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2章 高祖武皇帝八(1 / 2)
尔朱荣率军到了河内,又派王相秘密前往洛阳,迎接长乐王元子攸。夏天,四月丙申日,元子攸和哥哥彭城王元劭、弟弟霸城公元子正,偷偷从高渚渡过黄河。丁酉日,他们在河阳与尔朱荣会合,将士们见了都高呼万岁。戊戌日,大军渡过黄河,元子攸就登上了皇位,封元劭为无上王,元子正为始平王;任命尔朱荣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还兼领左右卫,封他为太原王。
郑先护向来和元子攸(敬宗)关系很好,听说元子攸即位,就和郑季明打开城门迎接他们进城。李神轨带兵到了河桥,听说北中城已经失守,马上就逃回去了;费穆则扔下自己的军队,抢先向尔朱荣投降。徐纥假传圣旨,趁夜打开宫殿大门,从骅骝厩牵出十匹御马,往东逃向兖州,郑俨也跑回了老家。太后把肃宗的后宫妃嫔们都召集起来,让她们都出家做尼姑,太后自己也剃光头发当了尼姑。尔朱荣召集百官来迎接新皇帝的车驾。己亥日,百官带着玉玺印绶,准备好皇帝出行的仪仗,到河桥迎接敬宗。庚子日,尔朱荣派骑兵抓住太后和小皇帝,把他们送到河阴。太后见到尔朱荣,说了很多话想为自己辩解,尔朱荣不耐烦地一甩袖子站起来,直接把太后和小皇帝扔进了黄河。
费穆偷偷劝尔朱荣说:“您的兵马还不到一万人,这次一路长驱直入到洛阳,前面没遇到什么抵抗,既没有打胜仗的威风,大家心里本来就不太服您。京城人口众多,百官声势浩大,他们要是知道您的实际实力,可能会轻视您、欺负您。要是不大肆进行诛杀惩罚,重新扶植自己的亲信党羽,恐怕您回北方的时候,还没翻过太行山,朝廷内部就会发生变故。”尔朱荣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对自己的亲信慕容绍宗说:“洛阳城里的人多,骄奢淫逸已经成了风气,如果不加以整治,以后很难控制。我想趁着百官出来迎接的时候,把他们都杀了,你觉得咋样?”慕容绍宗说:“太后荒淫无道,她宠信的人把持权力,把天下搞得乱七八糟,所以您才兴起义兵来清理朝廷。现在无缘无故地杀害这么多官员,不管忠奸都不放过,恐怕会让天下人失望,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啊。”尔朱荣不听,就请皇帝沿着黄河往西到淘渚,把百官带到行宫西北,说要祭天。百官到齐后,他让胡人骑兵把他们包围起来,责备他们说天下大乱、肃宗突然驾崩,都是因为这些朝廷官员贪婪暴虐,不能好好辅佐皇帝。说完就纵容士兵动手杀他们,从丞相高阳王元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元略以下,一共死了两千多人。前黄门郎王遵业兄弟正在为父亲守丧,他们的母亲是敬宗的姨母,两人一起出来迎接,结果都被杀死。王遵业是王慧龙的孙子,他才思敏捷,学问也不错,当时的人都惋惜他的才华,却又批评他太浮躁。有一百多个朝廷官员来晚了,尔朱荣又让胡人骑兵把他们围住,下令说:“谁能写禅让的文书,就免他一死。”侍御史赵元则站出来应募,于是就叫他写。尔朱荣又让自己的士兵高呼:“元氏已经灭亡,尔朱氏兴起。”士兵们都跟着喊万岁。尔朱荣又派几十个人拔刀冲向行宫,皇帝和无上王元劭、始平公元子正都走出营帐。尔朱荣事先派并州人郭罗刹、西部高车人叱列杀鬼守在皇帝身边,假装护卫,把皇帝抱进营帐,其他人就趁机杀了元劭和元子正,又派几十个人把皇帝转移到河桥,安置在营帐里。
皇帝又忧愁又气愤,却没有办法,只好派人向尔朱荣传达旨意说:“改朝换代,兴衰交替,这都是常有的事。现在天下分崩离析,将军您奋发起兵,势不可挡,这是天意,不是人力能左右的。我本来来投奔您,就是想保住性命,哪敢妄想皇位!是将军您逼我到了这个地步。如果天命真的归您,将军您就应该马上称帝;要是您推辞不接受,想保存魏国的江山社稷,那就应该另外挑选皇室中贤能的人来辅佐他。”当时都督高欢劝尔朱荣称帝,身边的人大多也赞同,尔朱荣犹豫不决。贺拔岳进言说:“将军您最先发起义兵,目的是铲除奸佞叛逆,大功劳还没建立,就突然有称帝的想法,这只会招来灾祸,看不到什么好处。”尔朱荣就自己用金子铸像,一共铸了四次,都没成功。功曹参军燕郡人刘灵助擅长占卜,尔朱荣很信任他,刘灵助说从天时和人事来看,现在还不适合称帝。尔朱荣说:“要是我称帝不吉利,那就迎立元天穆当皇帝。”刘灵助说:“元天穆也不吉利,只有长乐王才有天命。”尔朱荣听了之后精神恍惚,自己都有点控制不住情绪。过了好久才清醒过来,非常愧疚后悔地说:“我犯了这么大的错,只能以死向朝廷谢罪。”贺拔岳请求杀了高欢来向天下谢罪,身边的人都说:“高欢虽然愚笨粗心,说话不考虑后果,但现在天下事情多,还需要依靠武将,就饶了他,看他以后的表现吧。”尔朱荣这才作罢。夜里四更天,尔朱荣又把皇帝接回自己这边,对着马头磕头,请求皇帝赐死自己。
尔朱荣带来的胡人骑兵杀了这么多朝廷官员,都不敢进入洛阳城,就想往北迁都。尔朱荣犹豫了很久,武卫将军泛礼坚决劝阻。辛丑日,尔朱荣护送皇帝进入洛阳城。皇帝登上太极殿,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义。跟随太原王尔朱荣的将士,普遍晋升五级官阶,在京城的文官晋升两级,武官晋升三级,百姓免除三年的租税和徭役。当时朝廷官员几乎死光了,侥幸活下来的都躲起来不敢露面,只有散骑常侍山伟一个人在宫阙下接受大赦。洛阳城里的官员和百姓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心怀忧虑,有的说尔朱荣要纵容士兵大肆抢掠,有的说要迁都到晋阳。有钱的人抛弃住宅,贫穷的人背着孩子,都纷纷逃窜,十个人里都剩不下一两个,宫廷的直接护卫空虚,官员的职守也没人履行。尔朱荣于是上书说:“大军交战期间,很难做到统一行事,各位王公贵族和朝廷大臣,横遭死亡的人很多,我现在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足以弥补过错,请求追封死去的人,稍微减轻我的罪责。恳请追尊无上王为无上皇帝,其余在河阴死去的人,诸王追赠三司之职,三品官员追赠尚书令、仆射,五品官员追赠刺史,七品以下以及普通百姓追赠郡守、镇将;死者如果没有后代,可以让人继承,马上授予封爵。”同时又派使者在城中巡视,慰问百姓。皇帝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朝廷官员渐渐出来做事,人心才稍微安定了一些。封无上王的儿子元韶为彭城王。
“内核解读”
大通二年(公元528年)四月的河阴之变,是北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成为尔朱荣的权力狂欢与北魏的血色葬礼。尔朱荣以“清君侧”为名率军入洛,却演变成一场针对北魏宗室与百官的血腥屠杀。这场事变不仅终结了北魏的法理统治,更揭开了北方军阀混战的序幕,而其背后暴露的权力逻辑与人性幽暗,至今仍令人震撼。
从“清君侧”到“屠百官”:权力异化的血腥轨迹
尔朱荣的行动从一开始就暗藏野心。当长乐王元攸在河阳即位,授予其“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等一系列顶级头衔时,这位边镇军阀已掌控北魏军政大权。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费穆的挑唆成为事变的关键推手:“公士马不出万人,既无战胜之威,群情素不厌服”,这番话戳中了尔朱荣的核心焦虑:仅凭军事优势难以收服洛阳士族,唯有通过恐怖手段摧毁旧秩序,才能建立新权威。
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屠杀在淘渚上演。尔朱荣以“祭天”为名召集百官,随即以“朝臣贪虐、不能匡弼”为由纵兵围杀,从丞相高阳王雍到黄门郎王遵业,两千余名官员死于非命。更令人发指的是,他甚至胁迫孝庄帝元攸参与这场暴行,杀害其兄彭城王劭、弟始平王子正,彻底断绝皇帝与旧宗室的联系。这种“斩草除根”的逻辑,暴露了军阀政治的本质:权力的合法性不在于传统礼法,而在于对暴力的垄断。
值得玩味的是慕容绍宗的反对:“无故歼夷多士,不分忠佞,恐大失天下之望”。这并非出于仁慈,而是清醒地意识到:屠杀会摧毁统治基础。但尔朱荣被权力欲望冲昏头脑,将“芟剪骄侈”视为控制洛阳的捷径,最终为其败亡埋下伏笔。
孝庄帝的屈辱与挣扎:傀儡皇帝的生存困境
元攸的遭遇是北魏皇权崩塌的缩影。这位被尔朱荣推上皇位的君主,从一开始就沦为傀儡:渡河即位时的“将士咸称万岁”,不过是军阀造势的表演;河阴之变中,他眼睁睁看着兄弟被杀害,自己则被挟持入帐,连基本人身安全都无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