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074章 老冰棍

第074章 老冰棍(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074章 老冰棍

厨房里, 宋荔给木盆里撒了些盐,顿时鲜活的泥鳅弹跳起来,被她眼疾手快拿盖子盖上。

洗去泥鳅身上的粘液,刀锋划过肚子, 刮走内脏和脏东西, 之后再清洗几遍。

去皮的莴笋, 切成滚刀块。

扒下的莴笋老叶扔在一旁,可以拿来喂鸡喂鱼,嫩的莴笋叶, 洗净后切碎,可以做菜饭吃。

好久没吃菜饭了。

要说菜饭,洋芋饭那叫一个香,尤其是焖得有锅巴的洋芋饭,能给人香迷糊了。

给泥鳅煎成两面金黄, 加入姜丝蒜末去腥,添上莴笋块一起炖煮。

炉子上, 莴笋泥鳅咕噜咕噜炖着, 热气推动着陶罐盖子, 噗咚噗咚。

宋荔将焖好的米饭盛出,沿着铁锅边浇淋上一圈素油,倒入莴笋叶翻炒,上面盖一层米饭, 浇上少许清水, 盖上锅盖焖着。

给灶膛里的柴火退出部分, 利用灶膛的余温, 小火焖熟。

干娘进了厨房,双手一拢, 圈住被扒下来的老莴笋叶,打算拿去喂鸡。

宋荔抢下几片老菜叶,切碎了,撒在池塘里,没一会儿,瞧见一群巴掌大的鱼群争先抢夺菜叶碎。

四人围着饭桌落座,梅嫣捧着一碗莴笋叶菜饭,粳米和清水的比例恰到好处,米饭颗颗分明,裹着油水和细碎的菜叶,晶莹剔透,嚼着柔软糯香。

莴笋叶有点类似油麦菜的味道,清香迷人,光是一碗菜饭,也能叫人吃得有滋有味。

泥鳅被炖得软烂脱骨,肉质水嫩鲜美,莴笋的味道最妙,吸收了泥鳅鲜汤的味道,很入味,入口一抿就化掉了。

扒完一碗,梅嫣又添半碗菜饭。

跟好友做的饭菜一比,从前不擅厨艺的自己,做的饭菜,仿佛只是为了活着。

晚饭后,宋荔在池塘边规划种植花卉的区域,挖了个坑,用铁铲将土豆盆栽的土陶盆敲碎,连着根系的土壤一同放进土坑。

掩埋上泥土,顺手在池塘里舀些清水,浇灌。

梅嫣帮忙擦拭桌椅板凳的油污,到水井边洗涤手中的粗布,用澡豆净了手,听到好友的呼喊,朝池塘过来。

见宋荔拍拍身边的空位置,梅嫣便坐到她身旁的长条凳,听见对方问:“在铺子里做工,委屈你了。有没有别的想学的特长和技艺,比如舞艺?”

梅嫣听后,沉吟片刻:“我觉得现在在铺子里做工挺好的。舞姬是下九流,有些要出卖身子,我不想再过那样的日子。”

“下九流?其实我这种商户女,也算下九流,但我们自立自强,心里不觉得比别人低贱。我说的舞姬,可不是自甘堕落陪客人的。”停顿了下,宋荔又道:“记得前朝有一位舞姬锦娘,通音律,善歌舞,体态窈窕,一曲凌波舞倾城倾国,最后还做到五品女官呢!”

梅嫣听过锦娘的故事,心生向往,又有许多顾虑:“我想考虑考虑。”

“自然。你若不愿,没人会强迫你,在我铺子里做工也可以。”宋荔回。

一晚上,梅嫣翻来覆去,脑袋想着白天在东市看到的轻盈飘逸的舞姿,想起她们谈话的内容,想起她在“一间茶饮”铺子见到王福,对方惊艳的目光……

金鸡报晓,头顶蓝天白云,又是一个明媚好天气。

吃过早饭,宋荔到东市,被木湘湘拽着,说道昨天她们铺子里的糖水冰棍和老冰棍销量不错,问今天能不能多调些冰棍水。

她将权利下放:“你是铺子的管事,铺子由你打理,自己琢磨着办。”

木湘湘备感压力,在不能浪费的前提下,只能自己慢慢尝试着琢磨。

但一想到如果自己能让铺子的营业额增长,她们拿的月奖也会更高,又觉得这些小问题没什么困难的。

目送宋荔这个甩手掌柜离开,木湘湘调制了比昨天多一倍的两种冰棍水,按照昨日的法子,往冰块里撒盐,清洗后的模具里,倒入冰棍水,盖上模具盖子,又一层沉重的冰鉴盖子,外头还有一层填充稻草的被子盖着,以免冷气跑掉。

午后曾芳兰卖冰棍,忙得不可开支,排队的食客里,有许多张熟悉面孔,都是昨天买了冰棍的顾客,今天又来光顾,还有没买到冰棍的,这会儿赶早来买。

用这种法子冷冻的冰棍,冻得不实,很容易融化,一旦从冰鉴里取出,开始淌水,需要立即食用。

即便如此,也叫食客们大为惊叹冰棍的清凉甘冽,解热又解渴。

丹朱街,一间茶饮。

杨安慧抵达铺子时,见到宋荔在柜台,拿着炭笔在册子上写写画画。

她不习惯用毛病写字,还是炭笔好用些。

听见脚步声靠近,柜台里的人擡了眼皮,杨安慧说:“听管事说,庄子里的第一块试验田的辣椒苗,长势良好,你有空要不要跟我一起去看看?”

宋荔晃了晃手里的册子:“今天可能没空,我在写咱们合伙的入股书,等确定了份额,收到入股的银两后,便可以去府衙登记购买铺子。另外我私人也打算购买间商铺子。”

“那好,我的占股要仅次于你,比施三的多,我有银两。”杨安慧早就盼着这天了,正好前几个月因为雪媚娘的分成,手上攒了不少银子。

宋荔也是这个意思,只有当杨安慧与自己的利益紧密相连,一旦出了什么事,对方自然会保她。

绣坊的大头是购买商铺,北市的商铺比东市便宜一大半,同样大小的铺子,地段和人流量稍微差一点的,要三百二十两银子,其次是雇佣绣娘传授技艺。

这个好说,宋荔身边便有现成的绣娘,干娘每日总是抱着她的针线簸箕,但凡有空,便会绣上些手帕什么的,可以拿去集市换点银钱,以前在春风楼穷怕了,闲不下来,总想找点事做。

还有一处要花费大把银钱,便是找牙婆买人,一个奴籍女子能卖到二两到七八两银子不等,一间绣坊刚开始起步,起码五六人是要的,一下子花费掉几十两银子。

还有这些姑娘们的吃穿用度,针线布匹等,样样都得花钱,想要开一间绣坊,再如何节省,起码得四百两银子的投资打底。

其实宋荔也想过替她们赎身后,让人到自己的小吃铺子帮忙,一来做帮厨和跑堂,每日按部就班的工作,学不到太多生存技能。

二来,这些从牙婆手上买来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宋荔教她们小食秘方,难保不会被人出卖,她信任木湘湘,不代表能信任这些人。

小食铺子的生意利润较低,靠着贩夫走卒们掏出的一个个铜板挣钱,相较下来,绣坊利润高,且这群绣娘不必跟外人打交道,方便考勤管理,以后等她们攒够银子赎身,也能凭着针线功夫讨生活,又不会对宋荔造成威胁。

沈书兰和何芸玉各出十两银子,给施雅五十两的份额,剩下的三百三十两,由宋荔和杨安慧分摊,宋荔要掌握管理权,出资二百一十两,杨安慧出资一百二十两两。

宋荔留了个心眼,哪怕未来三位贵女股份合并,只有47.5%的股份,只要她脑子不犯浑,主动出让份额,三人凑到一块儿,打不过自己52.5%的股份,铺子还在她的掌控范围之内。

次日,几位贵女包了个雅间,查看宋荔写的入股书。

施雅不耐烦看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字,从小荷包里掏出事先准备好的银锭子:“不就是五十两嘛,给。”

沈书兰和何芸玉互相传看这份奇怪的入股契书,条款明确,很多细节清晰了然,对于后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一一做出了解释,另还有分红问题,按照出资多少银两,按照盈利得多少分红。

沈书兰轻轻颔首:“还有这处细节标注,由宋掌柜负责出面打理铺子,多得一份分红,理所应当,我是认可的。”

何芸玉的目光落到契书上的一条细则,绣坊由占股最多的人管理,想到自己堂堂世族之女,自是不可能出面打理铺子,便也没有异议,缴了银两,在契书上按了手印。

事情办妥,雅间里的几位贵女们畅饮着乳茶饮,聊着过几日去郊外庄子上踏春,将绣坊抛在脑后。

说到兴起,施雅递来封请帖:“两日后,我家庄子上有个宴会,如果宋掌柜有时间,可来与我们一同玩乐。”

宋荔接过请帖:“我要打理铺子,可能到的晚些。”

施雅爽朗道:“那有何妨,只要宋掌柜肯来,保你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当天,宋荔拿着契书到府衙登记,购买两间商铺,办理登记过户等手续。

拿到两间铺子的房契,接下来就是等到北市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工,便可以计划着开铺子了。

铺子打烊时,梅嫣见到了董郎,对方递出一封代笔的和离书,双方按下手印。

他决定与她和离,求娶阿娘喜欢的二丫,因为二丫好生养,可以让阿娘早点抱上孙子。

收工后,梅嫣同宋荔说道一声,她和渔夫郎去了府衙更改户籍。

从府衙出来,两人互相祝愿对方幸福美满,两人转过身,渐行渐远。

回到院子,锅里有宋荔提前给她预留的饭菜,梅嫣累了一天,拼命扒着饭菜。

吃完饭,来到水井边清洗碗筷,沥干净清水后,她到正房去寻宋荔。

此时,宋荔正伏在书案,捏着炭笔在一张糙纸上写写画画,计算本月的收支。

还有两家铺子里员工们的工钱和月奖。

听到脚步声,从半开的窗子望来,正好跟梅嫣对视上:“有事?”

梅嫣鼓起勇气:“昨儿你问我说学习技艺的事情,我想好了,我想学习舞技,我要做舞姬。”

谁不想上进过得更好啊,宋荔一点不意外:“你运气不错,两日后有一场踏春宴,到时我带你一起去。如果可以,你最近练习一下从前的舞姿,可能会派上用场。”

梅嫣呼吸一滞,如果她能在贵女们跟前露脸,以后这些贵女们的宴席,可能会邀请她去跳舞助兴。

她难掩激动:“知道了,这两日我会勤加练习,白天也不会耽误铺子里的活计。”

暮色将落未落,梅嫣在空旷的桃树下练习舞步,只是将近一年没有练过,身子有些发僵,劈叉下腰的动作,略显生疏。

热了身后,直到暮色低垂,大家陆续洗漱回房里睡觉,只有正屋耳房的油灯还亮着,梅嫣便抓紧时间又多练了一会儿。

正屋,东耳房。

宋荔核算账目,中途偷了会儿懒,看了些话本子怡情,这才忙到深夜。

因为雪媚娘下架,导致铺子里的营业额下降。

好在又新推出了蛋挞、冷吃鹿肉和菠萝冰,其中蛋挞的利润不如雪媚娘高得吓人,一天能烘焙出五十七只蛋挞,每只蛋挞三百文,刨去每只成本五十文,利润是十四两二百五十文。

缴纳完商税,每日她的六成分成是八两二百九十四文。

大半个月,千层蛋挞为她挣到了一百四十九两二百七十七文钱。

加上冷吃鹿肉、话梅菠萝冰、乳茶饮、脆皮肠和点心等,这个月的净利润有一百二十五两六百六十六文。

东市“一点小食”铺子的炸鸡新增两成利润,但麻辣烫销量减去三成,此增彼减,倒跟上个月的利润齐平。

下旬铺子里又新增了多了冰棍,销量似乎很火爆,给铺子里添了一两银子的利润,共计三十四两。

两间铺子的总利润共计三百零八两九百三十七文。

购得北市一间上铺子,花费一百八十两,绣坊入股,两百一十两,还有铁匠铺子里购得两只冰鉴,减去雇佣员工的酬劳,共花费四百八十七两八百二十文。

果然挣得多,花销也大。

这个月的盈收,不够当月开支,还要从存款里倒贴了一百八十两。

她存储在钱庄里五百一十余两的存款,目前仅剩三百三十两。

唯一的好消息,便是手上有了在北市的一个半的商铺子,以后不用每年支付一笔年租金,挣得的利润缴纳商税即可。

半个绣坊,也是花钱的大头。

浮云朝露时,木湘湘休息一晚,精神抖擞起床,到铺子上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