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灵异恐怖 >撩乱逐春生 > 第72章 恣睢

第72章 恣睢(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晔明宫在宫城的东北角,乃皇帝燕居之所,其中的金銮殿既是皇帝的寝宫,亦是机要决策中心,更是翰林院轮流排班当值的场所。

排到谁,谁便在金銮殿当值一天一夜。

谁也不知这一天一夜会发生什么,可能吃了睡睡了吃,再去延禧阁翻阅皇家藏书,自娱自乐,也可能还未用完午膳就被皇帝召去草诏或应答,再或者半夜睡的正香被内侍喊醒,因为皇帝忽然睡不着想起个问题,需要人提供下思路。

有时皇帝心情好,把翰林召至麟德殿饮酒赏歌舞也不是没可能。

总之全看皇帝心情。

作为叶学士的学生,简珣对翰林院不说知根知底,也是有所了解的,行事作风又相当有分寸,加上他本身内敛沉稳,使人见之常常忽略了他的年纪,淡化些许轻视年少的心态。

因昨日恰好轮值完毕,今日翰林院又迎来了新科一甲三进士,叶学士大手一挥,直接让三人加入排班,顺序就按他们的名次——状元、榜眼、探花。

简珣第一次上衙就得去晔明宫当值,对于新人来说,多少有些儿挑战。

众人暗地里面面相觑,叶学士可真是一点也不心疼自己的学生。

但首次当值的待遇还是有的,晔明宫的内侍亲自来为简珣引路。

内侍施了一礼,笑道:“简翰林,这边请。”

简珣颔首道:“有劳公公。”

二人穿过宫城西南隅的兴安门,沿西宫墙与内苑东墙之间的甬道一路往北,因为这条路通右银台门,又通右藏库,才专门加了顶变成甬道,遮风避雨。

也极大地方便了翰林院当值的人。

一路上时不时出现一辆堆满贡品的马车,内侍见怪不怪。皇帝和后妃的日常生活所需,都要走这条路运送。

入宫向陆太后请安的肃王也得走这条路。

两下里便好巧不巧地遇上了。

有过校场利箭擦着太阳xue飞射的经历,简珣与肃王的关系早已结冰。

恣睢无忌的亲王。

没几人知晓肃王擅长丹青,实在是肃王喜动不喜静,与沉得下气久坐的大画师截然不同,任谁也很难将他与陆宴联想到一处。

简珣也不例外,对此毫不知情,排查了那么多年轻画师,处心积虑也没想到肃王身上。

肃王亦是懊悔当初冲动行事。

没有杀伤力的箭不异于无能狂怒。

反倒令简珣心生防备。

内侍忙不叠弯腰施礼道:“殿下金安。”

简珣亦施礼道:“殿下金安。”

韩意淮脚步一顿,偏头看向简珣的方向,眼里有幽深的光芒明灭,“允璋,恭喜高中。”

简珣垂眸道:“谢殿下。”

在通往右银台门的甬道上,二人若无其事前行,碍于尊卑,简珣稍稍落后半步。

韩意淮在心里道,一个从六品的官儿在京师出了意外就像一粒小石子投进乌水河。

而一个从六品官留下的小寡妇,无根无基,在任何地方都不好过,肃王随便用点手段,自然有人帮着他驯服梅娘,逼她向生活低头,然后做他的外室,以求遮风挡雨。

可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他不想再做令梅娘不快乐的事。

况且简珣也不是弱不禁风的穷酸翰林,没那么容易“失足”,死了也定有场风波。

肃王眼中的简珣,寡言少语,老成古板,有着与年纪不符的沉闷。

且还吝啬。

除了一对黄玉梅花耳铛,他就没见梅娘戴过像样的首饰!

女官上衙在头发上做不了文章,皆会在手镯上下功夫,而梅娘的两只皓腕总是空空如也。

想不通她究竟喜欢简珣哪一点。

就为那点成熟稳重?

与简珣待半天,不无聊么?

关于手腕空空如也,肃王还真是冤枉了简珣。

黄时雨非常讨厌在腕子上戴饰物,连头发丝粗细的绞丝金镯也不想戴,手镯会影响她运笔时的手感,任何耽误她手上功夫的都是累赘,包括戒指。

只有简珣为她按摩腕子的手指不是多余的。

肃王虽无半点歉意,却有意缓和关系。

幼年失怙的简珣,所经历的风霜与世情,早已使他足够体面地应对。

两人各怀心思,倒也心平气和,任谁也想不到在此之前,他们命悬一线的利箭。

肃王进宫请安,同时向母后辞别三日。

前往泽禾鹿锦书院。

他在科举制度上的诸多提议极大地提高了公平性,断绝令人头疼的沉疴,皇帝甚为满意,又安排他一趟差事。

陆太后打量愈来愈沉稳地肃王,十九岁,身形正在无限趋近于青年,看起来还真像个大人了。

“小时候,你古灵精怪的,哀家也没指望你有多大出息,想着将来做个富贵闲散人就不错,如今连皇帝都夸你能为他分忧,哀家这心里乱糟糟的,忽然觉得你长大了。”陆太后唏嘘道。

长大就会有大人的心思,而大人往往复杂诡谲。

陆太后对肃王的心思多少有点儿觉知。

只是想瞧瞧他到底要玩出个什么花来。

没出息的东西。

肃王辞别太后,当日晚间便到了鹿锦书院。

黄县令作为一县之长,今年接待肃王的事儿自然由他来主持,既要低调不惊动书院师生,还得体现下官对于亲王殿下的重视。

虽说一切照旧,就连下榻的舍馆亦如当年,却也花了几番巧思,内里陈设一新,耳房的十口大缸盛满了清冽甘甜的泉水。

他知道殿下娇贵,喝不惯书院的井水。

华山长就不会来事儿,压根没关心过肃王的用水,所以在肃王跟前一直算不上得脸,反倒是前任县令明察秋毫,常默默使人运送泉水,且没引起旁人怀疑过。

而今黄县令从下属那里得知此事,自然要好好下足功夫。

争取在肃王跟前露个脸儿,留些好印象。

对此黄太太万分支持,抱上贵人大树好乘凉,没有根基的官场并不好混,朝廷到现在也没有给她发正六品的敕命,因此,除了自家下人关起门称她一声“夫人”,外面的依然称她为黄太太!

而贤婿对她又不甚亲和,对此全无提携之意,她让人写了一封信给简珣,犹如石沉大海。

韩意淮向来对地方官淡淡的,便是前任县令也极少召见,对这个极尽阿谀之态的新县令多少有些不屑,旋即又飞快意识到一件事——黄县令,不就是梅娘的亲爹……

他委实难以将眼前这个瘦小,五官一无是处,神情谄媚的中年人与梅娘挂钩。

震撼程度不亚于发现一只蛤蟆生了只小天鹅。

但凡小天鹅真传蛤蟆半分知情识趣,当年在书院他与她必能成就好事。

但这种阴暗的想法也就仅能放在心里想想,断不会说出去半个字。

韩意淮轻咳了声,擡眼看向黄县令。

黄县令屏气敛神,垂手立在他的座下。

“这么晚还要劳烦黄县令守候在此,本王挺过意不去。”他像是才发现不妥,“你不必拘礼,只管坐吧,来人看茶。”

“谢殿下赐座。”黄县令心里热腾腾。

肃王倒是个平易近人的。

韩意淮拨了拨悬浮的茶叶,闲聊道:“听说去年的画魁乃泽禾县令之女,岂不就是黄县令家的千金了,了不起呀,这样一位千金,定是得了你的熏陶与督导才有此成就。”

黄县令汗如雨下,虔诚堆笑道:“殿下谬赞了,小女愚钝顽劣,侥幸摘得画魁,乃祖宗庇佑,天家恩德,与卑职关系却是不大的。”

算他尚有自知之明。

肃王眼角挑了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