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高祖武皇帝十三(1 / 2)
大同二年(公元536年,丙辰年)
春天,正月辛亥日,西魏在南郊举行祭祀,改用神元皇帝配祭。
甲子日,东魏丞相高欢亲自率领一万骑兵突袭西魏的夏州。他行军途中不生火做饭,四天就赶到了。到了之后,把长矛绑起来做成梯子,趁着夜色攻入城中,活捉了刺史斛拔俄弥突,还继续任用他。高欢留下都督张琼带兵镇守,把夏州部落的五千户人家迁回了东魏。
西魏灵州刺史曹泥和他的女婿凉州刺史普乐人刘丰,又叛变投降了东魏。西魏派兵包围了他们,用水灌城,水离城头只剩四尺。东魏丞相高欢派阿至罗的三万骑兵直接赶往灵州,绕到西魏军队背后,西魏军队只好撤退。高欢率领骑兵迎接曹泥和刘丰,把剩下的五千户人家也带了回去,任命刘丰为南汾州刺史。
东魏要给丞相高欢加九锡,高欢坚决推辞,这事儿就作罢了。
梁武帝为西魏文帝建造皇基寺来为他祈福,让有关部门去寻找好木材。曲阿的弘氏从湘州买了巨大的木材,顺着长江往东运。南津校尉孟少卿为了讨好梁武帝,诬陷弘氏是强盗,把他杀了,没收木材用来建造皇基寺。
二月乙亥日,梁武帝举行亲耕籍田的仪式。
东魏勃海王高欢的世子高澄,年仅十五岁,担任大行台、并州刺史。他请求到邺城辅佐朝政,丞相高欢没答应。丞相主簿乐安人孙搴替他求情,高欢才同意。丁酉日,任命高澄为尚书令,加任领军、京畿大都督。西魏朝廷虽然听说高澄有才能见识,但因为他年纪小,还是没太把他当回事。高澄到了邺城后,执法严格,处理事情果断不拖沓,朝廷内外都对他敬畏有加。他还提拔并州别驾崔暹为左丞、吏部郎,对他十分信任重用。
司马子如、高季式叫孙搴去痛饮,孙搴喝得酩酊大醉,不幸去世。丞相高欢亲自来参加葬礼。司马子如叩头请罪,高欢说:“你这是折断了我的右臂啊,赶紧给我找个能代替他的人!”司马子如推荐了中书郎魏收,高欢就让魏收当了主簿。魏收是魏子建的儿子。过了些日子,高欢对高季式说:“你喝酒把我的孙主簿给喝没了,魏收处理文书不太合我心意。司徒曾经说过有个人做事谨慎细密,是谁来着?”高季式推荐了司徒记室广宗人陈元康,说:“这人能在夜里摸黑写字,是个办事麻利的人。”高欢召见陈元康,见了一面,就任命他为大丞相功曹,掌管机密事务,后来又升为大行台都官郎。当时国家军事政务繁忙,陈元康对各种事务都了如指掌。高欢有时候外出,出发前会把陈元康留在后面,在马上口授九十多条指令,陈元康屈指计数,都能全部记住。陈元康和功曹平原人赵彦深一起掌管机密,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作“陈、赵”。而且陈元康权势比赵彦深更重,性格又温和谨慎,高欢特别亲近他,说:“这样的人真是难得,就像老天赐给我的!”赵彦深本名赵隐,以字行世。
东魏丞相高欢让阿至罗去逼迫西魏秦州刺史万俟普,高欢自己则率领大军接应。
三月戊申日,丹杨的陶弘景去世。陶弘景博学多才,精通各种技艺,喜欢养生之道。他在南齐的时候担任奉朝请,后来弃官,隐居在茅山。梁武帝早年就和他有来往,即位之后,对他礼遇深厚,每次收到他的书信,都要焚香虔诚地阅读。梁武帝多次亲笔写信邀请他出山,陶弘景都没答应。国家每遇到吉凶、征讨等大事,都会先向他咨询,一个月里常常有好几封信往来,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山中宰相”。陶弘景临死前,写了首诗:“夷甫(王衍)行事散漫放诞,平叔(何晏)空谈玄理;谁能想到昭阳殿,竟然成了单于的宫殿!”当时士大夫们都热衷于谈论玄理,不重视军事,所以陶弘景在诗里提到了这些。
甲寅日,东魏任命华山王元鸷为大司马。西魏任命凉州刺史李叔仁为司徒,万俟洛为太宰。
夏天,四月乙未日,梁朝任命骠骑大将军、开府同三司之仪的元法僧为太尉。
尚书右丞考城人江子四呈上密封的奏章,详细地指出了国家政治上的得失。五月癸卯日,梁武帝下诏说:“古人说过,‘屋顶漏雨,住在屋里的人最清楚’。我有过失自己却察觉不到,江子四等人奏章里说的,尚书要时常检查核实,对百姓有害的事,要赶紧详细启奏!”
戊辰日,东魏的高盛去世。
西魏的越勒肱去世。
西魏秦州刺史万俟普和他的儿子太宰万俟洛、豳州刺史叱干宝乐、右卫将军破六韩常以及三百名督将投奔了东魏。丞相宇文泰率领轻骑兵追赶,追到黄河以北一千多里的地方,没追上就回来了。
秋天,七月庚子日,东魏大赦天下。
梁武帝对待从西魏投降过来的贺拔胜等人非常优厚,贺拔胜请求去讨伐高欢,梁武帝没答应。贺拔胜等人想回西魏,前荆州大都督抚宁人史宁对贺拔胜说:“朱异在梁武帝面前说话,梁武帝没有不听的,你要好好结交他。”贺拔胜听从了他的建议。梁武帝同意贺拔胜、史宁和卢柔回到北方,还亲自在南苑为他们饯行。贺拔胜感念梁武帝的恩情,从这以后,看到往南飞的鸟兽都不忍心射杀。他们走到襄城的时候,东魏丞相高欢派侯景率领轻骑兵半路拦截,贺拔胜等人只好弃船,从山路逃回西魏。跟随他们的人又冷又饿,大半都死在了路上。回到长安后,他们到朝廷请罪。西魏文帝拉着贺拔胜的手,抽噎着说:“我流亡在外,这是天意,不是你的过错。”丞相宇文泰任命卢柔为从事中郎,和苏绰一起掌管机密事务。
九月壬寅日,东魏任命定州刺史侯景兼任尚书右仆射、南道行台,督率各路将领入侵梁朝。
西魏任命扶风王元孚为司徒,斛斯椿为太傅。
冬天,十月乙亥日,梁武帝下诏大规模讨伐东魏。东魏侯景率领七万大军入侵楚州,俘虏了刺史桓和,又进军到淮水边上。南、北司二州刺史陈庆之把侯景打败,侯景扔下辎重逃跑了。十一月己亥日,梁朝停止了北伐的军事行动。
西魏又把始祖神元皇帝改为太祖,道武皇帝改为烈祖。
十二月,东魏任命并州刺史尉景为太保。
壬申日,东魏派使者来请求和好,梁武帝答应了。
东魏清河文宣王元亶去世。
丁丑日,东魏丞相高欢督率各路军队讨伐西魏,派司徒高敖曹前往上洛,大都督窦泰前往潼关。
癸未日,东魏任命咸阳王元坦为太师。
这一年,西魏关中地区发生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饿死的人有十分之七八。
【内核解读】
大同二年(公元536年):东西魏拉锯战中的生存与变革。当东魏铁骑夜袭夏州,当西魏关中爆发人相食的大饥荒,南北朝的对峙进入更残酷的阶段。这一年,军事突袭与制度磨合交织,人才博弈与天灾人祸碰撞,东西魏的差距在拉锯中悄然拉大,而梁朝的虚与委蛇,则让“三足鼎立”的平衡逐渐倾斜。
东魏的“闪电战”与西魏的“防御困境”
高欢对西魏的两次军事突袭,展现了东魏的军事优势,也暴露了西魏边疆防御的脆弱。这种“以快打慢”的战术,成为东魏压制西魏的重要手段。
夏州奇袭:高欢的“特种兵战术”。高欢“自将万骑袭魏夏州,身不火食,四日而至,缚槊为梯,夜入其城”,堪称古代闪电战的典范。他放弃后勤补给(身不火食)、缩短行军时间(四日而至)、创新攻城方式(缚槊为梯),最终生擒刺史斛拔俄弥突。更精妙的是,高欢“因而用之”,任命降将镇守夏州,既减少了统治阻力,又向其他西魏将领传递“投降优待”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