗红的本国商人,反倒被晾在一边?这成何体统!我们差在哪儿了?是银子不够多,还是对皇家的忠心不够?
一时间,各地商会暗流涌动,抱怨之声四起,甚至隐隐有不满情绪酝酿。好在林淡心思缜密,早在奏折中便预见到了这种情况。
他明确提出,参与寿宴的商人资格,不分中外,一视同仁,唯有两个硬性标准:其一,身家清白,无任何作奸犯科之记录,需由当地官府出具担保文书;其二,自愿“襄赞盛典”,奉上六万六千两“心意银”。
这道门槛一出,非但未能平息商人们的热情,反而如同给这场竞争添了一把猛火!
能拿出这笔巨款的,本就是各地顶尖的富户。
对他们而言,银子固然肉疼,但那通往天家能接触到顶级权贵圈层的“席位”,其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衡量!这不仅是光宗耀祖、吹嘘几代的资本,更可能带来难以想象的商业便利和政治庇护。
于是,一场奇景出现了:各地县衙门前,平日里难得一见的豪商老爷们竟亲自前来,排起了长队,争先恐后地给官府“送钱”,唯恐动作慢了,那有限的名额就被别人抢了去。
地方官员们何曾见过这等阵仗?收钱收到手软,却也忙得焦头烂额,光是核实各家商号的清白背景就耗费了大量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