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未寂之火·抉择之岔(1 / 2)
“肃正之锋”的暂时退却,并未给“初光之域”带来真正的安宁,反而留下了一种更深沉、更粘稠的压抑。他们如同在猛兽注视下侥幸存活的猎物,虽然利爪暂时收回,但那冰冷的凝视感却始终萦绕不散,提醒着他们生存的每一刻都建立在对方未定的评判之上。被列入“观察名单(特殊)”,意味着他们不再是需要立刻清除的“异常”,但也绝非被接纳的“自己人”,其命运依旧悬于一线。
“秩序之心”在释放了那撼动“净尘协议”逻辑的原始代码后,其辉光明显黯淡,如同经历了一场大病,需要时间来恢复元气。莉亚娜-秩序之心复合体的状态更加沉寂,与外界的交互几乎降至冰点,艾妲团队的多次尝试性沟通都只得到极其微弱、近乎本能的秩序反馈,仿佛那个曾经作为桥梁的个体意识已彻底沉入本源的海洋深处。维持“微型秩序领域”和基地基本运行的能量变得捉襟见肘,“望曦”基地内部不得不实行更严格的能源配给,部分非核心区域甚至陷入了周期性的黑暗与寒冷之中。
然而,生存的压力迫使着文明的火种必须向前。在伊芙琳的授意下,艾妲团队将主要精力从风险极高的深层“星语”网络破译,转向了对已获得技术的消化、吸收与适应性改造。他们利用“秩序之心”恢复期间散逸出的、相对温和稳定的能量流,结合“星语”数据库中的基础蓝图,成功地在“静滞港湾”表面建立起了数座小型的、“土法上马”的秩序能量收集与转化塔。这些粗糙的设施效率低下,却如同久旱后的甘霖,勉强缓解了基地的能源危机,让“传承者”号的生态循环得以维持最低限度的扩张,新的藻类培养舱和真菌农场开始提供微薄但可持续的食物补充。
与此同时,雷恩领导的防卫与侦察力量也并未因强敌暂退而松懈。他重组了残存的舰船,以机动性最强的“暗影之拥”号为核心,辅以几艘经过强化隐匿系统的护卫艇,组建了数支“远哨小队”。这些小队依托“微型秩序领域”的边缘,如同触角般小心翼翼地向外延伸,执行着双重任务:一是监控“肃正之锋”可能留下的监视节点或再次出现的迹象;二是在不暴露“初光之域”具体坐标的前提下,有限度地探索周边星域,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资源点、废弃的“摇篮”设施线索,或是…其他幸存者的踪迹。
正是这第二项任务,在不久后带来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
一支由“暗影之拥”号亲自带领的远哨小队,在距离“初光之域”约两百光年外的一片异常复杂的引力透镜区边缘,捕捉到了一段极其微弱、但模式独特的超空间通讯残波。这段残波并非“织网者\/噬则者”的混沌噪音,也非“摇篮”体系的秩序编码,更非已知的任何联盟文明信号。它使用的是一种古老、简洁、却蕴含着顽强求生意志的加密方式,其能量签名带着明显的、非自然形成的衰变特征,仿佛源自一个科技树走向不同方向、且在漫长岁月中独立发展的文明!
信号内容经过艰难的破译,还原出的信息碎片让所有知情者心跳加速:
“…第七哨站…失守…‘噬光者’(推测为‘噬则者’某一特定变种或当地称谓)攻势…无法抵挡…”
“…执行‘星火散落’协议…各舰队按预定航向…突围…”
“…若后来者得闻…我等乃‘未寂之火’…文明余烬尚存…”
“…警告…警惕‘苍白静默’(未知威胁)…其域不可涉足…”
“…愿意志…长存…”
信号到此中断,且再未重复。
“未寂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