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安皇帝辛(2 / 2)
河南王乞伏乾归派平昌公乞伏炽磐和中军将军乞伏审虔去讨伐南凉。乞伏审虔是乞伏乾归的儿子。八月,乞伏炽磐的军队渡过黄河,南凉王秃发傉檀派太子秃发虎台在岭南迎战。南凉军队吃了败仗,乞伏炽磐他们抢了十多万牛马回去了。
沮渠蒙逊带着轻骑兵去偷袭西凉,西凉公李暠说:“打仗有时候不用直接打就能打败敌人,挫挫他们的锐气就行。沮渠蒙逊刚跟我结盟,就突然来打我,我就关着城门不跟他打,等他锐气耗尽了再出击,肯定能打败他。”没过多久,沮渠蒙逊粮食吃完了,只能往回走。李暠派世子李歆带着骑兵去半路截击,沮渠蒙逊被打得大败,他的将领沮渠百年都被俘虏了。
河南王乞伏乾归在柏阳堡攻打后秦略阳太守姚,把城给攻下来了。冬天,十一月,又在水洛城进攻南平太守王憬,也打下来了,还把三千多户百姓迁到了谭郊。然后派乞伏审虔带着两万人去修建谭郊城。十二月,西羌的彭利发突然占领了枹罕,自称大将军、河州牧,乞伏乾归去讨伐,没打下来。
这一年,并州刺史刘道怜调任北徐刺史,把治所迁到了彭城。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生动展现了义熙七年(411年)南北朝时期多国角力、政权更迭的复杂图景,其中几个关键事件折射出乱世中的权力逻辑与历史走向:
多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后秦与西秦的拉锯:姚兴试图以册封拉拢乞伏乾归,却未能阻止其扩张,反映出乱世中“封官赐爵”的笼络效果有限,实力才是根本。而乾归一面接受封号,一面持续攻城略地,体现了割据势力“借力发展”的务实策略。
--赫连勃勃的崛起:夏王勃勃通过斩杀姚详、收降杨佛嵩部众,迅速壮大势力,又吸纳王买德等谋士制定长远策略,展现了乱世枭雄“以战养战”与“招贤纳策”并重的特点。
用人与治理的鲜明对比
--姚兴的用人观:面对“世之乏才”的论调,姚兴直指“随时任才皆能致治”,既驳斥了保守思维,也暗含对臣下“识拔不明”的批评,这种务实的人才观为后秦维持统治提供了一定支撑,也让群臣感受到被信任的激励。
--冯跋的治政:北燕君主冯跋“劝课农桑、省徭役、薄赋敛”,并亲自考察地方官能力,这种重民生、强吏治的举措,与其他政权的穷兵黩武形成对比,也为北燕赢得了暂时的稳定。
个人恩怨与权力斗争的交织
刘毅与庾悦的冲突:从早年“夺射堂、吝鹅炙”的私怨,到后来刘毅借职权报复逼死庾悦,可见门阀时代权力斗争常掺杂个人恩怨,而这种公报私仇的行为,也暴露了东晋内部派系倾轧的隐患,为后来刘裕与刘毅的决裂埋下伏笔。
乱世中的命运沉浮
--卢循的覆灭:从割据广州到兵败交州、投水自尽,卢循的结局印证了“逆历史潮流者难长久”。而交州刺史杜慧度散尽家财抗敌,展现了地方势力在乱世中守护一方的决心,也反映出民心向背对胜负的影响。
--南凉的衰落:秃发傉檀不听劝谏,两度伐蒙逊均遭惨败,最终被迫以子为质求和,说明在多国环伺的格局中,穷兵黩武、刚愎自用只会加速自身灭亡。
总体来看,这一年的历史充满了“强则存、弱则亡”的丛林法则,同时也揭示:无论是政权存续还是个人成败,既需审时度势的务实,也离不开人心向背与治理智慧,这些规律在乱世中显得尤为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