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撤兵(1 / 2)
在缅甸问题达成一致后,双方开始就印尼问题和印度问题进行谈判。
英国人在印度问题上狮子大开口,要求驻扎印度的义军无条件投降,然后遣送回国,义军将印度起义军领袖章西女王交出。
义军显然也不会同意这么离谱的决定,双方你来我往的争论不休,最终经过半个月的争论达成协议。
第一,义军撤出印度,而英军之非印度籍士兵不得留在印度,双方原则上不直接出兵插手印度事务,印度问题由印度自行决定。
第二,义军主力将会从印尼撤回,但义军将会在马六甲海峡两侧建立三个军事基地,以防止英军完全控制马六甲海峡。
第三,马六甲海峡之收益由本地政权收取六成,义军和英军收取一成,马六甲海峡之收费标准由义军与英军协商制定,义军与英军有保证马六甲海峡及其周围海域安全的义务。
事实上,由于近半年抽调数十万野战部队进行大规模会战,本身就对义军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所以义军也不愿意一致对英国人逼迫太甚,于是双方商议出了比较好的结果,并将条约进行了公布。
条约签订后,义军开始陆陆续续撤军,义军首先从印尼地区撤兵,不过撤兵时使用粮食换取了大量的橡胶等资源,并顺路帮助当地百姓进行了土改政策。
之后,孙望舒从各部中选取精锐,在马六甲海峡两岸修筑了两座水泥铸就的防御堡垒群,并在基地内留驻了总共五千精兵和大量的武器装备。
之后这些士兵每月的补给将由水师进行运送,所需之蔬菜水果则由士兵用粮食向当地之百姓进行换取。
而英国却趁势派遣了大批的印尼籍英军回来重新占领土地,并组建新一轮的印尼政府,这一次印尼政府不再有英国人直接统治,而是通过选举手段选出一位总理来进行治理,英国希望以政治手段来实行对印尼的间接统治,为此英国还推动印尼新政权允许双重国籍,并派遣了一大批英国人以双重国籍的身份参加竞选,控制了大多数的州。
义军当即还以颜色,扶持了一大批的亲中派争取其他州的州长职位,形成一个稳固的政党,与英国扶持的政党进行对峙。
如果是在印尼问题上英国人还算收敛的话,那他在印度问题上就相当的有意思了。
英国政府对外宣称其驻军百分之九十九的都是印度籍士兵,硬生生将数万名精锐英军改编成了印度地方军,按照约定撤销了印度总督职位,但转头就以双重国籍的手段让英国总督摇身一变成了印度总理。
最离谱的是,英国宣布印度、印尼这些国家不设置国家元首,其最高长官为国家总理,尊英国女王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面对英国人钻条约漏洞的行为,义军虽然有些愤怒,但也不好多说什么,不过还是做出了相应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