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章 世祖武皇帝中(1 / 2)
九月初三(丙辰日),北魏有关部门上奏,请求占卜一个举行除服祭礼(祥祭)的吉日。皇帝下诏说:“通过占卜选日子求吉利,既违背了恭敬事奉的心意,又与我长久思慕的心情相违;现在就直接用月末那一天吧。”九月二十五(丁丑日)夜晚,皇帝在太庙留宿,率领群臣哭祭完毕后,皇帝换上素色的帽子、系上皮革腰带、穿上黑色鞋子,侍臣们换上黑色的头巾、白色绢制单衣、系上皮革腰带、穿上黑色鞋子,接着一直哭到二更天。十月初一(戊子晦),皇帝换上祭服,头戴素色镶边的帽子、身着白色布制的深衣、脚穿麻绳编制的鞋子,侍臣们去掉头巾换上便帽。祭祀完毕后,走出太庙,皇帝站着痛哭。过了很久,才回宫。
冬天,十月,北魏的明堂、太庙建成。
十月初三(庚寅日),北魏皇帝拜谒永固陵,身体仍然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司空穆亮劝谏说:“陛下举行祥祭、小祥祭已经结束,却仍像刚开始那样号哭思慕。君王被天地视为儿子,是万民的父母,没有儿子过度哀伤而父母不悲痛,父母忧愁而儿子独自欢乐的道理。如今阴阳不和,风雨不调,旱灾频发,希望陛下换上轻便的衣服,正常饮食,时常乘车出行,按等级祭祀各路神灵,或许能让天人同庆。”皇帝下诏说:“孝悌达到极致,就会无所不通。如今狂风、干旱等灾害,都是因为我的诚心和思慕还不够深厚,没有感动天地阴阳。你所说的因过度哀伤导致灾害的说法,我觉得并不恰当。”十一月初一(己未朔),北魏皇帝在太和庙举行禫祭(除服之祭),头戴衮冕进行祭祀。之后戴上黑色头巾,穿上白色纱制深衣,拜谒陵墓后返回。十一月初五(癸亥日),冬至,北魏皇帝祭祀圜丘,接着祭祀明堂,返回后,到太和庙,然后回宫。十一月初六(甲子日),皇帝亲临太华殿,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宴请群臣。乐器陈列但不演奏。十一月初九(丁卯日),皇帝头戴衮冕,告别太和庙,率领百官捧着神主牌位迁移到新庙。
十一月十七(乙亥日),北魏大规模确定官员品级。十一月初十(戊戌日),考核各州郡的长官。
北魏派遣代理通直散骑常侍李彪等人到南齐访问。
北魏旧制规定,群臣在季冬(农历十二月)朝贺时,穿着裤褶服行礼,这被称为“小岁”;十二月二十(丙戌日),皇帝下诏废除这一制度。
十二月初七(壬辰日),北魏将社稷坛迁移到内城的西边。北魏任命安定王拓跋休为太傅,刘郡王拓跋简为太保。
高丽王高琏去世,享年一百多岁。北魏皇帝为他特制了素色的委貌冠,穿上布制深衣,在东郊举行哀悼仪式;派遣谒者仆射李安上献上策书,追赠高琏为太傅,谥号为康。高琏的孙子高云继位。
十二月三十(乙酉日),北魏皇帝开始在东郊举行迎春仪式。从这以后,四季的迎气仪式皇帝都亲自参加。
当初,北魏世祖攻克统万城和姑臧城时,获得了雅乐的乐器、服饰和乐工,并保存了下来。此后连续几个朝代都没人留意这些,乐工渐渐去世,音乐的规制大多失传。高祖开始命令有关部门在民间寻访通晓音律的人,商议制定雅乐,但当时没人能知晓。不过,乐器上的金属、玉石、羽毛等装饰,比过去稍微华丽了些。十二月二十六(辛亥日),皇帝下诏挑选设置乐官,让他们履行职责,又命令中书监高闾参与审定。
当初,晋朝的张斐、杜预共同注释《律》三十卷,从泰始年间以来一直沿用。《律》文简洁,有时在同一章中,两家注释的观点,在判定生死时差异很大,遇到具体案件需要临时斟酌,这就给了官吏为非作歹的机会。皇上关心法令,下诏让狱官详细校正旧注。永明七年,尚书删定郎王植汇总确定两家注释,上表奏报。皇上下诏让公卿、尚书八座参与讨论、考核校正,竟陵王萧子良总管此事;众人意见不同无法统一的地方,由皇上降旨裁决。这一年,校正工作完成。廷尉山阴人孔稚珪上表,认为:“《律》文虽然确定了,但如果运用不公平,那么法律条文即使在书籍上写得很明白,冤魂还是会在狱中郁结不散。我私下发现古代的名流,很多人都精通法学;但现在的读书人,没人愿意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即使有学习的人,也会被世人轻视,恐怕这部法律最终会永远落在小吏手中。现在如果设置《律》助教,依照《五经》的例子,国子生中有想学习《律》的,经过策试成绩优秀的,就加以提拔任用,来补充朝廷内外的官职,这样或许能激励士人们对法学产生向往。”皇上下诏听从了他的请求,但此事最终没有施行。
当初,林邑王范阳迈,世代承袭王位,夷人范当根纯攻打并夺取了他的国家,派使者进献金席等物品。皇上下诏任命范当根纯为都督缘海诸军事、林邑王。
北魏冀州刺史咸阳王拓跋禧入朝。有关部门上奏:“冀州有三千百姓称赞拓跋禧清正贤明,施行惠政,请求让他世代在冀州享受封邑。”北魏皇帝下诏说:“分封建立诸侯国虽然是古代的制度,但未必适合现在;划分疆土由君主决定,道理上不是等六州诸军事。
当初,北魏文明太后宠信宦官略阳人苻承祖,他官至侍中,掌管都曹事务,太后还赐给他免死诏书。太后去世后,苻承祖因贪污应当处死,北魏皇帝原谅了他,削去官职将他禁锢在家中,仍授予悖义将军,封佞浊子,一个多月后苻承祖去世。苻承祖掌权的时候,亲戚们争着攀附他来谋取利益。他姨母杨氏嫁给姚氏,唯独不这样做,她常常对苻承祖的母亲说:“姐姐你虽然有一时的荣耀,但不如妹妹我有无忧无虑的快乐。”姐姐给她衣服,她大多不接受;强行给她,她就说:“我丈夫家世代贫穷,漂亮衣服会让我心里不安。”不得已接受了,有时也会埋起来。给她奴婢,她说:“我家没粮食,养不起。”她常常穿着破旧的衣服,亲自劳作。苻承祖派车来接她,她不肯起身;强行把她抱到车上,她就大哭说:“你们这是要杀我呀!”因此苻氏家族内外都称她为“痴姨”。等到苻承祖失势,有关部门把他的两个姨母抓到朝堂。其中一个姨母被依法处置。皇帝见姚氏姨母贫困潦倒,特别赦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