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超硬核解读资治通鉴 > 第978章 高祖武皇帝十四

第978章 高祖武皇帝十四(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大同七年(公元541年,辛酉年)

春天正月辛巳日,梁武帝去南郊祭祀,完事还大赦天下。辛丑日,又跑去祭祀明堂。

宕昌王梁企定被手下给杀了,他弟弟梁弥定上位。二月乙巳日,梁朝封梁弥定为河、梁二州刺史,还让他接着当宕昌王。辛亥日,梁武帝去耕种藉田。

西魏幽州刺史顺阳王元仲景因为犯了事,被赐死。

三月,西魏夏州刺史刘平伏占据上郡造反,大都督于谨出兵把他给抓住了。

夏天五月,梁朝派兼散骑常侍明少遐等人去东魏访问。秋天七月己卯日,东魏宜阳王元景植挂了。

西魏让侍中宇文测当大都督,管理汾州事务。宇文测是宇文深的哥哥,这人治理地方简单又惠民,很得民心。汾州和东魏接壤,东魏人老来捣乱抢劫,宇文测抓住他们后,不仅松绑,还请他们吃饭喝酒,以礼相待,给他们粮食,派人护送出境。东魏人觉得特不好意思,就不再来骚扰了,汾州和晋州之间开始互通往来,大家都夸宇文测干得漂亮。结果有人跟丞相宇文泰告状,说宇文测和境外勾结,宇文泰生气地说:“宇文测是在帮我稳定边境,我了解他,你们别挑拨我们兄弟关系!”说完就把告状的人给砍了。

西魏丞相宇文泰想改革时政,搞出强国富民的办法。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卿苏绰那是把自己的本事全使出来,全力支持。他们减少官员数量,设置两种基层长官,还搞屯田,给军队和国家增加物资。苏绰还搞出六条诏书,九月开始施行:一是要内心清正,二是要重视教化,三是要充分利用土地,四是要选拔贤才,五是要慎重处理案件,六是要让赋税徭役公平。宇文泰特别重视这六条诏书,不仅放在自己座位旁边,还让各个部门的官员背诵学习。要是地方官员不熟悉这六条诏书和相关的户籍、赋税统计方法,都不能当官。

东魏让官员们在麟趾阁讨论制定法律制度,叫《麟趾格》。冬天十月甲寅日,开始颁布施行。乙巳日,东魏征调五万人去修漳滨堰,干了三十五天完工。

十一月丙戌日,东魏任命彭城王元韶为太尉,度支尚书胡僧敬为司空。胡僧敬本名胡虔,大家都叫他的字,他是胡国珍哥哥的孙子,也是东魏皇帝的舅舅。

十二月,东魏派兼散骑常侍李骞到梁朝访问。

交趾的李贲家里世世代代都是豪门大族,但他当官当得不顺心。有个叫并韶的人,文章写得特好,去吏部求职,吏部尚书蔡撙觉得并姓没有前代贤人,就只给他个广阳门郎的小官,并韶觉得特丢人。李贲和并韶回到老家,就商量着造反。正好交州刺史武林侯萧咨这人又苛刻又暴力,不得民心。当时李贲在德州当监军,就联合好几个州的豪杰一起反了。萧咨给李贲送了些财物,自己跑回广州。梁武帝派萧咨和高州刺史孙冏、新州刺史卢子雄带兵去平叛。萧咨是萧恢的儿子。

这一年,西魏又增加了十二条新制度。

东魏丞相高欢发现各个州征收的绢帛不符合以前的标准,老百姓苦不堪言,就上奏请求都按四十尺一匹来征收。从天下大乱以来,西魏的农民和商人都没法好好干活做生意,六镇的老百姓都往内地迁移,到齐、晋一带找吃的,高欢就借着这些人成就了霸业。东魏、西魏分裂后,连年打仗,河南的州郡都长满了荒草,不管公家还是私人都穷得叮当响,好多老百姓都饿死了。高欢就命令各个州在河边、渡口、桥梁附近设置粮仓,储存粮食,方便转运,既能供应军队,又能防备饥荒。还在幽、瀛、沧、青四个州靠着海边的地方煮盐。这么一来,军队和国家的开支勉强能维持。到这时候,东边连着几年大丰收,一斛谷子才卖九文钱,崤山以东的老百姓生活才稍微好过点。

东魏尚书令高澄娶了静帝的妹妹冯翊长公主,生了个儿子叫高孝琬,朝廷里的权贵都去祝贺。高澄说:“这是皇上的外甥,得先给皇上道喜。”过了三天,皇帝亲自到高澄家,赏赐了一万匹锦彩布绢。这下可好,那些权贵们都争着送礼,高澄家十个屋子都堆满了财物。

东魏临淮王元孝友上奏说:“现在的制度是一百家为一族,二十五家为一闾,五家为一比。一百家里面有二十五个小头目,这些人都不用服徭役,搞得苦乐不均,就像羊少狼多,还互相欺负,这毛病由来已久了。京城的各个坊里,有的七八百家才一个里正、两个史,各种事务也没耽误,何况外地的州呢!我建议还是保留三正的名称,但每个闾只设两个比,这样算下来,每个族能省下十二个劳动力,上缴的绢帛和服兵役的人数,都能增加不少。”这事儿交给尚书处理,结果就没下文了。

安成有个叫刘敬躬的,靠妖术忽悠了不少人,很多人都信他。

“内核解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