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安皇帝癸(1 / 2)
癸酉日,司马休之、司马文思、司马国璠、司马道赐、鲁轨、韩延之、刁雍、王慧龙以及桓温的孙子桓道度、桓道子,桓家的族人桓谧、桓璲,陈郡的袁式等人,都到北魏长孙嵩那里投降。后秦匈奴镇将姚成都和他弟弟姚和都献出镇守的地方,投降北魏。北魏皇帝拓跋嗣下诏,民间要是有人把姚氏子弟送到平城,就给予赏赐。冬天,十月己酉日,拓跋嗣召回长孙嵩等人。没过多久,司马休之在北魏去世。北魏赐给司马国璠淮南公爵位,赐给司马道赐池阳子爵位,赐给鲁轨襄阳公爵位。刁雍上奏请求到南方边境效力,拓跋嗣任命刁雍为建义将军。刁雍在黄河、济水之间聚集人马,搅得徐州、兖州不得安宁。太尉刘裕派兵去讨伐,没能取胜,刁雍进而屯兵固山,手下人马多达两万。
朝廷下诏,将宋公刘裕的爵位进封为王,增加十个郡的封地,刘裕推辞不接受。
西秦王乞伏炽磐派左丞相昙达等人攻打后秦旧将姚艾,姚艾派使者表示愿意称臣,乞伏炽磐任命姚艾为征东大将军、秦州牧。征召王松寿为尚书左仆射。
十一月,北魏叔孙建等人讨伐西山丁零翟蜀洛支等人,将其平定。
辛未日,刘穆之去世。太尉刘裕听到这个消息,震惊悲痛,哀伤惋惜了好几天。一开始,刘裕本想留在长安,继续谋划夺取西北,但手下的将领和僚属们长期在外征战,都想回家,大多不想留下。正好刘穆之去世,刘裕觉得后方没了可靠的人,于是决定东归。
刘穆之去世后,朝廷上下惊慌害怕,打算发布诏书,让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代替刘穆之的职位。中军咨议参军张邵说:“现在情况确实紧急,但最终合适的人选还是徐羡之。不过世子没有独自下命令的权力,应该先问问他的意见。”刘裕本想用王弘代替刘穆之,从事中郎谢晦说:“王弘这个人做事轻率,不如徐羡之稳重。”于是朝廷任命徐羡之为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阳尹,代管留守事务。从此,以前由刘穆之决定的朝廷大事,现在都要向北咨询刘裕。
刘裕任命次子桂阳公刘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兼任雍州、东秦州二州刺史。刘义真当时年仅十二岁。任命太尉咨议参军京兆人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兼任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都为中兵参军,依旧让沈田子兼任始平太守,毛德祖兼任秦州刺史、天水太守,傅弘之为雍州治中从事史。
在此之前,那些流亡到关中的陇上百姓,都盼望着借着这次军事行动的威势回到家乡。等到设置东秦州后,他们知道刘裕没有继续西进的打算,都唉声叹气,失望不已。
关中人一直很敬重王猛,刘裕能攻克长安,王镇恶功劳很大,因此南方人都嫉妒他。沈田子认为自己在峣柳立下战功,和王镇恶争功,心里很不平衡。刘裕即将返回南方,沈田子和傅弘之多次对刘裕说:“王镇恶家在关中,不能信任他。”刘裕说:“现在我给你留下文臣武将和一万精兵,他要是想干什么坏事,那只能是自取灭亡。别再说这些了。”刘裕还私下对沈田子说:“钟会之所以没能叛乱成功,是因为有卫瓘制衡他。俗话说:‘猛兽也怕群狐’,你们十几个人,还怕王镇恶不成!”
臣司马光说:古人讲:“怀疑就别任用,任用就别怀疑。”刘裕既然把关中事务托付给王镇恶,却又跟沈田子说这些话,这是挑起他们内乱啊。可惜啊!百年的敌寇,千里的土地,得来那么艰难,失去却如此草率,让长安这样的都城又落入敌人手中。荀子说:“兼并容易,巩固就难了。”真是这样啊!
三秦的父老乡亲听说刘裕要走,到他门前哭诉:“我们这些受苦的百姓,很久没受到朝廷的教化了,到现在都有百年了,才看到汉族的衣冠,大家都互相庆贺。长安的十座先帝陵墓是你们刘家的祖坟,咸阳的宫殿是你们的家宅,丢下这些要去哪里呢!”刘裕听了很怜悯,安慰他们说:“我是接受朝廷的命令,不能擅自留下。我很理解各位思念故土的心情,现在我留下我的次子和文武贤才一起镇守这个地方,大家就和他们好好相处吧。”十二月庚子日,刘裕从长安出发,经洛阳进入黄河,开通汴渠后返回。
氐族首领徐骇奴、齐元子等人率领三万部落民众在雍州,派使者向北魏请求投降。北魏皇帝拓跋嗣派将军王洛生、河内太守杨声等人西行接应。
闰月壬申日,北魏皇帝拓跋嗣前往大宁长川。
秦州、雍州的一千多家百姓推举襄邑令上谷人寇赞为首领,投降北魏。拓跋嗣任命寇赞为魏郡太守。时间一长,秦州、雍州流入北魏河南、荥阳、河内的百姓,数以万计。拓跋嗣于是设置南雍州,任命寇赞为刺史,封河南公,州治设在洛阳,并设立雍州的郡县来安抚这些流民。寇赞很善于招抚怀柔,归附他的流民比最初多了三倍。
夏王赫连勃勃听说太尉刘裕东归,特别高兴,问王买德:“我打算夺取关中,你说说有什么好办法。”王买德说:“关中地势险要,是个好地方,而刘裕却让他年幼的儿子镇守。他匆匆忙忙回去,就是想赶紧完成篡夺皇位的事,没心思再管中原这边了。这是上天把关中赐给我们,不能错过啊。青泥、上洛是南北的险要之地,应该先派流动部队切断那里;东边堵住潼关,断绝他们水陆的退路;然后向三辅地区发布檄文,施加我们的威严和恩德,这样刘义真就像在网里一样,拿下他轻而易举。”赫连勃勃于是让他的儿子抚军大将军赫连璝都督前锋诸军事,率领两万骑兵向长安进发。前将军赫连昌屯兵潼关,任命王买德为抚军右长史,屯兵青泥,赫连勃勃率领大军作为后援。
这一年,北魏都坐大官章安侯封懿去世。
【内核解读】
这段史料生动勾勒出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期的复杂政治军事图景,其中蕴含的权力逻辑、人性博弈与战略抉择,至今仍具深刻的历史启示意义。
政权更迭中的降者群像与北魏的扩张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