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高祖武皇帝十二(1 / 2)
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甲寅年)
这年春天正月壬辰日,北魏丞相高欢在黄河西边攻打伊利,把伊利给抓住了,还把他的部落迁到了黄河东边。北魏孝武帝就责备高欢:“伊利既不侵犯边境,也不背叛国家,是咱北魏的纯良臣子。你突然就去讨伐他,难道连个使者提前来请示一下都没有吗?”
二月,北魏东梁州的百姓和少数民族闹起了叛乱。朝廷下诏,让代理东雍州事务的丰阳人泉企去平定叛乱。泉企家世代都是商、洛地区的豪门大族,北魏世祖曾封泉企的曾祖父泉景言为本县县令,还封了丹水侯,并且让他的子孙世袭这个爵位。
壬戌日,北魏宣布大赦天下。
癸亥日,梁武帝去耕种藉田,之后也宣布大赦天下。
北魏的永宁寺佛塔遭遇火灾,围观的人都伤心大哭,哭声在城楼上都能清楚听到。
北魏的贺拔岳打算去讨伐曹泥,派武川籍的都督赵贵到夏州,和宇文泰商量这事儿。宇文泰说:“曹泥就守着一座孤城,又偏远,没啥好担心的。侯莫陈悦这人贪心还不讲信用,咱们应该先对付他。”贺拔岳没听宇文泰的,反而把侯莫陈悦召到高平会合,一起去讨伐曹泥。侯莫陈悦之前收到翟嵩的挑拨,就琢磨着要算计贺拔岳。贺拔岳经常和侯莫陈悦一起吃饭聊天,武川籍的长史雷绍劝他小心点,贺拔岳不听。贺拔岳让侯莫陈悦在前面走,到了河曲这个地方,侯莫陈悦把贺拔岳诱骗进营帐,说是讨论军事。正说着,侯莫陈悦假装肚子疼站起来,他女婿元洪景趁机拔刀就把贺拔岳给砍了。贺拔岳身边的人吓得四处逃散,侯莫陈悦派人告诉他们:“我这是奉了特别的旨意,只杀贺拔岳一个人,你们别害怕。”大家一听,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都不敢乱动。但侯莫陈悦这人做事犹豫,没有马上安抚收纳贺拔岳的部下,而是带兵退回陇地,驻扎在水洛城。贺拔岳的部下们只好又回到平凉,赵贵跑到侯莫陈悦那儿,请求把贺拔岳的尸体带回去安葬,侯莫陈悦答应了。贺拔岳一死,侯莫陈悦的军队里都在庆贺,行台郎中薛憕却私下对亲近的人说:“侯莫陈悦向来没什么才略,就这么把良将给害了,咱们这些人以后恐怕得被别人俘虏,有什么好庆贺的!”薛憕是薛真度的侄孙。
贺拔岳死后,他的部队群龙无首。将领们觉得武川籍的都督寇洛年纪最大,就推举他来统领各路军队。但寇洛平时没啥威望和谋略,根本管不住大家,于是他自己请求让位。赵贵说:“宇文夏州(指宇文泰,当时宇文泰任夏州刺史)那可是英明神武,谋略冠绝当世,远近的人都归附他。他赏罚分明,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命。要是把他请来,咱们的大事就有希望了。”其他将领有的想往南把贺拔胜召来,有的想往东向朝廷报告,一时之间犹豫不决。盛乐籍的都督杜朔周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就现在这情况,除了宇文夏州,没人能帮咱们解决问题,赵将军说得对。我愿意带几个骑兵,快去给他报丧,顺便把他请来。”大家就派杜朔周快马加鞭赶到夏州去请宇文泰。
宇文泰跟手下的将领、幕僚们一起商量是去是留。之前担任太中大夫的颍川人韩褒说:“这是上天给你的机会,还有啥好犹豫的!侯莫陈悦就是个没见识的井底之蛙,您要是去了,肯定能抓住他。”其他人却觉得:“侯莫陈悦在水洛,离平凉不远,如果他已经收服了贺拔公(指贺拔岳)的部队,那要对付他可就难了,咱们还是先留下来看看情况再说。”宇文泰说:“侯莫陈悦既然杀了元帅(指贺拔岳),按道理应该趁势直接占据平凉,可他却退到水洛驻扎,我就知道他成不了事。机会难得却容易失去,这就是时机啊。要是不赶紧去,大家的心就散了。”
夏州当地有威望的都督弥姐元进暗地里打算响应侯莫陈悦,宇文泰知道了这事儿,就和高平籍的帐下都督蔡佑商量怎么抓住他。蔡佑说:“弥姐元进肯定会反咬一口,不如直接杀了他。”宇文泰说:“你这决定够干脆。”于是把弥姐元进等人叫来商量事情,宇文泰说:“陇地的贼寇叛乱,咱们应该齐心协力去讨伐他们,可我看有些人好像有不同想法,这是为啥呢?”蔡佑马上披甲持刀冲进来,瞪大眼睛对将领们说:“早上商量好的事儿,晚上就变卦,还怎么做人!今天必须砍了奸人的脑袋!”在座的人都吓得赶紧磕头说:“我们愿意听从您的安排。”蔡佑就大声呵斥弥姐元进,把他给杀了,还把他的党羽也都杀了,然后和其他将领一起结盟,准备讨伐侯莫陈悦。宇文泰对蔡佑说:“我现在把你当儿子,你愿意把我当父亲吗?”
宇文泰带着帐下的轻骑兵赶紧奔赴平凉,让杜朔周率领部队先占据弹筝峡。当时老百姓人心惶惶,很多人都逃跑了,士兵们都想趁机抢掠。杜朔周说:“宇文公正要讨伐罪人,安抚百姓,咱们怎么能帮着贼寇干坏事呢!”他把百姓安抚一番后就让他们走了,这一下,远近的人都很高兴,纷纷归附。宇文泰听说后,对杜朔周很是赞赏。杜朔周本来姓赫连,他曾祖父库多汗为了避难才改了姓。宇文泰让他恢复原来的姓,还给他取名叫赫连达。
丞相高欢派侯景去招抚贺拔岳的部队,宇文泰到了安定,碰到了侯景。宇文泰对侯景说:“贺拔公虽然死了,但宇文泰还在呢,你想干啥?”侯景脸色都变了,说:“我就像一支箭,听人指挥罢了。”说完就回去了。宇文泰到了平凉,对着贺拔岳的尸体哭得那叫一个伤心,将士们看了,既悲伤又高兴。
高欢又派侯景和代郡籍的散骑常侍张华原、太安籍的义宁太守王基去慰问宇文泰,宇文泰不接受,还想把他们扣下,说:“留下来就能一起享受富贵,不然的话,你们今天就没命了。”张华原说:“您想用死来威胁使者,这可吓不倒我。”宇文泰没办法,只好放他们走了。王基回去后,对高欢说:“宇文泰这人雄才大略,咱们应该趁他还没站稳脚跟,赶紧把他消灭了。”高欢说:“你没看到贺拔岳和侯莫陈悦的下场吗?我自有办法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他。”
北魏孝武帝听说贺拔岳死了,派武卫将军元毘去慰问贺拔岳的军队,还召他们回洛阳,同时也召侯莫陈悦回去。元毘到了平凉,军队里已经推举宇文泰为主帅了。侯莫陈悦因为归附了丞相高欢,不肯应召。宇文泰通过元毘给孝武帝上表说:“我的上司贺拔岳突然遭遇不幸,都督寇洛等人让我暂时掌管军事。接到诏令让贺拔岳的军队回京城,可现在高欢的部队已经到了黄河以东,侯莫陈悦还在水洛。这些士兵大多是西部人,都留恋家乡。要是逼着他们回京城,侯莫陈悦在后面追击,高欢在前面阻拦,恐怕国家受损,百姓遭殃,损失会更大。恳请陛下稍微延缓一下,让我慢慢诱导他们,再逐渐把他们带到东边。”孝武帝于是任命宇文泰为大都督,让他统领贺拔岳的军队。
当初,贺拔岳任命东雍州刺史李虎为左厢大都督。贺拔岳死后,李虎跑到荆州,劝说贺拔胜去接收贺拔岳的部队,贺拔胜没答应。李虎听说宇文泰代替贺拔岳统领部队,就从荆州往回赶。走到阌乡的时候,被丞相高欢的别将抓住了,送到了洛阳。北魏孝武帝正想着谋取关中地区,得到李虎后特别高兴,封他为卫将军,还赏赐了很多东西,然后让他去投奔宇文泰。李虎是李歆的玄孙。
宇文泰给侯莫陈悦写信,责备他说:“贺拔公对朝廷可是立过大功的。你名声不大,品行也不怎么样,是贺拔公推荐你当了陇右行台。而且高氏专权的时候,你和贺拔公一起接受了秘密旨意,还多次结盟。可你却勾结国家的叛贼,危害宗庙社稷。刚刚盟誓的血还没干呢,你就拔刀杀人。现在我和你都接到诏令要回京城,是进是退,就看你的态度了。如果你从陇地下来往东走,我也从北边的路一起回去;要是你犹豫不决,首鼠两端,那咱们很快就会兵戎相见!”
北魏孝武帝向宇文泰询问安定秦、陇地区的策略,宇文泰上表说:“应该把侯莫陈悦召回,给他个朝廷的官职,或者把他派到瓜州、凉州这样的地方当藩王。不然的话,他终究会成为后患。”
【内核解读】
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关陇变局与宇文泰的崛起——北魏分裂的临界点。当侯莫陈悦的刀斩向贺拔岳,当宇文泰从夏州疾驰平凉,北方的权力天平彻底倾斜。这一年,关陇集团经历了“换帅”的剧痛,却在危机中迎来了真正的领袖;高欢的“离间计”虽得手,却没能阻止宇文泰的崛起;孝武帝的“制衡梦”在现实面前碎成泡影。历史的齿轮在此转向,东西魏的分裂已进入读秒阶段。
贺拔岳之死:关陇集团的“至暗时刻”与侯莫陈悦的“致命误判”
贺拔岳在河曲的遇刺,是关陇势力从“松散联盟”走向“铁板一块”的转折点。这场谋杀的细节里,藏着侯莫陈悦的短视与宇文泰的机遇。
--翟嵩的“离间计”与贺拔岳的“致命疏忽”:高欢派翟嵩挑唆侯莫陈悦时,打的是“借刀杀人”的算盘——贺拔岳统领的关陇联军,是唯一能与高欢抗衡的力量。而贺拔岳对侯莫陈悦的“数与宴语”,暴露了他对人性险恶的低估:长史雷绍的劝谏被当成耳旁风,最终在“论军事”的幌子下遭斩首。贺拔岳的悲剧证明:乱世中,“轻信”比“强敌”更致命。
--侯莫陈悦的“三步错”:杀岳易,收权难。侯莫陈悦刺杀贺拔岳后,犯下了一连串致命错误:
第一步错在“心犹豫,不即抚纳”——本该趁热接管贺拔岳部众,却退回水洛城,给了宇文泰反应时间;
第二步错在“军中相贺”的短视——行台郎中薛憕一语道破:“悦才略素寡,辄害良将,吾属今为人虏矣”,杀了主帅却无统御之能,只会让人心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