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太宗明皇帝下(1 / 2)
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壬子年)
春天,正月甲寅初一,皇帝因为疾病长期没有痊愈,所以更改年号。戊午日,皇太子在东宫会见来自四方前来朝贺的人,同时接受各地的进贡和计簿。
大阳蛮的首领桓诞,带领沔水以北、滍水与叶县以南的八万多部落向北魏投降。他自称是桓玄的儿子,之前逃亡隐匿在蛮人之中,凭借智谋和策略被众蛮人尊奉。北魏任命桓诞为征南将军、东荆州刺史、襄阳王,允许他自己挑选郡县的官吏。还派起部郎京兆人韦珍和桓诞一起去安抚接纳这些新归附的百姓,安排各项事务,都处理得很妥当。
二月,柔然侵犯北魏,太上皇帝派将领迎击,柔然军队逃走。东部敕勒人反叛,投奔柔然,太上皇帝亲自带兵追击,追到石碛,没追上就回来了。
皇帝病情严重,担心自己驾崩之后,皇后临朝听政,江安懿侯王景文凭借皇帝大舅子的势力,肯定会成为宰相,他家族势力强盛,可能会有不轨企图。己未日,皇帝派人送毒药赐王景文死,亲手写的诏书说:“我一直与你交往,是想保全你的家族,所以才做出这样的处置。” 诏书送到时,王景文正和客人下棋,他打开匣子看完诏书,又把它放在棋盘,他把棋子收好放进盒子,才缓缓说:“接到诏书,皇上赐我死。” 这才把诏书拿给客人看。中直兵焦度、赵智略十分愤怒,说:“大丈夫怎么能坐着等死!州里的文武官员有好几百人,足够我们奋起反抗。” 王景文说:“我知道你们是真心为我好,如果真的为我着想,就为我的家人考虑考虑。” 于是写了一封回信向皇帝致谢,然后喝药自尽。朝廷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皇帝梦到有人告诉他:“豫章太守刘愔造反。” 醒来后,就派人到豫章郡把刘愔杀了。
北魏显祖回到平城。
庚午日,北魏国主举行亲耕籍田的仪式。
夏天,四月,朝廷让垣崇祖代理徐州事务,调他去龙沮驻守。
己亥日,皇帝病情危急,任命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为司空,又任命尚书右仆射褚渊为护军将军,加授中领军刘勔为右仆射,下诏让褚渊、刘勔与尚书令袁粲、荆州刺史蔡兴宗、郢州刺史沈攸之一起接受遗命。褚渊向来和萧道成关系很好,就向皇帝推荐萧道成,皇帝下诏又任命萧道成为右卫将军,兼领卫尉,与袁粲等人共同掌管机要事务。当天晚上,皇帝去世。庚子日,太子登上皇帝位,大赦天下。当时苍梧王刚十岁,袁粲、褚渊执掌朝政,鉴于太宗时期奢侈的风气,他们致力于弘扬节俭,想要纠正这种弊端。但阮佃夫、王道隆等人掌权,公开收受贿赂,根本无法禁止。
乙巳日,朝廷任命安成王刘准为扬州刺史。
五月戊寅日,将明皇帝安葬在高宁陵,庙号为太宗。六月乙巳日,尊奉皇后为皇太后,册立妃子江氏为皇后。
秋天,七月,柔然部落首领无卢真率领三万骑兵侵犯北魏敦煌,镇将尉多侯把他们击退。尉多侯是尉眷的儿子。柔然又侵犯晋昌,守将薛奴把他们击退。
戊午日,北魏国主前往阴山。戊辰日,尊奉皇帝的母亲陈贵妃为皇太妃,把其他各王的太妃改称太姬。
右军将军王道隆觉得蔡兴宗性格刚直强硬,不想让他镇守上游地区,闰月甲辰日,任命蔡兴宗为中书监,改任沈攸之为都督荆、襄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蔡兴宗推辞,不接受中书监的职位。王道隆每次去拜访蔡兴宗,都轻手轻脚走到跟前,不敢就座,过了很久才离开,蔡兴宗竟然都不叫他坐下。
沈攸之自认为才能谋略过人,从到夏口以来,就暗中怀有异心。等到调任荆州,他挑选郢州精锐的兵马、精良的武器装备,大多都带在身边。到任后,他以讨伐蛮人为名,大规模征发兵力,招揽有才能、勇敢的人,部队训练得严整有序,时刻都像敌人要来进攻一样。他加重赋税来修缮武器铠甲,原本应该供给朝廷的物资都截留自用。他养马达到两千多匹,打造战舰将近一千艘,仓库里的粮食、财物都堆积如山。士子、商旅路过荆州的,很多都被他扣留。四方逃亡的人来归附他,他都庇护藏匿。他的部下如果有人逃跑,无论多远他都要追,一定要抓到才罢休。他行事专断放肆,不再遵守朝廷的命令,朝廷对他既怀疑又忌惮。他治理政事严苛残暴,有时会鞭打士大夫,对上佐以下的官员,也会当面辱骂。不过他处理政务精明,别人不敢欺骗他,境内盗贼绝迹,晚上都不用关门。
沈攸之对各蛮部的勒索处罚太过分,又禁止五溪地区的鱼盐交易,蛮人因此心怀怨恨而反叛。酉溪蛮王田头拟去世,他的弟弟娄侯篡位,田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獠人那里。于是各蛮部大乱,抢掠骚扰一直到武陵城下。武陵内史萧嶷派队主张英儿打败蛮人,杀了娄侯,拥立田都,各蛮部才安定下来。萧嶷是萧赜的弟弟。
八月戊午日,乐安宣穆公蔡兴宗去世。
九月辛巳日,北魏国主回到平城。
冬天,十月,柔然侵犯北魏,打到五原。十一月,太上皇帝亲自带兵讨伐。准备渡过沙漠时,柔然向北逃走几千里,太上皇帝这才返回。
丁亥日,北魏封太上皇帝的弟弟拓跋略为文川王。
己亥日,朝廷任命郢州刺史刘秉为尚书左仆射。刘秉是刘道怜的孙子,他性格温和懦弱,没有什么办事能力,因为他是宗室中清正的人,所以袁粲、褚渊举荐了他。
中书通事舍人阮佃夫加官为给事中、辅国将军,权力越来越大。他想用自己的亲信吴郡人张澹为武陵郡太守,袁粲等人都不同意,阮佃夫却声称是皇帝的诏令,然后强行施行,袁粲等人也不敢坚持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