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书库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吃货的摆摊日常(美食) > 第080章 粉蒸排骨

第080章 粉蒸排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080章 粉蒸排骨

隔三差五的, 架上豇豆爆满,能摘下一两把豇豆条。

连续吃了几日炒豇豆,凉拌、清炒和烧肉,这些吃法有些腻了。

天热后, 大鱼大肉腻得没胃口, 今日宋荔换了种清淡的吃法。

择好的豇豆, 拌上买来的大米粉,加五香粉、酱油和食盐,铺到蒸笼屉里, 上面铺上一层用大米粉搅拌均匀的排骨。

冷水下锅,等锅里的清水沸腾,热气上来后,排骨遇热,裹着米粉表面肉皮剧烈收缩, 米粉锁住油分水分,这样蒸出来的粉蒸排骨, 肉质极嫩。

排骨蒸出来的油水顺势滴落到粉蒸豇豆, 骨髓和猪油滋润了寡淡的素菜, 不用额外添加油水。

这里的排骨价格便宜,家里每隔两三天都要买一次吃。

等待上汽后,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蒸两刻钟就好。

灶膛里的干柴烧得正旺, 不用管它, 中途宋荔到院子查看了自己的宝贝土豆。

刚才拌粉蒸菜时, 便想着如果有土豆便好, 新鲜挖出的小土豆蛋,拌了米粉, 水分足,口感超嫩,入口即化。成熟的大土豆,水分较少,口感偏沙沙的,糯糯的,口感各有风味。

池塘边的土豆植株有些许变化,开出一团团簇拥的白色小花。

院子里的南瓜藤前几日疏果花果,这几日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为了保证藤上的南瓜坐果,有足够养分膨大,需要经常疏掉部分雄花雌花。

疏下的南瓜花,拿到井边洗净后,等蒸笼屉里的粉蒸菜熟了后,用素油下锅清炒,再炒个肉沫,从泡菜坛子里取出些泡笋子,闻着坛子里有泡椒水的味道,色香味正,泡椒呈现黄绿色。

她尝了块,笋子微微辛辣,口感清脆,用小米椒一起腌制的泡笋,不如直接用泡椒水腌制过夜的,清新脆嫩。

这样腌制的泡笋没有坏掉,能有几分风味,已是难得。

将笋子切片,与肉沫下锅翻炒,撒上菜园子边边角角摘来的水灵小葱,终于赶在酉时一刻开饭。

小翠还在守铺子,宋荔提前帮她留出一份饭菜,桌上四人,宋荔、周万春和梅嫣,还有绣坊新来的一位绣娘,林小春。

小春是来凤仙郡投奔亲戚的,被姑姑给了几个铜板打发叫花子一样,一气之下,将那几个铜板扔给对方,跑走了。

她漫无目的,恰好遇到周万春招绣娘。

本来绣坊是管住不管吃的,见她没有落脚地,身无分文,也没钱吃饭,被周万春领回家吃饭。

扣掉饭钱,林小春比另外两位绣娘的工钱少了三成,即便如此,她也甘之如饴。

中午她和一间糖水铺子的管事小翠,一起到凉皮铺子吃午饭。

那间凉皮铺子生意极好,每每不到午时,便早早卖完凉皮,曾姐利用中午时间给她们做饭,据说也能得一笔额外酬劳,每日饭菜也算不错,两荤一素,有肉有蛋,不限饭量,能让人吃饱饭。

下午跟着宋掌柜一家人吃饭,两荤两素,跟曾姐连续几天同样几道菜式不同,宋掌柜家的饭菜顿顿不重样,前日清炒豇豆,昨日五花肉焖豆角,一样的食材,会变着花样子做菜。

只要能吃饱饭,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林小春已经很满足了,从前在大院里,她也吃过精细饭菜,没有此刻在凉皮铺子和宋掌柜家吃的饭菜香。

桌上的粉蒸排骨,林小春倒是吃过,不知道是不是终于拿到身契后,多了自由,竟是比记忆里的粉蒸排骨,更酥烂脱骨。

排骨的油脂肉汁被米粉吸收掉,一点不腻,同时米粉锁住排骨的水分,轻轻撕咬,皮肉脱骨,嫩到肉油汤汁四溢,一点不塞牙。

粉蒸豇豆也是好吃的,豇豆出了许多水,蒸到水汪汪,软糯糯,入口只有浅淡的五香粉和咸味,回味有豇豆的清甜,嫩而无筋,口感清爽。

林小春第一次知道豇豆还能粉蒸,且这道素菜,完全不比排骨逊色。

眼见宋掌柜嗦完一块排骨上的油肉米粉,朝着粉蒸豇豆下手,一盘子快见了底。

蒸笼屉里还有,宋荔又添来大半盘子,林小春对粉蒸排骨和豇豆爱极了,又水又甜。

清炒的南瓜花也是清甜口,南瓜清香十足,光吃就很鲜香,不怎么下饭。

还有道泡笋肉沫,微微的辛辣芳香,迷得人神魂颠倒,林小春很爱这种风味,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川椒、黄姜和茱萸的辛香,这股子泡椒辛辣香气淡雅,刺激着味蕾,轻轻松松扒掉两碗米饭。

她要将自己吃胖些,白白胖胖的。

两碗饭下肚,林小春顺路带着食盒拿给小翠管事。

从糖水铺子出来,林小春回绣坊后院,准备烧水洗漱。

绣坊一天上工五个时辰,比从前在大院里做丫鬟时累些,心里却也踏实。

另一边小院,池塘边,有水的地方,蚊虫较多。

提前用艾草熏过,大家取来茶几长条凳,或是小马扎,围坐在一处,煮一壶荷叶茶。

品着荷叶茶的清雅幽香,赏着碧色荷叶,小院头顶是湛蓝的天,偶尔飘过一两片白云,岁月静好。

宋荔想着在院里建个秋千架,再买个摇椅,在荫凉树荫下眯会儿眼,别提多舒服了。

又听干娘说道起林小春的针线功夫,夸她绣活好,审美标准也好:“能识文断字,看着不像是她说的乡里农户能养出来的,倒像是见过市面,对那些绸缎锦缎如数家珍,手指白嫩纤细,跟葱段似的,许是从前是大户人家的丫头。”

宋荔很少听见干娘这么夸人,想来林小春的绣工是顶顶好的:“绣坊交给您,您自己看着提拔人,若是这林小春当真有才能,可不能埋没了人才,等月底赎来的几人,都交予她管,若是管得好了,月底奖金也提一提。”

晨曦时分,周万春去了绣坊,发现卢月琴早早到了。

自从金玉绣坊开业后,卢月琴便被从东市调来北市的绣坊做管事,除了打理铺子,还需出门交集谈生意。

卢月琴是管事,上头还有周万春这个副掌柜,好在周万春的工作是指导绣娘们刺绣方面上的专业问题,不会对生意上的事情指手画脚。

见到周万春,卢月琴问候句:“副掌柜,吃早饭了吗?”

“吃过了。”周万春将自己和宋荔的商量,支会一声。

卢月琴听后:“应该的,在咱们绣坊里有才能的人 ,的确不应该被埋没,这事儿您跟小春姑娘说道便好。”

一刻钟后,得知宋掌柜和副掌柜看重她的绣工,要提拔她,月底还会加月钱,林小春在其他绣娘羡慕的目光中,回到自己的工位。

本想着来这里呆上一段时日,等攒够了钱,再去别的地方谋求生计。如今自己的能力受到重视,叫林小春觉得留在金玉绣坊也不错。

在别的绣坊做工,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个小绣娘。在金玉坊有很多晋升空间,掌柜们很给机会……

林小春初来乍到,吃午饭跟曾姐和小翠聊天间,得知她们原来都是东市“一点小食”铺子的伙计,帮工,后来掌柜在北市开了商铺,便将她们提拔做了管事,还教了做凉皮,做糖水的手艺。

难怪那么多绣娘希望进入她们铺子,待遇好,有上升机会,比自己单打独斗谋生强,林小春可是从三四十位绣娘里脱颖而出的,凭借精湛绣技,有个让她吃饭立足的手艺,到哪里都饿不着。

饿是饿不着,租了房子,吃了饭,被那些铺子剥削得勉强温饱罢了,在这里不一样,包吃住,工钱稳定,每月的工钱能自己攒下。

如果她谨慎小心些,不叫那人发现行踪,或许可以一直留在这里……

同一时间,宋荔在东市呆了会儿,见柜台的妇人被卢月琴带出来,收银记账,井井有条。

目前“一点小食”铺子里只有木湘湘是老人,铺子里的所有配方都是木湘湘一人操持,其它都是生面孔。

露天院子里,砌好了一座两口的土灶,头顶的遮阴布遮挡去大部分阳光,罩下一片荫凉。

一天在灶台前忙碌,火烧火燎的,木湘湘搭在脖子上的干巾,基本没有干过,炸完几份炸鸡,趁着喘息功夫,到水井边打盆清水,洗把脸,干巾过遍水,能舒服些。

夏天做饭仍是炎热,却比原来四面墙壁的厨房凉快些。

这会子清早,木湘湘正在院里处理腌制鲜鸡块、摔打鱼丸,或是用粗盐和冰块制作糖水冰棍,带着露水气的夏风,倒也不热,只有下午做炸鸡,才会比较热。

在东市铺子逛了一圈,宋荔推着木推车,步行去丹朱街。

一路上,想着免费得到的新铺子,要做什么生意好呢?

自助餐?还是鸡蛋肠粉?

北市,人山人海,众喣漂山。

前日有居民不信这里真能领到鸡蛋,以为是骗人的,渐渐的,大伙从邻里和亲戚那儿听说他们真领到鸡蛋。

鸡蛋发放完了,后面排队的人,还给发了半碗糙米来着。

另还有什么满减券,买些生活用品能便宜好几文呢!

半碗糙米,不如一颗鸡蛋值钱,好歹也算占到便宜,大家别的不多,最多的就是时间,反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三三两两结伴而行,一块儿去北市排队领鸡蛋糙米喽!

天不亮便出发,本以为自己来的最早,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还有到的更早的人。

吴凤英昨儿带着一家人领到五颗鸡蛋,又抽到满减优惠券,替家里省下好几文钱,今日早早便敢来了。

排队等待间,身后不断有人赶来,排在队伍后面。

后面的人能不能领到鸡蛋,吴凤英不知道,但她们数过了,估摸自己在前一百人左右,领到鸡蛋,是铁板钉钉的是事。

眼见天光大亮,北市管事带人搬来鸡蛋和米粮,今日人手似乎更多了,几名壮汉拉着条红绳,隔开队伍,据说是为了防止人潮拥挤,出现踩踏伤亡。

吴凤英瞧着身后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队伍,暗道人是真的多,万一被挤得摔了跤,不得了,以前有个庙会便是发生过这样的例子……

好在北市的管事们,想得周全。

其实管事也是按照引流策略上来的,听那位宋掌柜再三强调,以免发生意外,他们前日便安排了维护秩序的打手,结果没派上用场。

今天一瞧,排队来领鸡蛋的人,比昨天更多了,人一多,难免发生争执,于是这些打手们派上用场。

个个人高马大的打手,往那一站,领着你的衣领:“要吵去外面吵。”

出去了,不能领鸡蛋糙米,对着肌肉虬结的壮汉发怵,立马偃旗息鼓。

随着队伍前进,很快轮到吴凤英,领到鸡蛋,又去大转盘转了圈,抽到满减代金券。

等一家人从北市出来,又是拎着大包小包,一脸占到便宜赚到的喜悦。

尽管又花掉大几十文钱,感觉花得很值。

如吴凤英一家拎着大包小包的,不在少数。

抽到满减券,明天就要过期,拿着不花掉,总感觉自己很亏,买些家里用到的日用百货、米粮油等,这些都能存放得住。

一时间北市的米粮油,猪肉铺子等,人来人往,生意红火得很。

王福也在北市购了几间商铺,眼见自家米粮铺子人满为患,管事和伙计忙不过来,连忙叫小厮去忙吧。

他笑眯眯,本打算今天再购入几间商铺,结果发现铺子价格一涨再涨,价格比原来贵了一半,高得离谱。

这时候入场买铺子,像是待宰的羊,王福打算再看看,等送鸡蛋糙米和满减券活动完了后,北市还有多少人流量,再做决定。

话说回来,这满减券活动真好啊,百姓买米买粮得了实惠,他们米粮铺子跑量,也挣了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