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轻松突围(1 / 2)
兵书上说,十倍于敌可以围之,义军虽然武器先进,但终究在人数上不占优势,所以想要将武汉的清军一口吞下,还需要慢慢的磨着。
所以李希音一面在江南让第二军、第六军、第七军和第十军轮番发起进攻,逼迫武汉之敌无力他顾。
同时命令江北兵团之第三军占据云梦,第四军占据黄安,渡江而上的第八军占据麻城,近卫军两个师作为战略预备队,尽全力站稳脚跟,封锁武汉的后勤线。
同时李希音不断进行战略动员,从后方各省抽调二线兵力组建预备部队渡江,以策应江北兵团作战和对其进行及时的兵员补充。
同时,李希音从镇江江面抽调一万精锐南海水军,以及装备二十四门舰炮的铁甲舰船七艘,逆江而上,与洞庭湖水军一起发动对清军长江水师的大围剿,尽量封锁江面,将武昌和汉阳汉口隔开,从而达到分割包围的目的。
曽格林沁也深知义军厉害,但进攻将近两个月的大战,清军在武汉战场损失了十多万的精锐部队,积累了两年时间的弹药和武器也消耗很大,随着义军进一步封锁武汉,英国等列强很难再为其进行热武器援助,清廷之汉阳兵工厂只能生产许多低劣的弹药和火枪,因此实在是无力进行主动进攻,而是进行防御作战。
在一场场持续不断的血战中,义军逐渐压缩武汉地区清军防线,慢慢地缩小包围圈。
面对武汉地区战局变化,清军又着急忙慌的从南阳等中原腹地再度征集军队,意图和武汉清军一起打破义军封锁,双方轮番激战。
就在义军加紧压缩武汉清军的生存空间的空当,在洛阳战场上,清廷陆陆续续集中了整个北方能够调集的兵力,总计三十余万,对杨金娥的第九军进行绞杀。
清军采取坚壁清野、断绝粮道、以守为攻的战略,先是以襄阳兵团十余万进占洛宁后,依托城池建立防御,不与义军决战,同时黄河以北清军控制黄河渡口,自黄河渡口南下截断义军与关中的联系。
这导致杨金娥兵团后勤被截断,弹药无法及时补充。
更严重的是,清军在曾国藩的建议下,实施坚壁清野政策,每次撤兵时必定将粮草能带走就带走,带不走就焚毁也不给义军留下。
更狠的是,清军不仅焚烧官仓,更是派兵强行征收百姓粮食,肆意抓捕壮丁,又驱赶剩余之老弱妇孺和无数流民进入义军范围内,进一步导致义军粮食危机。
义军虽然在这个过程里接连取得数次胜利,但是实在是无力将几个清军集团彻底消灭,甚至打赢了连俘虏都是问题。
打一场仗,义军就多数千乃至上万俘虏,要是留下吧!粮草问题会更加严重,放走吧!周围几百里被清军霍霍的只能再跑去清军里面混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