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规划未来(2 / 2)
秋菊眼睛亮晶晶的,连连点头,补充道:“曹大哥,我觉得还可以把咱们的狩猎文化融进去。当然不是真打猎,可以弄个小小的狩猎文化展示馆,把德海叔他们不用的老猎具、老故事展示出来;或者,在绝对安全的区域,设置一些模拟追踪野兽足迹的体验项目……”
“这个主意好!”吴炮手难得地开口表示赞同,“让城里娃们也见识见识咱老辈人的本事和规矩。”
最后,曹大林的指示棒在空中划了一条线,连接起草北屯和遥远的海岸线。
“最后这一块,就是咱们的‘对外合作区’。”他郑重地说,“‘山海联运’这条路,不能断,还要加强!咱们的山货,需要通过郑队长的船队,走向更远的市场。反过来,咱们也需要通过他们,了解山外的信息,引进咱们需要的东西。将来,如果咱们的旅游搞出了名堂,说不定还能吸引沿海的客人,专门到咱们这山里来体验呢!”
一幅清晰的、立体的、兼顾保护与发展的蓝图,在曹大林沉稳的讲述和那根小小指挥棒的勾勒下,逐渐呈现在众人面前。它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草北屯现有的资源和优势之上,既有对传统的坚守(保护山林),又有对未来的开拓(旅游、特色种植),还有对外部机遇的把握(山海联运)。
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嘎斯灯的嘶嘶声和众人粗重的呼吸声。所有人都被这幅宏大的蓝图震撼了,也在仔细咀嚼着其中的每一个细节。
过了好一会儿,曹德海才磕了磕烟袋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看着曹大林,眼神里充满了欣慰和毫不掩饰的赞赏:“大林啊,你这脑子,是咋长的?这套路数,清晰!明白!俺看行!比俺们这些老家伙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强多了!”
老会计也激动地放下笔:“有规划就好!有规划,咱们干活就有奔头,就知道劲儿该往哪儿使了!”
刘二愣子虽然对一些细节还似懂非懂,但也咂摸着嘴说:“听着就带劲!曹哥,你就说咋干吧!俺跟着你干!”
但也有人提出了现实的担忧。一位老农犹豫着开口:“大林,你这规划好是好,可……这得投进去多少钱?多少力气?咱们合作社,底子还是薄啊……”
另一人也附和:“是啊,尤其是建啥游客中心,搞展示馆,这钱从哪儿来?”
曹大林似乎早有准备,他平静地回答道:“叔,您说得对,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咱们不能想着一步登天。我的想法是,分步走,量力而行。”
“近期,先把旅游接待的标准立起来,把参园和山货种植管理好,这是咱们现成的收益。‘护山基金’的钱,要严格按照定下的规矩用,主要用于封山育林和补偿。”
“中期,等咱们旅游有了稳定收入,集体积累厚实了,再考虑建游客中心、搞文化展示这些需要大投入的项目。”
“至于远期目标,那是咱们努力的方向。关键是,咱们现在得统一思想,认准这个方向,然后一代人一代人,扎扎实实地往下干!”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咱们现在辛苦点,规划得长远点,就是为了让咱们的子孙后代,能一直守着这片青山绿水,过上好日子!而不是等咱们老了,山秃了,水脏了,娃们只能背着铺盖卷出去打工!”
这番话,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是啊,谁不希望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希望后代能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呢?
会议持续到深夜。煤油灯换了一次又一次灯芯。众人围绕着曹大林勾勒的蓝图,热烈地讨论着细节,补充着想法,争议着优先顺序。虽然还有分歧,还有困难,但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的目标感和凝聚力,在这个春夜里,悄然形成。
当会议结束,众人带着兴奋和思考散去后,曹大林独自一人站在地图前,久久凝视。窗外,月华如水,洒在沉睡的村庄和静默的群山上。他仿佛看到,在那张地图上,核心保护区的森林更加苍翠,经济发展区的参园和山货郁郁葱葱,旅游接待区里灯火温馨,游客如织……而那条连接山与海的线上,满载着希望与财富的船只,正扬帆起航。
规划未来,是描绘希望的图纸,更是扛在肩头的千钧重担。曹大林知道,从图纸到现实,还有漫漫长路,无数坎坷。但他坚信,只要方向对了,草北屯的未来,必定如同东方既晓的那轮朝阳,充满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